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38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加载垫块、引伸计、装置压头、细长螺钉和六角螺丝,加载垫块用于放置混凝土试件,引伸计用于监测界面滑移,引伸计的两端分别连接细长螺钉与装置压头,装置压头用于承受MTS加载头传递的荷载,六角螺丝用于固定混凝土试件,避免混凝土试件发生弯折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结合MTS及引伸计的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MTS为美国材料试验机,引伸计为MTS引伸计,设计的新型加载装置可以将引伸计与MTS加载头的位移相结合,引伸计分别获得双剪试验两个接触面的位移变化曲线,并与MTS加载头位移曲线相互印证,而在MTS加载头接触到试件前,引伸计的位移趋于零,一旦开始接触,引伸计和加载头的荷载均会同步增长。的荷载均会同步增长。的荷载均会同步增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加固维修在建筑结构领域具有重大意义,而加固维修必然面临新浇混凝土与既有建筑结构的界面粘结性能,新浇混凝土若不能与既有建筑结构融为一体进行承载,不仅会造成多次加固维修,而且会对重要桥梁、隧道的安全运营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实际施工前应对混凝土与既有建筑结构粘结性能进行反复室内测试,避免现场返工的同时保证最佳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而当前的混凝土双剪试验大都忽略了加载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如何保证双剪试验过程中的界面剪切行为,实际上往往会导致试件发生弯折破坏,据此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可靠的,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且实用的双剪试验装置。
[0003]目前,在双剪试验测试领域,主要包括传统的加载头、底部垫块,一方面试件容易发生弯折破坏,另一方面仅通过加载头来测试界面滑移不完全可靠,双剪试件两个粘结界面的滑移并不一定同时发生,且由于加载初期加载头与试件存在一定的微小距离,因此试验加载加载头的位移是不能直接作为界面滑移的,且直接通过加载头荷载来判断是否与试件相接触也是不精确的。
[0004]针对上述双剪试验测试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结合MTS及引伸计的混凝土双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MTS及引伸计的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MTS为美国材料试验机,引伸计为MTS引伸计,设计的新型加载装置可以将引伸计与MTS加载头的位移相结合,引伸计分别获得双剪试验两个接触面的位移变化曲线,并与MTS加载头位移曲线相互印证,而在MTS加载头接触到试件前,引伸计的位移趋于零,一旦开始接触,引伸计和加载头的荷载均会同步增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包括加载垫块6、引伸计、装置压头2、细长螺钉62和六角螺丝6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垫块6用于放置混凝土试件5,所述引伸计用于监测界面滑移,所述引伸计的两端分别连接细长螺钉62与装置压头2,所述装置压头2用于承受加载头传递的荷载,所述六角螺丝61用于固定混凝土试件5,避免混凝土试件5发生弯折破坏。
[0006]优选的,所述装置压头2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下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引伸计包括左侧引伸计3和右侧引伸计4,所述左侧引伸计3和右侧引伸计4对称设置于所述装置压头2的左右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细长螺钉62通过502胶水与加载垫块6相固结,所述六角螺丝61与加载垫块6协同工作;所述装置压头2放置于混凝土试件5的中央,并保证装置压头2顶面与MTS加载头1齐平;引伸计下部刀刃44与细长螺钉62通过橡皮筋绑定,引伸计上部刀刃45与装置
压头2绑定。
[0008]优选的,所述加载垫块6呈套箍形且其上部预留四个直径为8mm的螺孔,左右两侧各两个对称分布;加载垫块6内部净空高于试块高度2~5mm。
[0009]优选的,所述六角螺丝61的长度大于加载垫块6的厚度与内部净空高于混凝土试件5的高度之和,所述加载垫块6内部净空左右两侧距离宽于混凝土试件5的长度1~2mm,以便混凝土试件5的顺利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加载垫块6的厚度不宜太薄,以免发生变形;所述加载垫块6的内壁的底部中间开设有垫块凹槽63,所述垫块凹槽63的宽度大于1/3混凝土试件5长度1~2mm,以避免试块受剪之后无法继续向下滑移的情况。
[0011]优选的,所述垫块凹槽63的深度为3mm左右,以保护引伸计的量程。
[0012]优选的,所述细长螺钉62底部为平头,以便与加载垫块6固定;所述细长螺钉62长度大于六角螺丝61螺帽高度,以便引伸计下部刀刃44的绑定。
[0013]优选的,所述引伸计标距50mm、量程5mm,在采用橡皮筋绑定引伸计过程中应首先与细长螺钉62绑定,再与上部的装置压头2绑定。
