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43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包括悬臂梁、支撑梁、压块、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护垫,所述悬臂梁一端压靠于码头平台,另一端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固定,所述支撑梁内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一端以及第二横梁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右侧面抵靠于码头,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合围成容纳室,横向护舷位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梁的外侧面粘贴护垫,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码头的横向船舷进行保护,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成本低廉。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设施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洋石油结构物的建造场地,对于非滑道区域建造的结构物通常采用SPMT小车装船,待装船作业时,驳船进行靠泊作业,需借助码头护舷实现驳船装船侧与码头平行靠泊,然后把栈桥搭在码头和驳船之间形成的靠泊间隙上,SPMT小车将场地建造完成的结构物通过栈桥运输到驳船上面。为实现驳船平行靠泊作业,在装船作业前需要对码头护舷进行检查,要保证护舷状态完好无损。同时,驳船的停靠位置也要进行分析校核。由于驳船与码头护舷频繁且长时间通过摩擦力接触,使得码头护舷易产生各种变形。同时,建造场地在繁忙期间,码头会布置多条船舶,这样会导致装船位置有如下可能性:(1)驳船停靠的位置完全没有护舷;(2)驳船停靠的位置部分没有护舷;(3)驳船停靠位置处的护舷由于磨损导致某个护舷变薄;(4)驳船停靠位置处的护舷由于磨损导致凹凸变形。将导致驳船无法与码头保持平行靠泊的条件,进而使SPMT小车装船作业时驳船和SPMT小车的受力不均,使SPMT小车在装船作业时存在翻车风险。为保证装船作业安全,应在没有护舷的位置或在护舷发生变形的位置,更换新橡胶护舷。在装船作业窗口紧张时,这些措施会对项目工期造成了延期,并导致项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能够对码头横向护舷进行保护。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包括悬臂梁、支撑梁、压块、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护垫,所述悬臂梁一端压靠于码头平台,另一端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固定,所述支撑梁内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一端以及第二横梁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右侧面抵靠于码头,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合围成容纳室,横向护舷位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梁的外侧面粘贴护垫,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由工字钢刚制成。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的外侧面与所述悬臂梁左侧面齐平。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的上顶面与所述悬臂梁的底面固定。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梁的下底面齐平。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梁的长度为6m,所述支撑梁的高度为1.2m,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为0.4m。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护垫由橡胶制成。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结构物装船时,通过可以灵活移动的护舷工装在码头上的位置,实现了SPMT小车装船时对码头和驳船的双向保护的同时,相比于以往SPMT小
车装船时,对没有护舷或者磨损变形的护舷需重新安装或更换护舷工作,是一种显著的技术进步,解决了海洋石油平台SPMT小车装船过程中原有码头护舷无法实现驳船平行靠泊条件下的施工难题,降低SPMT小车装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大幅提高装船效率;护舷工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和码头运维成本;提高装船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的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护舷工装;12、悬臂梁;13、支撑梁;14、第一横梁;15、第二横梁;2、码头;3、横向护舷;4、压块;5、护垫;6、驳船。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如图1到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包括悬臂梁12、支撑梁13、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护垫5及压块4。
[0019]具体的,如图1所示,悬臂梁12一端压靠于码头2的顶面,另一端伸出码头2的侧面之外,码头2的顶面上设有压块4,能够防止护舷工装1发生移动。悬臂梁12由工字钢制成。
[0020]如图1所示,支撑梁13竖直设置,顶面固定于悬臂梁12的底面,外侧面与悬臂梁12的左侧面齐平,外侧面上粘贴由橡胶制成的护垫5。支撑梁13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第一横梁14和第二横梁15。
[0021]如图1所示,第一横梁14和第二横梁15的左侧面固定于支撑梁13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右侧面抵靠于码头2的外侧面。其中第一横梁14的顶面与悬臂梁12底面的外露部分固定,第二横梁15的底面与支撑梁13底面水平对齐。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及支撑梁13组成矩形容纳室,横向护舷3被保护于容纳室内,能够避免装船时对护舷工装1损坏。
[0022]护舷工装1的尺寸:悬臂梁12的长度为6m,支撑梁13的高度为1.2m,第一横梁14和第二支撑梁的横梁为0.4m。
[0023]本技术在使用时,采用以下步骤:
[0024]第一步(预制);使用工字钢按尺寸焊接组成护舷工装1;
[0025]第二步(就位):如图3所示,将组装好的护舷工装1,用叉车运到指定位置处按照五个为一组进行拼接,布置两组,间距是71.5米;间距可根据船长进行调整;
[0026]第三步(测量):使用全站仪对与驳船6接触的护舷工装1表面进行测量,保证工装表面与码头2保持平行,待平行后在护舷工装1上支撑梁13的外侧面安装由橡胶制成的护垫5;
[0027]第四步(固定):将配重压块4放置于护舷工装1位于码头2上的悬臂梁12顶面,进行对护舷工装1的稳固,本实施例中,每个工装上放置3块50吨的压块4。
[0028]第五步(润滑):将黄油涂抹在与驳船6接触的护舷工装1上护垫5的表面。
[0029]本技术中,所有的方位性词汇,如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及地面等,都是基于图1中护舷工装1的位置确定的。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梁、支撑梁、压块、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护垫,所述悬臂梁一端压靠于码头平台,另一端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固定,所述支撑梁内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一端以及第二横梁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右侧面抵靠于码头,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合围成容纳室,横向护舷位于所述容纳室内,所述支撑梁的外侧面粘贴护垫,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物装船时的护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由工字钢刚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历超岳学石亮梁超周敏樊伟伟郭书鋆高峰苑倬华张健赵海艳李爱清栗玲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