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40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固定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用于散热的肋片,以及位于肋片的上方、为气流由下向上流动提供动力的风机。风机启动,带动散热肋片间气流由下向上流动,同时气流将肋片和定期排污扩容器外壁上的热量带走,加强扩容器与周围空气的换热,使扩容器内的排污水冷却。利用肋片特殊的排布形式形成有竖直的第一风道和与将多个第一风道连通的、倾斜的第二风道,在空气流动时,垂直通道和斜通道内的气流相互冲撞、混合,进一步加强气流紊乱程度,增加对流换热的效率,提高降温效果。降温效果。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辅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定期排污扩容器用于锅炉定期排污系统。因为定期排污的时间间隔较长,排放的水量少,且沉淀物多,定期排污水一般不再利用。但为了避免产生强烈的噪声,以及可能发生的烫伤等情况,应将定期排污水引入排污扩容器进行降压、降温。扩容分离的二次蒸汽一般不再利用,直接向空排放,剩下的低压饱和废热水排入排污降温池,需要通入大量冷却水使排污水温度降至40℃以下排放。这种普通型定期排污扩容器需要设置大容积的排污降温池,以及使用大量冷却水,导致设备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以减少冷却水的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固定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多个肋片,周向均布于沿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侧壁上,相邻的两个肋片间形成有竖直的第一风道,于每一肋片的竖向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断口,多个肋片上同一层次上的断口位于同一斜面上,形成与第一风道连通的、倾斜的第二风道;及
[0007]风机,位于肋片的上方,为气流由下向上流动提供动力。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每一肋片通过断口被分割成多段单体,于每一单体的下端固定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沿第二风道的方向倾斜设置。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风机具有沿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周向均布的四个,每一风机通过风机支架固定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顶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散热结构还包括外护罩,所述外护罩周向罩设于肋片外,外护罩的上端延伸至风机的上方并敞口设置,下端敞口设置。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外护罩的下端呈外扩的喇叭口。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贴覆有肋片底板,所述肋片固定在肋片底板上。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外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圈带螺栓的钢带,所述肋片底板的两端具有与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钢带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肋片底板和肋片均由铝合金制得。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风机启动,带动散热肋片间气流由下向上流动,同时气流将肋片和定期排污扩容
器外壁上的热量带走,加强扩容器与周围空气的换热,使扩容器内的排污水冷却。
[0017]利用肋片特殊的排布形式形成有竖直的第一风道和与将多个第一风道连通的、倾斜的第二风道,在空气流动时,垂直通道和斜通道内的气流相互冲撞、混合,进一步加强气流紊乱程度,增加对流换热的效率,提高降温效果。
[0018]通过在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设置该散热结构,可有效使排放水温度降低,使排污降温池容积减小,冷却水用量减少,节约水资源,从而达到降低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肋板安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的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固定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用于对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进行降温。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用于散热的肋片1,以及位于肋片1的上方、为气流由下向上流动提供动力的风机2。
[0027]蒸汽和废水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定期排污扩容器外壁传递至紊流散热肋片1上,然后,散热肋片1上的热量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周围空气中,最后,吸收热量的空气成为高温空气,高温空气在风机2的吸力作用下,沿着肋片1之间的通道由下向上,被抽至风机2之上空间,与低温空气进行混合降温,同时,肋片1之间的通道再被肋片1之下空间的低温空气填充。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上述过程,定期排污扩容器内废水的热量不断被低温空气带走,使排污水温度降低。
[0028]在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外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圈带螺栓的钢带6,在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贴覆有肋片底板5,肋片底板5的两端具有向外的弯折部,弯折部与钢带6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固定。两弯折部间的肋片底板5贴覆在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与容器接触,肋片1固定在肋片底板5上,肋片底板5紧密覆盖在定期排污扩容器外壁表面,加强整个扩容器的传热效果。肋片底板5和肋片1可由铝合金等导热性能好且质量轻的金属材质制得。
[0029]多个肋片1周向均布于沿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侧壁上,相邻的两个肋片1间形成
有竖直的第一风道101。于每一肋片1的竖向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断口,多个肋片1上同一层次上的断口位于同一斜面上,形成与第一风道101连通的、倾斜的第二风道102。
[0030]风机2具有沿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周向均布的四个,每一风机2通过风机2支架固定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顶部。
[0031]风机2启动,带动散热肋片1间气流由下向上流动,同时气流将肋片1和定期排污扩容器外壁上的热量带走,加强扩容器与周围空气的换热,使扩容器内的排污水冷却。
[0032]利用肋片1特殊的排布形式形成有竖直的第一风道101和与将多个第一风道101连通的、倾斜的第二风道102,在空气流动时,垂直通道和斜通道内的气流相互冲撞、混合,进一步加强气流紊乱程度,增加对流换热的效率,提高降温效果。
[0033]通过在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设置该散热结构,可有效使排放水温度降低,使排污降温池容积减小,冷却水用量减少,节约水资源,从而达到降低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
[0034]每一肋片1通过断口被分割成多段单体,于每一单体的下端固定有扰流板3,所述扰流板3沿第二风道102的方向倾斜设置。当肋片1间气流流经扰流板3时,促使气流会被迫改变原有的流线,从而使气流由层流变成紊流,使对流换热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散热结构,固定于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肋片(1),周向均布于沿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的侧壁上,相邻的两个肋片(1)间形成有竖直的第一风道(101),于每一肋片(1)的竖向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断口,多个肋片(1)上同一层次上的断口位于同一斜面上,形成与第一风道(101)连通的、倾斜的第二风道(102);及风机(2),位于肋片(1)的上方,为气流由下向上流动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肋片(1)通过断口被分割成多段单体,于每一单体的下端固定有扰流板(3),所述扰流板(3)沿第二风道(102)的方向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具有沿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周向均布的四个,每一风机(2)通过风机(2)支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振友王洪葛媛华武治楠何亮张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