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薄膜。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电容器的一种,有如下构造的薄膜电容器,即,使用具有可挠性的树脂薄膜作为电介质,同时配置了隔着树脂薄膜相互对置的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这样的薄膜电容器例如通过将形成有第1对置电极的树脂薄膜和形成有第2对置电极的树脂薄膜进行卷绕或者层叠而制作。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薄膜电容器,即,具备:电介质树脂薄膜,设为相互重叠的形态;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配置为隔着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相互对置;和第1端子电极以及第2端子电极,与上述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分别电连接,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个主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nm以上且1000nm以下,构成为作为树脂成分而具有玻璃化转变点为130℃以上的热固化性树脂,在氮气中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对上述树脂成分的热重量变化率进行了测定时的、500℃下的热分解残留物重量为40重量%以下。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薄膜电容器,具备:电介质树脂薄膜,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面以及第2面;以及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所述第1面,其中,在所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所述第1面的表面,在每5μm
×
5μm的面积存在25个以上且125个以下的长径为3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第1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在所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所述第2面的表面,在每13μm
×
13μm的面积存在3个以上且11个以下的长径为1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第2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在所述金属层的表面,追随所述第1凹陷,在每5μm
×
5μm的面积存在25个以上且125个以下的长径为3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第3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在所述金属层设置有熔断器部,所述熔断器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3凹陷重叠。5.一种薄膜电容器,具备:电介质树脂薄膜,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面以及第2面;以及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所述第1面,其中,在所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所述第1面的表面存在第1凹陷,在所述金属层的表面,追随所述第1凹陷,在每5μm
×
5μm的面积存在25个以上且125个以下的长径为3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第3凹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在所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所述第2面的表面,在每13μm
×
13μm的面积存在3个以上且11个以下的长径为1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第2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在所述金属层设置有熔断器部,所述熔断器部在所述厚度方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