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光体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迅速将发光体与 散热体结合成一体的发光体组装结构。技术背景由于LED(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省电、耐用、耐震、牢靠、适合量产、体积小、反应快等诸多优点,故已逐渐被应用于照明灯具 中。然而,LED虽实用,但其于发光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所以在应用 上必须藉由散热模块将其产生的高温逸散至大气,使LED可正常运 作。因此,散热模块与LED可说是密不可分。而常用LED与散热模块在组装上仍具有以下缺点1. 常用LED是设置于一铝板上,再将铝板锁固或黏固于散热模块 上,使散热模块可将LED产生的热能排除。但此方式会增加加工时间,造成组装成本的增加,实不符合经济效益。2. 常用LED需要与电源供应器连接,通过电源供应器导入电源, 方能使LED发光。然而,此方式需逐一进行每一LED的连接,造成接 线上的复杂度。由此可见,上述常用物品仍有诸多缺点,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 亟待加以改良。本案申请人鉴于上述常用灯具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 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灯 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体(1),其底面设置有一滑槽(12),该滑槽(12)表面为开口(13)状态,并于开口两侧各形成一滑轨(14),该两滑轨(14)的内壁面上分别结合有一导电片(2),该导电片(2)与滑轨(14)的接触面为绝缘接触,两导电片(2)分别与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相连接;一散热面板(3),其表面结合有发光体(4),并于散热面板(3)两侧各设置有一电极片(5),该两电极片(5)藉由连接线(6)与发光体(4)相连接;散热面板(3)滑入散热体(1)的滑槽(12)中,散热面板(3)两侧的电极片(5)与散热体(1)的滑槽(12)的导电片(2)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体(1),其底面设置有一滑槽(12),该滑槽(12)表面为开口(13)状态,并于开口两侧各形成一滑轨(14),该两滑轨(14)的内壁面上分别结合有一导电片(2),该导电片(2)与滑轨(14)的接触面为绝缘接触,两导电片(2)分别与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相连接;一散热面板(3),其表面结合有发光体(4),并于散热面板(3)两侧各设置有一电极片(5),该两电极片(5)藉由连接线(6)与发光体(4)相连接;散热面板(3)滑入散热体(1)的滑槽(12)中,散热面板(3)两侧的电极片(5)与散热体(1)的滑槽(12)的导电片(2)相接触。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 体(1)顶面延伸有多个散热翼片(11)。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 面板(3 )上的发光体(4 )可为LED或0LED。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 体(1)的滑槽(12)高度与散热面板(3)的厚度接近相同。5. —种发光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体(1),其底面设置有多个滑槽(12 ),该每一滑槽(12 ) 的表面皆为开口 (13)状态,并于开口 (13)两侧各形成一滑轨(14), 该两滑轨(14)的内壁面上分别结合有一导电片(2),该导电片(2) 与滑轨(14)的接触面为绝缘接触,两导电片(2)分别与电源供应 器的正、负极相连接;一散热面板(3),其表面结合有发光体(4),并于散热面板(3) 两侧各设置有一电极片(5),该两电极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