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602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0
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该温控机柜包括至少一个机柜单元,每个机柜单元包括:机框,机框内部具有用于放置设备的放置空间,机柜的周侧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安装于机框、用于扣合开口的柜门,柜门上设有至少两个温控部件,至少两个温控部件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为机框的顶部指向底部方向;每个温控部件具有出风口和回风口,且每个温控部件的回风口与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连通,每个温控部件的出风口与放置空间连通。该温控机柜中每个温控部件的回风口均与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连通,可以消除多个温控部件间风道短路的影响,使得各温控部件工作在相同回风温度区间,可以保证各温控部件均可以高效运行,从而可以提升温控机柜的控温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边缘计算需求量激增、室内机房租金越来越贵、汇聚/接入/融合站点下沉等问题的出现,室内站点户外化逐步成为市场的一种趋势。由于户外机柜将会收容更多的设备,要提供更大的制冷能力,同时机柜内的温度控制需要更加精准,因此具有一柜多温功能的控温机柜应运而生。
[0003]现有温控机柜门板一般安装有竖直排列的两个温控部件,上层温控部件的冷出风会被下层温控部件的回风抽走,造成风道短路现象。而该现象会导致下层温控部件的回风温度降低、温控效果无法完全发挥,从而导致整个机柜的控温能力受到影响。
[0004]因此,如何提升温控机柜的控温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用以提升温控机柜的控温能力。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机柜,该温控机柜包括至少一个机柜单元,每个机柜单元包括机框。具体来说,该机框为框式结构,其周侧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且机柜内部具有放置空间,可供设备放置。在具体设置时,可以选用柜门扣合机柜的开口。示例性的,机柜可以仅在前侧设置开口,也可以在机柜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开口。当机柜前侧设有开口时,扣合开口的柜门作为前门;当机柜前侧和后侧均设有开口时,扣合机柜前端开口的柜门为前门,扣合机柜后侧开口的柜门为后门;机柜的左侧和右侧可以设置侧板。应理解,“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是根据温控机柜使用时的状态定义,机柜的前侧与后侧的排列方向形成深度方向,设备一般由前门或者后门沿深度方向插入放置空间内。每个柜门上至少设有两个温控部件,且至少两个温控部件沿第一方向排列。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方向为机框的顶部指向底部方向。
[0007]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设备附近的气体升温变为较高温度的气体,该部分气体上升至放置空间的顶部,形成位于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而本申请提供的温控机柜中每个温控部件的回风口均与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连通,使得各温控部件在运行中进入回风口的气体均为来自放置空间顶部热区域的较高温度的气体,能够消除多个温控部件间风道短路的影响,使得各温控部件工作在相同回风温度区间,有利于延长温控部件的使用寿命,且使得各温控部件回风温度更加均匀,可以保证各温控部件均可以高效运行,从而可以提升温控机柜的控温能力。
[0008]在具体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温控机柜时,以温控机柜具有一个机柜单元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在每个机柜单元的机框内部设置风道结构件,采用风道结构件设置的风道组连接温控部件的回风口与出风口。示例性的,可以设置风道组与温控部件一一对应,每个风道组连接一个温控部件。具体来说,每个风道组具有至少一个热风道和至少一个冷风道,
每个热风道的热风输入口位于热区域,每个热风道的热风输出口连接温控部件的回风口、以为温控部件输送较高温度的回风;每个冷风道的冷风输入口与温控部件的出风口连通,每个冷风道的冷风输出口位于机框内的放置空间、以将温控部件的输出口输出的较低温度的气体输送至设备所在空间,形成对放置空间内设备的冷却降温。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在热风道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窗口,以便后期对温控部件进行维护。
[0009]以柜门上设有第一温控部件和第二温控部件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二温控部件设于第一温控部件靠近机框底部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温控部件的回风口、第一温控部件的出风口、第二温控部件的回风口以及第二温控部件的出风口依次排列;风道结构件包括第一风道结构件和第二风道结构件,第一风道结构件具有第一风道组,第一风道组与第一温控部件对应,第二风道结构件具有第二风道组,第二风道组与第二温控部件对应。换句话说,与第一温控部件以及第二温控部件对应的风道组分别形成于第一风道结构件和第二风道结构件这两个风道结构件上。在具体设置时,第一风道结构件与第二风道结构件可以为具有一体式结构,便于制造;或者,第一风道结构件与第二风道结构件可以为分体式结构,风道结构件可随与其对应的温控部件进行安装,便于安装与维护操作。
[0010]在具体设置第一风道结构件和第二风道结构件时,第一风道结构件与第二风道结构件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具体至少为以下几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温控机柜还包括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且与柜门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方向即机柜的深度方向,该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道部分位于第一温控部件两侧。此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道设于第一温控部件的两侧,安装各设备后,第一温控设备嵌入第二风道结构件热风道形成的空间内,可以减小第二风道结构件与第一风道结构件在机柜内沿深度方向的空间占用。
[0012]第一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
°
;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
°