[0014]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1,制备旧混凝土试块51并养护到一段时间;再制备左侧新浇混凝土试块52和右侧新浇混凝土试块53,将制作好的粘结试件放置于养护室养护28天后取出进行试验;
[0016]步骤2,安装MTS加载头1及MTS加载承台7;
[0017]步骤3,绘尺寸线,确定细长螺钉62的固定位置,确保压头左侧刻痕22与细长螺钉62的外表面在同一竖直线上;
[0018]步骤4,采用502胶水将细长螺钉62固定在加载垫块6的标记位置;
[0019]步骤5,将混凝土试件5放入加载垫块6,调整左右间距;
[0020]步骤6,拧紧六角螺丝61,固定左侧新浇混凝土试块52和右侧新浇混凝土试块53;
[0021]步骤7,绑定引伸计下部刀刃44与细长螺钉62;
[0022]步骤8,绑定引伸计上部刀刃45与压头右侧刻痕21;
[0023]步骤9,调整MTS加载头1与装置压头2的距离,开始准备加载。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加载垫块呈套箍形,上部设置螺孔,通过六角螺丝将混凝土试件左右两侧进行固定,从而保障了混凝土试件为双剪破坏而非弯折破坏;
[0026]2)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加载垫块底部开设有垫块凹槽,呈中间低两侧高,高度差为3mm左右,主要是由于引伸计的量程是有限的,以此避免脆性试件破坏对引伸计造成损坏;
[0027]3)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装置压头左右两侧端部均设置有0.5mm宽的刻痕,主要是由于引伸计包括两个0.5mm厚的刀刃,上部置于刻痕内,下部置于细长螺钉的螺纹间,整体上保证引伸计刀刃的间距变化即为混凝土试件的滑移量;
[0028]4)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装置压头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圆柱体,下部分为长方体,主要是由于引伸计刀刃较小,圆柱体在左右两侧端面能更好的接触;
[0029]5)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引伸计刀刃与装置压头、细长螺钉接触位置均采用橡皮筋进行绑定,避免加载过程中引伸计的脱落,保证引伸计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加载垫块正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加载垫块俯视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压头正视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压头俯视图。
[0035]图中附图标记为:
[0036]1—MTS加载头;2—装置压头;3—左侧引伸计;4—右侧引伸计;5—混凝土试件;6—加载垫块;7—MTS加载承台;
[0037]21—压头右侧刻痕;22—压头左侧刻痕;41—引伸计上臂;42—引伸计下臂;43—引伸计位移限制;44—引伸计下部刀刃;45引伸计上部刀刃;51—旧混凝土试块;52—左侧新浇混凝土试块;53—右侧新浇混凝土试块;61—六角螺丝;62—细长螺钉;63—垫块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包括加载垫块(6)、引伸计、装置压头(2)、细长螺钉(62)和六角螺丝(6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垫块(6)用于放置混凝土试件(5),所述引伸计用于监测界面滑移,所述引伸计的两端分别连接细长螺钉(62)与装置压头(2),所述装置压头(2)用于承受MTS加载头(1)传递的荷载,所述六角螺丝(61)用于固定混凝土试件(5),避免混凝土试件(5)发生弯折破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压头(2)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下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引伸计包括左侧引伸计(3)和右侧引伸计(4),所述左侧引伸计(3)和右侧引伸计(4)对称设置于所述装置压头(2)的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螺钉(62)通过502胶水与加载垫块(6)相固结,所述六角螺丝(61)与加载垫块(6)协同工作;所述装置压头(2)放置于混凝土试件(5)的中央,并保证装置压头(2)顶面与MTS加载头(1)齐平;引伸计下部刀刃(44)与细长螺钉(62)通过橡皮筋绑定,引伸计上部刀刃(45)与装置压头(2)绑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垫块(6)呈套箍形且其上部预留四个直径为8mm的螺孔,左右两侧各两个对称分布;加载垫块(6)内部净空高于混凝土试件(5)的高度2~5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螺丝(61)的长度大于加载垫块(6)的厚度与内部净空高于混凝土试件(5)的高度之和,所述加载垫块(6)内部净空左右两侧距离宽于混凝土试件(5)的长度1~2mm,以便混凝土试件(5)的顺利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双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垫块(6)的厚度不宜太薄,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刘川昆梁锦涛杨卫平赵李君杨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