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14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其包括:用于盛装浸泡有病理标本的浸泡液的第一瓶体;与第一瓶体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过滤浸泡液而得到病理标本的包埋盒盒体,其上设置可供浸泡液通过的过滤网;与包埋盒盒体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盛装经盒体过滤所得到的过滤液的第二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有效防止小标本病理在固定、取材过程中丢失,可确保所有病理组织全部集中包埋,且无需人工取材,有效避免医务人员暴露于福尔马林环境中,提高取材安全性。提高取材安全性。提高取材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穿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内镜或穿刺小标本用于临床诊断,极大的减小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0003]病理样本一般由内镜医生自找玻璃小瓶或离心管加注福尔马林后送病理科,然后由病理医生取材包埋。病理取材是病理诊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取材器械是用普通的手术捏夹取组织转移至包埋盒,然而内镜或者穿刺所得的标本通常为小标本,甚至为细胞级别的微型标本,给病理医生的取材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取材过程中容易出现取材不完全的情况,导致珍贵标本的丢失和浪费,有可能遗漏病理组织上携带的重要信息,造成结果的误判或漏判。而人工取材后摆放至包埋盒这个过程也会导致最终病理切片上的组织分散,增大病理医生寻找目标和判读病理结果的难度。此外,人工取材过程亦使病理科技术员或病理医生暴露于福尔马林环境中,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有效防止小标本病理在固定、取材过程中丢失,可确保所有病理组织全部集中包埋,且无需人工取材,有效避免医务人员暴露于福尔马林环境中,提高取材安全性。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其包括:用于盛装浸泡有病理标本的浸泡液的第一瓶体;与第一瓶体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过滤浸泡液而得到病理标本的包埋盒盒体,其上设置可供浸泡液通过的过滤网;与包埋盒盒体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盛装经盒体过滤所得到的过滤液的第二瓶体。
[0006]其中,所述包埋盒盒体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表面且朝上凸出的呈圆环形的上凸台;设置于本体下表面且朝下凸出的呈圆环形的下凸台;其中,所述第一瓶体底部与上凸台可撕连接,所述第二瓶体顶部与下凸台可撕连接。
[0007]其中,连接所述上凸台上边缘与下凸台下边缘的连接部分呈倒圆台形或倒子弹头形。
[0008]其中,所述连接部分上设置可供浸泡液中液体通过的过滤网。
[0009]其中,所述第二瓶体由上至下呈圆台形。
[0010]其中,所述第二瓶体下部设置可供瓶体内过滤液流出的出液孔,且出液孔处设置孔塞。
[0011]其中,所述第一瓶体的用于与包埋盒盒体连接的部位处设置便于折断的裂痕。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瓶体的用于与包埋盒盒体连接的部位处的外部设置密封圈。
[0013]其中,所述第二瓶体的用于与包埋盒盒体连接的部位处设置便于折断的裂痕。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瓶体的用于与包埋盒盒体连接的部位处的外部设置密封圈。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瓶体底部设置朝内凸进的凹槽。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包埋盒的盒体一侧且与其可扣合的包埋盒盒盖。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在包埋盒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与盒体可撕连接的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从而可通过盒体过滤掉第一瓶体内的用于浸泡病理标本的浸泡液,使得病理标本留在盒体内,然后将上下瓶体从盒体上撕除,将盒盖扣在盒体上固定标本,有效防止病理标本尤其是小病理标本在固定、取材过程中丢失,可确保所有病理组织全部集中包埋,且无需人工取材,有效避免医务人员暴露于福尔马林环境中,提高取材安全性。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的结构示意图(盒盖扣合在盒体上);
[0022]图3是本技术采用的包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假设将图1中的包埋盒的盒盖7扣合在盒体3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采用的包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由图1

图3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包括:用于盛装浸泡有病理标本的浸泡液的第一瓶体2;与第一瓶体2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过滤浸泡液而得到病理标本的包埋盒盒体3,其上设置可供浸泡液通过的过滤网;与包埋盒盒体3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盛装经盒体3过滤所得到的过滤液的第二瓶体4。
[0025]具体的,本实施例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由上至下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瓶体2、位于中间的包埋盒层、位于下层的第二瓶体4,包埋盒包括位于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正中的盒体和设置于盒体一侧且与其可扣合的包埋盒盒盖7。包埋盒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可撕连接,第一瓶体内可盛装浸泡有病理标本的浸泡液,该浸泡液通常采用福尔马林溶液,盒体上设有过滤网,即可防止标本丢失,又可通过过滤网过滤掉第一瓶体内的福尔马林溶液,使得病理标本留在盒体内的过滤网上,然后将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从盒体上撕除,将包埋盒的盒盖扣在盒体上固定标本,即可完成病理标本的固定与取材。通过这样的结构,有效防止病理标本尤其是小病理标本在固定、取材过程中丢失,可确保所有病理组织全部集中包埋,且无需人工取材,有效避免医务人员暴露于福尔马林环境中,提高取材安全性。
[0026]其中,本实施例的包埋盒盒体3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表面且朝上凸出的呈圆环形的上凸台;设置于本体下表面且朝下凸出的呈圆环形的下凸台;其中,第一瓶体底部与上凸台可撕连接,第二瓶体顶部与下凸台可撕连接。
[0027]设计时,连接上凸台上边缘与下凸台下边缘的连接部分呈倒圆台形或倒子弹头形,以便于第一瓶体内的病理标本随着福尔马林溶液的下漏而掉落到盒体内。优选的,可连接部分的底部(即靠近下凸台下边缘的位置处)设置可供浸泡液中液体通过的过滤网,该过滤网的网眼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中,过滤网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置在盒体内,如,在盒体底部设置一圈沿径向内伸的凸台,而过滤网可以搭置在凸台上。当然,过滤网也可以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盒体内。
[0028]本实施例的第二瓶体由上至下呈圆台形,上窄下宽,以便于流过过滤网的福尔马林溶液可顺利流入第二瓶体,且便于直立摆放。进一步的,还可在第二瓶体下部设置可供瓶体内过滤液流出的出液孔,且出液孔处设置孔塞(图中未示出)。当第一瓶体内的福尔马林溶液流速减小或不能盛装更多的溶液时,可通过打开出液孔的孔塞,使第二瓶体内的溶液排出。
[0029]为了便于将第一瓶体、第二瓶体从盒体上撕下,可在第一瓶体和第二瓶体的用于与包埋盒盒体连接的部位处分别设置便于折断的裂痕,并且,为了防止第一瓶体内盛装的福尔马林溶液从裂痕处泄露,在第一瓶体的用于与包埋盒盒体连接的部位处的外部设置密封圈。同样,也可在第二瓶体的用于与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浸泡有病理标本的浸泡液的第一瓶体;与第一瓶体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过滤浸泡液而得到病理标本的包埋盒盒体,其上设置可供浸泡液通过的过滤网;与包埋盒盒体底部可撕连接的用于盛装经盒体过滤所得到的过滤液的第二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盒盒体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表面且朝上凸出的呈圆环形的上凸台;设置于本体下表面且朝下凸出的呈圆环形的下凸台;其中,所述第一瓶体底部与上凸台可撕连接,所述第二瓶体顶部与下凸台可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上凸台上边缘与下凸台下边缘的连接部分呈倒圆台形或倒子弹头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一体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瓶体由上至下呈圆台形。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卫陈应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