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94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涉及轨道车轮技术领域,包括移动轮座和移动支臂,所述移动轮座包括导线轮支架、移动轮、连接支架和防撞头,所述移动支臂设于移动轮座顶端,包括连接片头、固定支臂、固夹承托座和承托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顶端和底端的固夹承托座中心点于同一直线上、通过移动轮座通过支架对连孔与连接片头孔对孔与连接片头连接和通过所述承托系统的外宽度与固夹槽的内宽度相等,且所固夹孔和固夹对孔孔心于同一直线内,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密、防磨耐用和夹固稳定的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固稳定的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固稳定的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轮
,特别涉及一种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轮对,是动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动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动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动车车辆各零部件。此外,动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起作用的。对车轴和车轮的组装压力和压装过程有严格要求,轮对内侧距离必须保证在1353
±
3毫米的范围以内。为保证动车车辆运行平稳,降低轮轨相互作用力和运行阻力,车轴轴颈和车轮踏面的加工椭圆度和偏心度,以及轴颈锥度都不得超过规定限度,目前轮对在使用过程易发生损坏,需对其进行更换,当单个车轮发生损坏时往往需要将轮对整体进行更换,极大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密、防磨耐用和夹固稳定的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包括:
[0006]移动轮座,包括导线轮支架、移动轮、连接支架和防撞头,所述移动轮设于导线轮支架内,所述连接支架设于导线轮支架顶端,所述防撞头设于连接支架前端,包括设于面端的防撞片,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于面端的支架对连孔;
[0007]移动支臂,设于移动轮座顶端,包括连接片头、固定支臂、固夹承托座和承托系统,所述连接片头分别设于固定支臂面部顶端和底端,包括设于面端的连接片头孔,所述固夹承托座分别设于固定支臂后部顶端和底端,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固夹对孔和固夹槽,所述承托系统连接于固夹槽内,包括固夹限位片、承托片槽、固夹孔和承托片,所述承托片设于承托片槽内,所述固夹孔分别设于承托片槽前端和后端,所述固夹限位片分别设有承托片槽左右两端。
[0008]进一步,所述承托片和防撞片材质均为硅胶或橡胶。
[0009]进一步,所述承托系统的外宽度与固夹槽的内宽度相等,且所固夹孔和固夹对孔孔心于同一直线内。
[0010]进一步,所述移动轮与导线轮支架平行。
[0011]进一步,所述顶端和底端的固夹承托座中心点于同一直线上。
[0012]进一步,所述移动轮座通过支架对连孔与连接片头孔对孔与连接片头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顶端和底端的固夹承托座中心点于同一直线上、通过移动轮座通过支架对连孔与连接片头孔对孔与连接片头连接和通过所述承托系统的外宽度与固夹槽
的内宽度相等,且所固夹孔和固夹对孔孔心于同一直线内,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密、防磨耐用和夹固稳定的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导线轮支架和防撞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承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6为本技术中承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2]根据图1

图6所示:
[0023]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包括:
[0024]移动轮座1,包括导线轮支架11、移动轮12、连接支架13和防撞头14,所述移动轮12设于导线轮支架11内,所述连接支架13设于导线轮支架11顶端,所述防撞头14设于连接支架13前端,包括设于面端的防撞片141,所述连接支架13包括设于面端的支架对连孔131;
[0025]移动支臂2,设于移动轮座1顶端,包括连接片头21、固定支臂22、固夹承托座23和承托系统24,所述连接片头21分别设于固定支臂22面部顶端和底端,包括设于面端的连接片头孔211,所述固夹承托座23分别设于固定支臂22后部顶端和底端,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固夹对孔231和固夹槽232,所述承托系统24连接于固夹槽232内,包括固夹限位片241、承托片槽242、固夹孔243和承托片244,所述承托片244设于承托片槽242内,所述固夹孔243分别设于承托片槽242前端和后端,所述固夹限位片241分别设有承托片槽242左右两端。
[0026]因为所述承托片244和防撞片141材质均为硅胶或橡胶,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通过硅胶或橡胶的使用,在对外部的轮对动轮电机承托移动时,通过承托片244的设置,能防止承托系统24直接与轮对动轮电机面端接触造成磨损,并且能在对外部轮对动轮电机承托移动时,通过防撞片141的设置,能避免移动轮座1直接与外部的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移动轮座1碰损,还能通过防撞片141对产品的压力进行吸收和缓压,从而碰撞产生的了承托固定的轮对动轮电机造成位置固定偏差。
[0027]因为所述承托系统24的外宽度与固夹槽232的内宽度相等,且所固夹孔243和固夹对孔231孔心于同一直线内,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孔心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承托系统24牢固装嵌于固夹槽232内,从而实现对外部轮对动轮电机的承托。
[0028]因为所述移动轮12与导线轮支架11平行,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通过移动轮12与导线轮支架11平行的设置,能保证当承托外部的装置进行移动时,能使得移动轨迹是保证直线行驶,不会出现位置抖动偏差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0029]因为所述顶端和底端的固夹承托座23中心点于同一直线上,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固夹承托座23在对对外部的轮对动轮电机承托移动时,保证了承托系统24对外部的轮对动轮电机承托移动时,能平行的对轮对动轮电机面端进行承托,防止其承托出现位置偏差的现象,从而影响带轮对动轮电机进行承托移动。
[0030]因为所述移动轮座1通过支架对连孔131与连接片头孔211对孔与连接片头21连接,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通过支架对连孔131与连接片头孔211对孔,使得移动轮座1与连接片头21紧密连接在一起,当使用本技术对轮对动轮电机进行承托移动时,能防止其移动过多时,通过移动轮座1前端防撞片141的设置,一来防止其出现移动轮座1碰损,还能通过防撞片141对产品的压力进行吸收和缓压,从而碰撞产生的了承托固定的轮对动轮电机造成位置固定偏差。
[003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轮对动轮电机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轮座,包括导线轮支架、移动轮、连接支架和防撞头,所述移动轮设于导线轮支架内,所述连接支架设于导线轮支架顶端,所述防撞头设于连接支架前端,包括设于面端的防撞片,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于面端的支架对连孔;移动支臂,设于移动轮座顶端,包括连接片头、固定支臂、固夹承托座和承托系统,所述连接片头分别设于固定支臂面部顶端和底端,包括设于面端的连接片头孔,所述固夹承托座分别设于固定支臂后部顶端和底端,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固夹对孔和固夹槽,所述承托系统连接于固夹槽内,包括固夹限位片、承托片槽、固夹孔和承托片,所述承托片设于承托片槽内,所述固夹孔分别设于承托片槽前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现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久安高铁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