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98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包括机壳、内箱、温湿循环装置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内箱的顶部与机壳之间设有顶部风道,所述内箱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与机壳内壁之间均设有侧部风道;所述内箱与所述侧部风道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循环风口;所述温湿循环装置包括进风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循环风机及换风控制机构;所述内箱底部设有进风口,外界的新风依次经过加热器和加湿器后,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内箱;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内箱顶部,且循环风机的进风端与内箱内腔连通;所述换风控制机构设置在其中一个侧部风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该侧部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机壳和内箱中的温湿风循环流动,有利于提高内箱中茶叶的发酵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的发酵指的是茶叶内部物质的酶促反应,即生物氧化,具体是茶叶内部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过程。经过发酵后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均产生变化,并形成茶叶的品质风格。红茶作为发酵茶中的代表,其发酵工艺也被广泛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红茶发酵技术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中指出,红茶发酵的三个关键要素为温度、湿度和含氧量,这三个关键要素影响着红茶发酵后的色泽、香气以及多酚类物质的正常氧化。
[0003]现有技术中,大多数茶叶生产厂家的茶叶发酵加工,仍然是放在室内进行的,具体是根据室内的温湿度自然发酵完成。而使用自然发酵的方法时,茶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温湿度都无法控制,受季节影响大,发酵品质不稳定,发酵速度也没办法控制,茶叶品质的质量和加工效率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也有使用发酵机进行发酵加工的厂家,发酵机多以箱式、滚筒、皮带等形式,并采用发热丝、喷雾加湿控制发酵的温湿度;现有技术中的发酵机虽然能把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温湿度在整个过程中波动较大,只能保持在一个大致范围内,且发酵机箱体内的空气循环环境不理想,大多均以自然循环为主,茶叶的发酵质量和精度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该发酵机实现温湿风的循环流动,有利于提高茶叶发酵质量。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内箱、温湿循环装置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内箱内设有多层用于存放茶叶的物料盘,多层物料盘沿竖向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温湿循环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的顶部与机壳之间设有顶部风道,所述内箱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与机壳内壁之间均设有侧部风道,所述顶部风道与侧部风道连通设置;所述内箱与所述侧部风道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循环风口,该循环风口与侧部风道连通设置;
[0007]所述温湿循环装置包括进风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循环风机以及换风控制机构;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加热器和加湿器依次设置在所述进风风机的送风端前方;所述内箱底部设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机的送风端连通,外界的新风依次经过加热器和加湿器后,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内箱;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内箱顶部,且循环风机的进风端与内箱内腔连通;所述换风控制机构设置在其中一个侧部风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该侧部风道。
[0008]上述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的工作原理是:
[0009]首先,根据预设参数,在控制模块的指导下,进风风机、加热器、加湿器以及循环风机工作;所述进风风机将外界干燥低温的空气送入,并经过加热器和加湿器后形成湿润高温的湿热空气,通过内箱底部的进风口送进内箱中。此时,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促使湿热空气进行主动式的从下往上流动,在内箱内腔形成一个湿润高温的环境,实现对物料盘中的茶叶进行发酵处理;与此同时,循环风机的运行加快了内箱中的空气流动,湿热空气经过多层物料盘上的茶叶后,排出至所述顶部风道,与机壳内原来的干燥低温空气进行混合,进一步在机壳内形成一个湿热高温的环境,混合后湿热空气通过两侧的侧部风道以及内箱侧面的循环风口重新进入内箱内腔中,实现对内箱内的茶叶进行快速高效的循环风发酵处理,使得茶叶均匀发酵。当运行指定时间或内箱内腔的温度达到预设参数时,通过换风控制机构打开一个侧部风道,在排出空气的同时,实现加快外界新风的加入,从而达到换气的目的。
[0010]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供氧组件以及用于检测氧气含量的氧含量传感器;所述氧含量传感器设置在侧部风道中,所述供氧组件的供氧端与侧部风道连接,所述氧含量传感器和所述供氧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1]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检测反馈组件,该检测反馈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茶叶温度的物料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机壳内部温湿度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物料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箱中,所述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内箱外,所述物料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2]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换风控制机构包括排气风机,该排气风机设置侧部风道的顶部开口处,该排气风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换风控制机构还包括电动风阀,该电动风阀设置在侧部风道的顶部开口处。
[0014]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机壳和内箱的底部设有加湿机壳,所述加湿器设置在加湿机壳中,且加湿器与所述内箱底部的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进风风机的送风端与所述加湿器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加湿器为超声波加湿器。当然,也可参照现有技术,使用其他类型的加湿器。
[0016]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包括外壳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一侧与进风风机的送风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加湿器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进风风机和加热器设置在机壳顶部,所述外壳与所述加湿器之间通过进气管连通,该进气管设置在侧部风道中。
[0018]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内箱与所述侧部风道对应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均风板;所述均风板上设有多个循环进风槽组,该多组循环进风槽沿竖向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多个循环进风槽组构成所述循环风口,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每个循环进风槽组中的循环进风槽的数量依次减少。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实现机壳和内箱中的温湿风循环流动,有利于提高内箱中茶叶的发酵质量。
[0021]2、通过循环风机的设置,实现对内箱中的温湿风进行主动循环处理,以便循环风
穿透茶叶物料,有利于减少发酵过程中对茶叶的翻动,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发酵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

图3为本技术的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简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侧视图,图3为均风板的主视图。
[0023]图4为PID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被控对象为进风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循环风机、排气风机以及电动风阀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25]参见图1

图2,本实施例的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包括机壳22、设置在机壳22内的内箱23、温湿循环装置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内箱23内设有多层用于存放茶叶的物料盘13,多层物料盘13沿竖向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温湿循环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内箱23的顶部与机壳22之间设有顶部风道19,所述内箱23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与机壳22内壁之间均设有侧部风道18,所述顶部风道19与侧部风道18连通设置;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内箱、温湿循环装置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内箱内设有多层用于存放茶叶的物料盘,多层物料盘沿竖向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温湿循环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的顶部与机壳之间设有顶部风道,所述内箱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与机壳内壁之间均设有侧部风道,所述顶部风道与侧部风道连通设置;所述内箱与所述侧部风道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循环风口,该循环风口与侧部风道连通设置;所述温湿循环装置包括进风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循环风机以及换风控制机构;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加热器和加湿器依次设置在所述进风风机的送风端前方;所述内箱底部设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机的送风端连通,外界的新风依次经过加热器和加湿器后,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内箱;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内箱顶部,且循环风机的进风端与内箱内腔连通;所述换风控制机构设置在其中一个侧部风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该侧部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氧组件以及用于检测氧气含量的氧含量传感器;所述氧含量传感器设置在侧部风道中,所述供氧组件的供氧端与侧部风道连接,所述氧含量传感器和所述供氧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智能茶叶发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反馈组件,该检测反馈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茶叶温度的物料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机壳内部温湿度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物料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箱中,所述环境温湿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华刘庚强丘文杰黄隆胜卢素珊陈煜龙刘清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