。此实施方式的优点是风道结构件与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出风均导向机柜的侧板,避免直吹放置空间内设备,可以防止特定场景设备凝露。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道部分位于第一温控部件两侧。此实施方式的中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道设于第一温控部件的两侧,安装各设备后,第一温控设备嵌入第二风道结构件热风道形成的空间内,可以减小第二风道结构件与第一风道结构件在机柜内沿深度方向的空间占用。同时,第二风道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风道,每个辅助风道具有辅助输入口和辅助输出口,辅助输入口位于放置空间的底部,辅助输出口与第二温控部件的回风口连通。辅助风道可以避免第二温控部件单独从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回风造成的风路较长,影响空调风扇工作点的问题。
[0014]第一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
°
;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
°
。此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风道结构件与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出风均导向机柜的侧板,可以避免直吹放置空间内设备,从而可以防止特定场景设备凝露。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可以根据需
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与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沿第三方向排列,且第一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位于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朝向柜门一侧。应理解,此实施方式的中第二温控部件对应的热风道与第一温控部件对应的热风道沿机柜的深度方向布置,整体结构设计相对简单,适用于温控部件宽度较宽、无法沿第二方扩展空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机柜单元,每个所述机柜单元包括:机框,所述机框内部具有用于放置设备的放置空间,所述机柜的周侧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安装于所述机框、用于扣合所述开口的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至少两个温控部件,所述至少两个温控部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机框的顶部指向底部方向;每个所述温控部件具有出风口和回风口,且每个所述温控部件的回风口与所述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连通,每个所述温控部件的出风口与所述放置空间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框内部的风道结构件,所述风道结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风道组,所述风道组与所述温控部件一一对应,每对一一对应的所述风道组与所述温控部件中:所述风道组具有至少一个热风道与至少一个冷风道,每个所述热风道具有热风输入口和热风输出口,所述热风输入口位于所述放置空间顶部的热区域,所述热风输出口与所述温控部件的回风口连接;每个所述冷风道具有冷风输入口和冷风输出口,所述冷风输入口与所述温控部件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冷风输出口位于所述机框的设备放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柜门上安装有第一温控部件和第二温控部件,所述第二温控部件设于所述第一温控部件靠近所述机框底部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温控部件的回风口、所述第一温控部件的出风口、所述第二温控部件的回风口以及所述第二温控部件的出风口依次排列;所述风道结构件包括第一风道结构件和第二风道结构件,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具有第一风道组,所述第一风道组与所述第一温控部件对应;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具有第二风道组,所述第二风道组与所述第二温控部件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与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具有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与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为分体式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道部分位于第一温控部件两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柜门;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度;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道部分位于第一温控部件两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柜门;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度;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等于0
°
且小于90度。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风道,每个所述辅助风道具有辅助输入口和辅助输出口,所述辅助输入口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底部,所述辅助输出口与所述第二温控部件的回风口连通。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
风道,每个所述辅助风道具有辅助输入口和辅助输出口,所述辅助输入口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底部,所述辅助输出口与所述第二温控部件的回风口连通。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柜门;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热风输入口朝向所述柜门一侧;所述第一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0
°
;所述第二风道结构件的冷风输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志晟丘永琪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