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30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该发光二极管以二维矩阵的方式配置复数个于基板上;且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型半导体层与N型半导体层以一导体电性连接,使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N型半导体层呈一串联连接的状态,并于该未与导体电性连接的P、N型半导体层分别电性连接有导电部,该导电部可供连接外部电源使用;如此,可使发光二极管增加晶片尺寸(CHIPSIZE)时提高亮度以及提高操作电压,并以降低操作电流的方式提高单一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而改善外部供电设备与发光二极管的操作条件与其所附加的电器设备。(*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具体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该发光二极管晶片由一P型半导体层及一N型半导体层电性耦接于一基板上所构成,该基板上以二维矩阵的方式配置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且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型半导体层与N型半导体层以一导体电性连接,使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N型半导体层呈一串联的状态,并于该未与导体电性连接的P、N型半导体层分别电性连接有导电部,该导电部可供连接外部电源使用。如此,可使发光二极管单一晶片产生高亮度,提高操作电压,降低操作电流,并可改善外部供电设备与发光二极管(LED)操作条件及其所附加的电器设备。图8为一般大晶片的等效电路图。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技术的二极管外观图、基板的配置示意图、基板的侧示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该发光二极管1由一P型半导体层11及一N型半导体层12电性耦接于一基板2上所构成;其中,该基板2上以二维矩阵的方式配置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而该基板2可为一绝缘材质所制成,且该基板2可为透明状或为不透明状,且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的P型半导体层11与N型半导体层12以一导体3电性连接,而该导体3可为透明状或为不透明状,或以打线或晶片镀层的方式,将导体3预定的线路设置于该基板2上,使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的P、N型半导体层11、12呈一导通的状态,并于该未与导体3电性连接的P、N型半导体层11、12分别电性连接有导电部4、5,该导电部4、5可供连接外部电源(图中未示)使用,该导电部4、5可以打线、晶片镀层或电路板(PCB)导体的方式连接外部电源,藉以点亮该发光二极管1,由于本技术将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的P型半导体层11及N型半导体层12加以串联成单一发光二极管,因此,可达到提高操作电压用较小的电流,而提高亮度,所以可配合一般家庭用电使用,并使单一发光二极管1产生高亮度的光源,如此,即可达到省略附加电器设备的功效;未来发光二极管(LED)就可能是直流电(DC)10伏特(V)或100伏特(V)、10毫安培(mA)、20毫安培(mA)的功率,而不再是2伏特(V)、3伏特(V)、20毫安培(mA)~500毫安培(mA)的功率限制;使该发光二极管可在不同操作条件下产生一样或更高的功率,进而改善发光二极管(LED)与外部供电设备操作电路的复杂性。而上述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的P型半导体层及N型半导体层除可配置于基板的上方之外,亦可依实际状况的所需配置于基板的下方(如图4所示);且该P型半导体层11及N型半导体层12可以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如图5所示)或以先并联再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为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该发光二极管晶片由一P型半导体层及一N型半导体层电性耦接于一基板上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该基板上以二维矩阵的方式配置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且 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型半导体层与N型半导体层以一导体电性连接,使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N型半导体层以串联的方式呈一导通的状态,并于该未与导体电性连接的P、N型半导体层分别电性连接有导电部,该导电部可供连接外部电源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该发光二极管晶片由一P型半导体层及一N型半导体层电性耦接于一基板上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上以二维矩阵的方式配置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且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型半导体层与N型半导体层以一导体电性连接,使该复数个发光二极管的P、N型半导体层以串联的方式呈一导通的状态,并于该未与导体电性连接的P、N型半导体层分别电性连接有导电部,该导电部可供连接外部电源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板可为一绝缘材质所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板可为透明或不透明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个发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光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