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57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上壳体,上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注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齿轮组设置在壳体内,不仅可以提高齿轮的稳定性,防止齿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偏移,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齿轮组中,避免齿轮组损坏,配合注油孔以及S型连接管,可以向壳体内注入润滑油,并且能够让润滑油循环流动,不仅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能够减小齿轮组的磨损,还能在齿轮组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降温,能够延长齿轮组的使用寿命,使得齿轮组更加耐用;通过连接轴配合限位凸楞与限位卡槽,方便对齿轮组进行安装和拆卸,有利于对齿轮组进行维护,方便后期对损坏后的齿轮组进行更换。期对损坏后的齿轮组进行更换。期对损坏后的齿轮组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
,特别涉及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通过多个齿轮组合形成传动的组件称为齿轮组件。
[0003]目前的大多数齿轮组件在使用过程中,齿轮的稳定性差,易发生偏移,且齿轮的易发生磨损,外界的灰尘进入齿轮组件中,也会导致齿轮损坏,齿轮组件的整体使用寿命短,为此,提出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上壳体,上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注油口,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侧连接有一号齿轮盘、二号齿轮盘、三号齿轮盘、四号齿轮盘、五号齿轮盘以及六号齿轮盘,一号齿轮盘以及六号齿轮盘的内侧分别连接有一号转轴与二号转轴,二号齿轮盘与三号齿轮盘以及四号齿轮盘与五号齿轮盘之间均连接有连接轴,一号转轴、二号转轴以及连接轴的圆周表面均设有限位凸楞,且一号齿轮盘、二号齿轮盘、三号齿轮盘、四号齿轮盘、五号齿轮盘、六号齿轮盘的内侧对应限位凸楞的卡接处均开设有限位卡槽。
[0007]优选的,下壳体的内部形成三组独立的容腔,且容腔底部连通,一号齿轮盘与二号齿轮盘、三号齿轮盘与四号齿轮盘以及五号齿轮盘与六号齿轮盘两两配对,并相互咬合,且安装在独立的容腔内。
[0008]优选的,二号齿轮盘与三号齿轮盘以及四号齿轮盘与五号齿轮盘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两端表面的限位凸楞嵌入限位卡槽内,且限位凸楞的形状与限位卡槽吻合,连接轴通过轴承与下壳体连接。
[0009]优选的,一号转轴的一端从下壳体的内侧延伸至外侧,且一号转轴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一号齿轮盘的内部,并通过限位凸楞配合限位卡槽进行固定。
[0010]优选的,二号转轴的一端嵌入六号齿轮盘的内侧,且通过限位凸楞与限位卡槽进行卡嵌,另一端贯穿于下壳体,并与下壳体通过轴承连接。
[0011]优选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且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注油口贯穿于上壳体的表面,并与上壳体的内部连通。
[0012]优选的,下壳体的下端设有收集斗,收集斗为圆弧状,且与下壳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收集斗的下端安装有S型连接管,S型连接管贯穿于收集斗,并与下壳体的内部连通。
[0013]优选的,S型连接管的最低点处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与S型连接管的内部连通,排污管的下表面连接有阀盖,阀盖与排污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通过将齿轮组设置在壳体内,不仅可以提高齿轮的稳定性,防止齿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偏移,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齿轮组中,避免齿轮组损坏,配合注油孔以及S型连接管,可以向壳体内注入润滑油,并且能够让润滑油循环流动,不仅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能够减小齿轮组的磨损,还能在齿轮组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降温,能够延长齿轮组的使用寿命,使得齿轮组更加耐用。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连接轴配合限位凸楞与限位卡槽,方便对齿轮组进行安装和拆卸,有利于对齿轮组进行维护,方便后期对损坏后的齿轮组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中下壳体的剖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中二号齿轮盘与三号齿轮盘的连接处爆炸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的整体爆炸图。
[0022]图中:1、下壳体;2、收集斗;3、S型连接管;4、排污管;5、阀盖;6、一号转轴;7、一号齿轮盘;8、二号齿轮盘;9、三号齿轮盘;10、四号齿轮盘;11、五号齿轮盘;12、六号齿轮盘;13、二号转轴;14、连接轴;15、限位凸楞;16、限位卡槽;17、上壳体;18、注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如图1

5所示,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壳体17,上壳体17与下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提高上壳体17与下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且上
壳体17与下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壳体17的表面开设有注油口18,方便向壳体内部注入润滑油,注油口18贯穿于上壳体17的表面,并与上壳体17的内部连通。
[0027]下壳体1与上壳体17的内侧连接有一号齿轮盘7、二号齿轮盘8、三号齿轮盘9、四号齿轮盘10、五号齿轮盘11以及六号齿轮盘12,下壳体1的内部形成三组独立的容腔,能够防止齿轮组在工作时相互干扰,提高齿轮组在工作时的稳定性,且容腔底部连通,有利于润滑油流通,一号齿轮盘7与二号齿轮盘8、三号齿轮盘9与四号齿轮盘10以及五号齿轮盘11与六号齿轮盘12两两配对,并相互咬合,可以实现齿轮组之间的传动,且安装在独立的容腔内,一号齿轮盘7以及六号齿轮盘12的内侧分别连接有一号转轴6与二号转轴13,一号转轴6的一端从下壳体1的内侧延伸至外侧,且一号转轴6与下壳体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一号齿轮盘7的内部,并通过限位凸楞15配合限位卡槽16进行固定,二号转轴13的一端嵌入六号齿轮盘12的内侧,且通过限位凸楞15与限位卡槽16进行卡嵌,另一端贯穿于下壳体1,并与下壳体1通过轴承连接,二号齿轮盘8与三号齿轮盘9以及四号齿轮盘10与五号齿轮盘1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轴14,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壳体(17),所述上壳体(17)的表面开设有注油口(18),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17)的内侧连接有一号齿轮盘(7)、二号齿轮盘(8)、三号齿轮盘(9)、四号齿轮盘(10)、五号齿轮盘(11)以及六号齿轮盘(12),所述一号齿轮盘(7)以及六号齿轮盘(12)的内侧分别连接有一号转轴(6)与二号转轴(13),所述二号齿轮盘(8)与三号齿轮盘(9)以及四号齿轮盘(10)与五号齿轮盘(1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轴(14),所述一号转轴(6)、二号转轴(13)以及连接轴(14)的圆周表面均设有限位凸楞(15),且一号齿轮盘(7)、二号齿轮盘(8)、三号齿轮盘(9)、四号齿轮盘(10)、五号齿轮盘(11)、六号齿轮盘(12)的内侧对应限位凸楞(15)的卡接处均开设有限位卡槽(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内部形成三组独立的容腔,且容腔底部连通,所述一号齿轮盘(7)与二号齿轮盘(8)、三号齿轮盘(9)与四号齿轮盘(10)以及五号齿轮盘(11)与六号齿轮盘(12)两两配对,并相互咬合,且安装在独立的容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用型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齿轮盘(8)与三号齿轮盘(9)以及四号齿轮盘(10)与五号齿轮盘(11)通过连接轴(14)连接,所述连接轴(14)两端表面的限位凸楞(15)嵌入限位卡槽(16)内,且限位凸楞(15)的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凯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