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及电动压缩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602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及电动压缩机,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具备:电动马达;控制基板(41b),该控制基板控制电动马达;以及连接部(50),该连接部为金属制,并将电动马达与控制基板(41b)电连接,并且,电动马达具有三个轴状的马达连接端子,控制基板(41b)具有与马达连接端子(31a1)、(31a2)、(31a3)对应的三个通孔(41b1)、(41b2)、(41b3),连接部(50)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马达连接端子接合;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为轴状,其一端与接合部连结并且另一端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通孔接合,三个通孔在控制基板(41b)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一直线上。一直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及电动压缩机
[0001]本申请是下述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申请号:202020846743.1
[0003]申请日:2020年5月20日
[0004]专利技术名称: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及电动压缩机


[0005]本技术涉及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及电动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6]以往,已知有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具备马达、通过马达的输出而旋转的压缩机构、收纳该马达和压缩机构的壳体、以及对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的电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将与壳体内的马达的端子连接的马达用端子的引脚与电源基板的端子部连接。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01823号公报
[0010]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压缩机中,马达用端子的引脚与电源基板的端子部直接连接。因此,若收纳于壳体的马达以及压缩机构的振动传递至引脚,则存在对引脚和电源基板的端子部施加过大应力的可能性。因此,考虑不将引脚直接连接于电源基板的端子部而经由容许振动的其他部件来将引脚与电源基板的端子部电连接。
[0011]然而,在经由其他部件来将引脚与电源基板的端子部电连接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钎焊或熔焊来将引脚与其他部件接合,通过钎焊或熔焊来将电源基板的端子部与其他部件接合。即,与将引脚直接连接于电源基板的端子部的情况相比,通过钎焊或熔焊来接合的部位增加,制造所需的作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r/>[0012]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以及电动压缩机:能够提高在将电动马达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电连接时所需的作业的作业性。
[00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
[0014]本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具备:电动马达;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控制所述电动马达;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为金属制,并将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所述电动马达具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控制基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的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接合;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为轴状,该连结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结并且另一端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合,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在所述控制基板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电动马达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轴状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所具有的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通过金属制的连接部电连接。连接部具有接合部和连结部,接合部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第一连接端子接合,连结部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第二连接端子接合。
[0016]并且,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在控制基板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通过钎焊或熔焊来接合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时,进行钎焊或熔焊的工具的移动量最小且不需要改变移动方向。因此,能够提高将电动马达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电连接时所需要的作业的作业性。
[0017]在本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中,优选如下的结构:所述控制基板经由一对紧固件而固定于基部,在所述控制基板上,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在连结一对紧固位置的直线上被所述一对紧固位置夹着的区域,所述一对紧固位置是供所述一对紧固件紧固的位置。
[0018]根据本结构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一对紧固位置相对于基部被可靠地固定。因此,配置于在连结一对紧固位置的直线上被一对紧固位置夹着的区域的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与配置于其他位置的情况相比,相对于基部的位移较少,不易受到因电动马达的振动等而产生的应力。
[0019]在本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中,优选如下的结构: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配置在同一直线上,配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直线是与配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直线平行的直线。
[0020]根据本结构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通过钎焊或熔焊来接合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时,进行钎焊或者熔焊的工具的移动量最小且不需要改变移动方向。另外,配置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直线与配置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直线平行,因此当在通过钎焊或熔焊来将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接合了之后为了通过钎焊或熔焊来接合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而使工具移动时,能够减少工具的移动量。
[0021]在上述结构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俯视观察所述控制基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基板的端部配置于被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夹着的位置。
[0022]通过如此设置,从而成为如下的结构:在俯视观察控制基板的情况下,在从控制基板的端部离开的位置配置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
[0023]在俯视观察控制基板的情况下,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不会成为被控制基板遮挡的位置,因此在使进行钎焊或者熔焊的工具移动时,不需要为了避免与控制基板的接触而进行绕过的动作。另外,在俯视观察控制基板的情况下,能够视觉辨认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因此,能够一边利用例如照相机等来对第一连接端子进行摄像一边利用工具来进行钎焊或熔焊。
[0024]在本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中,优选的是,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形成为轴状,所述接合部是具有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宽的接合面的板状的部件。
[0025]由于板状的接合部具有与轴状的第一连接端子相比宽度较宽的接合面,因此通过
钎焊或熔焊等来进行的接合部与第一连接端子的接合是容易的,且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
[0026]本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具备:上述任一种电动马达控制装置;机壳,该机壳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以及压缩部,该压缩部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电动马达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并且使驱动所述压缩部的驱动轴旋转。
[0027]在具备由电动马达驱动的压缩部的电动压缩机中,能够提高在将电动马达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电连接时所需要的作业的作业性。
[0028]根据本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如下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以及电动压缩机:能够提高在将电动马达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与控制基板所具有的至少三个连接端子电连接时所需的作业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的侧视图。
[0030]图2是表示组装入图1所示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中的逆变器装置的立体图。
[0031]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4是沿着Y轴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图。
[0033]图5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俯视图。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马达;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控制所述电动马达;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为金属制,并将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所述电动马达具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控制基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的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接合;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为轴状,该连结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结并且另一端通过钎焊或熔焊而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合,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配置在同一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控制基板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基板经由一对紧固件而固定于基部,在所述控制基板上,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在连结一对紧固位置的直线上被所述一对紧固位置夹着的区域,所述一对紧固位置是供所述一对紧固件进行紧固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直线是与配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直线平行的直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所述控制基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基板的端部配置于被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夹着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形成为轴状,所述接合部是具有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宽的接合面的板状的部件。7.一种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马达控制装置;机壳,该机壳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以及压缩部,该压缩部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电动马达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并且使驱动所述压缩部的驱动轴旋转。8.一种电动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马达;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控制所述电动马达;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为金属制,并将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基板经由一对基板侧紧固件而固定于基部,并具有经由所述连接部而与所述电动马达电连接的基板侧连接端子,在所述控制基板上,多个所述基板侧连接端子在被供一对所述基板侧紧固件进行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诚鹰繁贵之樋口博人上谷洋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