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871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及制冷系统。该离心泵包括外壳以及容置于外壳的容置腔的第一叶轮、第二叶轮、蜗壳和导流结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同轴设置,第一叶轮的吸入端与第二叶轮的吸入端相背设置。蜗壳包括入液口、排液口和排液腔,排液腔与排液口连通,排液口与外壳的出液口连通。第二叶轮的吸入端与入液口连通,第二叶轮的排出端位于排液腔。另外,导流结构设置于蜗壳的沿离心泵的轴向背离第二叶轮的侧面,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导流板凸出于蜗壳的侧面,且导流板由入液口向蜗壳的外边缘延伸。这样可通过导流板改善由蜗壳的入液口进入第二叶轮的液态工质的流动均匀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离心泵的水力性能及效率,以提升制冷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尤其涉及到一种离心泵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数据中心对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压缩机制冷循环系统的功耗较大,因此目前的一些制冷系统在传统的压缩机制冷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氟泵,这样,在冬季等低温环境下可只开启氟泵不开启压缩机,而氟泵的功耗较低,因此可达到节能的效果。

2、由于离心泵在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目前的制冷系统的氟泵多选用离心泵。另外,由于叶轮背对背设置的离心泵能够保证离心泵的轴向平衡,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广。但是,由于叶轮背对背的排布形式使得流体在进入两侧叶轮时的流动方向相反。这会使由一侧叶轮流出的流体从较大空间以突然收缩的形式进入另一侧的叶轮,流体在另一侧叶轮的进液口处的流动损失较大,且连续改变流动方向会造成流动不均匀,其会影响流体在另一侧叶轮进液口处的流动情况,进而影响离心泵的水力性能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及制冷系统,以提升离心泵的水力性能及效率,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运行可靠性。p>

2、第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叶轮、第二叶轮、蜗壳和导流结构,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所述蜗壳和所述导流结构容置于所述外壳的容置腔,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轮的吸入端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入液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入液口的端部与所述入液口的边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阈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背离所述入液口的端部与所述蜗壳的外边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间距阈值。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叶轮、第二叶轮、蜗壳和导流结构,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所述蜗壳和所述导流结构容置于所述外壳的容置腔,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轮的吸入端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入液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入液口的端部与所述入液口的边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阈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背离所述入液口的端部与所述蜗壳的外边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间距阈值。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蜗壳与所述外壳的端板之间,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外壳的端板的内侧壁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三间距阈值。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隔挡板,所述隔挡板凸出于所述蜗壳的侧面,所述隔挡板与所述导流板的背离所述蜗壳的所述入液口的端部连接,且所述隔挡板沿所述蜗壳的周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导流板,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雄豪樊超超张蓓乐陈双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