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生产中的扩镓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72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镓在硅台面管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属于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生产工艺。将抛光、氧化后的硅片置于扩散炉里进行开管扩镓,先采用低浓度镓掺杂,结深推移,后表面高浓度镓掺杂,两者在同一炉内连续完成以形成P型基区,在磷扩散再分布后再进行低温短时间补镓。镓杂质源由潮湿氢气携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弥补了已有工艺的不足,产品电参数有较大辐度提高,且一致性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生产工艺。在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的生产中,P型基区杂质源的不同选择,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流程。目前生产NPN型硅台面高反压管,最通用的P型杂质是硼和铝。因此,形成了以扩硼或扩硼铝为特点的工艺流程。扩硼工艺,虽然工艺简单,但生产周期长,产品的耐压特性差。而以硼铝结合使用形成P型基区的涂层硼铝扩散工艺,虽然产品耐压特性好,但由于先涂层扩铝,后抛光扩硼,基区宽度因机械抛光难以控制,偏差大(约在3~15μm左右),产品电参数分散性大,参数性能不理想,工艺过程繁杂,耗费化学药品多,生产周期长。本专利技术针对已有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提供一条采用镓为P型基区杂质源,形成以扩镓为特点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过程简单,弥补了上述两种工艺的不足。产品耐压特性高于扩硼工艺,电参数特性又优于涂层硼铝扩散工艺。尤为突出的是电参数一致性好。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根据镓的性能和产品设计要求形成的工艺流程为磨片抛光→氧化→基区镓扩散→一次光刻→发射区磷扩散→补镓→以后同常规工艺。氧化根据镓在氧化硅(SiO2)中的扩散比在硅中快得多(1200℃时,DSio2=1.0×10-9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镓在硅台面管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将抛光、氧化后的硅片置于扩散炉里进行开管扩镓,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先采用低浓度镓掺杂,结深推移,后表面高浓度镓掺杂,两者在同一炉内连续完成以形成P型基区,在磷扩散再分布后再进行低温短时间补镓。镓杂质源由潮湿氢气体携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镓在硅台面管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将抛光、氧化后的硅片置于扩散炉里进行开管扩镓,本发明的特征是,先采用低浓度镓掺杂,结深推移,后表面高浓度镓掺杂,两者在同一炉内连续完成以形成P型基区,在磷扩散再分布后再进行低温短时间补镓。镓杂质源由潮湿氢气体携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镓在硅台面管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低浓度镓掺杂时,硅片温度为1200~1240℃,镓源温度920~930℃,H2流量80ml/分,H2浸入水的深度2cm处,水温20℃,镓源量为1克,通源时间60~9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镓在硅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松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