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29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液罐、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一级浓液罐、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二级浓液罐;浓缩液罐与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浓液出口与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浓液出口与一级浓液罐、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清液出口与浓缩液罐、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清液出口与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浓液出口与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浓液出口与二级浓液罐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多级物理膜系统,大大减少纳滤膜浓缩液的体量,从而降低后续处理的负担,实现垃圾渗滤液的稳定达标排放。排放。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纳滤和反渗透膜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不断产生浓缩液,这些浓缩液呈棕黑色,可生化性极差,主要成分为腐殖质类物质,COD高,并且含有大量无机盐离子,产量约为垃圾渗滤液总体积的13

30%。
[0003]如何经济且有效地处理这部分浓缩液已成为垃圾渗滤液产业的一个研究热点。一般而言,采取何种处理方法取决于膜浓缩液的水质和水量,处理地点的地理环境以及其对周边土壤、水源的潜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通过使用多级物理膜系统,大大减少纳滤膜浓缩液的体量,从而降低后续处理的负担,实现垃圾渗滤液的稳定达标排放。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所述的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液罐、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一级浓液罐、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二级浓液罐;所述浓缩液罐的出口与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的进口、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的浓液出口与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的进口、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的浓液出口与一级浓液罐、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的清液出口与浓缩液罐、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的清液出口与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的进口、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的浓液出口与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的进口、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的浓液出口与二级浓液罐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的清液出口和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的清液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达标排放点。
[0007]作为优选,还包括水质调节剂罐;所述水质调节剂罐与浓缩液罐通过管线连通。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通过使用多级物料膜单元对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缩液进行处理,可使纳滤膜浓缩液平均减量88.17%,最高可减量91.44%,系统出水COD可控制在250mg/L以下,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2008)表3的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

浓缩液罐、2

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3

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4

一级浓液罐、5

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6

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7

二级浓液罐、8

水质调节剂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3]如图1所示,所述的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液罐1、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一级浓液罐4、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5、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6、二级浓液罐7和水质调节剂罐8。水质调节剂罐8和浓缩液罐1、浓缩液罐1的出口与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进口、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浓液出口与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的进口、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的浓液出口与一级浓液罐4、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清液出口与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5的进口、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5的浓液出口与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6的进口、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6的浓液出口与二级浓液罐7分别通过管道连通;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5的清液出口和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6的清液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达标排放点。
[001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
[0015]垃圾渗滤液的纳滤浓缩液输送至浓缩液罐1,同时水质调节剂罐8向纳滤浓缩液中加入水质调节剂,对纳滤浓缩液进行水质调节。经调节水质后的纳滤浓缩液pH值为6.2

6.5,经增压泵输送至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物料膜通量为15L/(m2
·
h),透过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膜组件的清液经加压泵输送至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进一步过滤,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的膜通量为6L/(m2
·
h),未透过的浓液输送至二级一段物料膜组件5进一步减量处理,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5的物料膜通量为11L/(m2
·
h);经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过滤的物料,清液返回浓缩液罐1循环处理,浓液送至一级浓液罐4进行深度处理;经二级一段物料膜组件5过滤的清液达标排放,浓液送至二级二段物料膜组件6进一步过滤,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6的膜通量为5L/(m2
·
h);经二级二段物料膜组件6过滤后的清液达标排放,浓液送至二级浓液罐进一步处理。经处理后纳滤膜浓缩液可平均减量88.17%,最高可减量91.44%。系统出水COD可控制在250mg/L以下,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2008)表3的排放标准。经检测,一级浓液罐4浓液的氨氮含量小于190mg/L、含固小于465mg/L;一级浓液罐4浓液的氨氮含量小于32mg/L, 含固小于113mg/L。
[001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液罐(1)、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一级浓液罐(4)、二级一段物料膜单元(5)、二级二段物料膜单元(6)、二级浓液罐(7);所述浓缩液罐(1)的出口与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进口、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浓液出口与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的进口、一级二段物料膜单元(3)的浓液出口与一级浓液罐(4)、一级一段物料膜单元(2)的清液出口与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冯斌赵彬杨琴马朴亭叶茂林杜少腾徐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