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62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包括壳体;散热基板组件,该散热基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侧,且与壳体形成双层水道;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设置于双层水道内的车载电源电路板、薄膜电容、IGBT模块,以及设置于壳体底端的OBC电路板,通过向该双层水道导入液体能够热对流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控制器件进行组合,利用散热基板组件设计出双层水道的结构形式,从而导入冷却液进行散热,装置结构紧凑,可以减小控制器的总体积,从而节省了整车的空间,为汽车的轻量化与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水冷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除了驱动车轮运行的驱动电机外,还有一些配套的辅件,例如转向电机、打气电机、DC/DC、高压配电盒。在带有这些配套辅件的电动汽车上,除了装备有驱动电机控制器外,还需配备转向DC/AC、打气DC/AC、DC/DC、高压配电盒和绝缘检测仪等辅件控制器。目前市场上用到的方案通常有两种: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各辅件控制器分离,另一种是一体化的多合一电机控制器。相比离散的组合控制器,一体化多合一控制器结构紧凑,可以减小控制器的总体积,从而节省了整车的空间,为汽车的轻量化与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于此同时,一体化多合一控制器减少了离散控制器之间的外部接线,降低了故障点,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未来将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
[0003]目前,在多合一控制器中,通常包含有多个大功率模块,而且汽车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对多合一控制器的冷却系统要求更高。当使用大功率的模块时,器件对散热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如何提高散热效率也是多合一控制器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包括:
[0006]壳体;
[0007]散热基板组件,该散热基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侧,且与壳体形成双层水道;
[0008]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设置于双层水道内的车载电源电路板、薄膜电容、IGBT模块,以及设置于壳体底端的OBC电路板,通过向该双层水道导入液体能够热对流散热。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基板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基板和第二散热基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基板设置有若干个基板扰流柱,且该若干个基板扰流柱延伸至双层水道中。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层水道包括进液水道和出液水道,该出液水道由第一散热基板与壳体结合形成。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水道端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出液水道设置有出水口。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IGBT模块设置有模块扰流柱。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00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将多个功率模块及控制器模块,组合成一体化多合一装置,再设置散热基板组件,并通过与壳体形成双层水道,从而能够从进水口导入冷却液,在内部形成循环热对流,冷却液再从出水口流出带走热能。从而实现多个大功率模块集成后,向汽车轻量化方向发展。同时提升了装置的高散热率性。且任具有一体化多合一装置节省成本和产品可靠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17]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载多合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图1中A处的车载多合一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载多合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载多合一装置的底部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散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双层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壳体;2、散热基板组件;21、第一散热基板;211、基板扰流柱;22、第二散热基板;3、双层水道;31、进液水道;311、进水口;32、出液水道;321、出水口;4、功率模块;41、车载电源电路板;42、薄膜电容;43、IGBT模块;431、模块扰流柱;44、OBC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包括:
[0026]壳体1;
[0027]散热基板组件2,该散热基板组件2设置于壳体1内侧,且与壳体1形成双层水道3;
[0028]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功率模块4,所述功率模块4包括设置于双层水道3内的车载电源电路板41、薄膜电容42、IGBT模块43,以及设置于壳体1底端的OBC电路板44,通过向该双层水道3导入液体能够热对流散热。
[0029]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散热基板组件2包括第一散热基板21和第二散热基板22。所述第一散热基板21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的若干个基板扰流柱211,且该若干个基板扰流柱211延伸至双层水道3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双层水道3包括进液水道31和出液水道32,且该出液水道32由第一散热基板21与壳体1结合形成。所述进液水道31端部设置有进水口311,所述出液水道32设置有出水口321。
[003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IGBT模块43设置有模块扰流柱431。从而增加该模块的散热效率。
[0031]工作原理:
[0032]通过形成的双层水道3,以及散热基板组件2散热。主要传热路径为功率器件到散热基板到冷却液,功率器件到散热基板散热形式为固体到固体的热传导,散热基板到冷却
液散热形式为固体到液体的热对流。
[0033]热对流计算公式为:Q=h
×
A
×
(Tp

Ta);
[0034]上式中,Q表示散热量,h为热交换系数,A为热交换的面积,Tp

Ta为温差。
[0035]由上式可知,热交换面积A与散热量Q成正比。根据上式散热原理,在散热基板上增加一定数量的扰流柱,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A,在器件的热对流传播路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器件的散热效率。
[0036]工作过程为:
[0037]如图6所示,冷却液通过进水口311,进入进液水道31,进液水道31流经薄膜电容42以及车载电源电路板41下方,OBC电路板44上方。再通过第一散热基板21与壳体1形成的出液水道32,经过IGBT模块43的模块扰流柱431,最终流出出水口321,形成整个冷却散热过程。第一散热基板21将上下独立的水道连接到一起,在保证可加工性的前提下,形成散热的双层水道3。同时满足多个功率模块4的散热,大大提升了散热效率同时实现了装置的轻量化。
[003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散热基板组件(2),该散热基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侧,且与壳体形成双层水道(3);功率模块(4),所述功率模块包括设置于双层水道内的车载电源电路板(41)、薄膜电容(42)、IGBT模块(43),以及设置于壳体底端的OBC电路板(44),通过向该双层水道导入液体能够热对流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板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基板(21)和第二散热基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层水冷的车载多合一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全斌张明亮谢地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钧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