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微生物制剂混合造粒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粒机
,具体为一种益生菌微生物制剂混合造粒机。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在制作药片时,一般采用干法造粒机进行制粒,它将药粉和辅料搅拌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压片、破碎、整粒,最终制成符合规定大小的合格成品,经破碎机构破碎成颗粒状后进入压片装置,压片后,药片中混杂的碎屑需收集循环利用;
[0003]现有的造粒机包括挤出部分、辊压部分和回收部分,挤出部分通过螺旋输送杆对物料进行挤出,辊压部分通过挤压辊对挤出的物料挤压成药片,回收部分可以将由于结构原因的限制产生的产品粉末和浪费的物料进行回收再加工;
[0004]鉴于目前人们普遍使用对辊式挤压机完成药品颗粒的造粒过程,无法控制挤出速率和压粒的速度,例如,初始启动设备未进行稳定生产时,前几个颗粒无法满足要求,成粒的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硬度和密度不均,这一部分的颗粒质量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微生物制剂混合造粒机,包括:底座(2)、顶盖(3)、料仓(4)、进料仓(5)和PLC控制器(10),所述顶盖(3)固定安装于底座(2)的顶部,所述料仓(4)设置于顶盖(3)的顶部,所述进料仓(5)设置于料仓(4)的前侧顶部,所述PLC控制器(10)设置于底座(2)的前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机构(6),设置于所述料仓(4)的顶部,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辊压机构(7),设置于所述顶盖(2)的后侧,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分选机构(8),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内腔后侧,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回料机构(9),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左侧,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所述下料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固定安装于所述料仓(4)的顶部中间位置,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驱动杆(62),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料仓(4)的内腔顶部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架(63),数量为若干个,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驱动杆(62)的外侧,且所述搅拌架(63)的外侧与料仓(4)的内腔侧壁紧密贴合;螺旋输送杆(64),设置于所述驱动杆(63)的底部;送料管(66),设置于所述料仓(5)的底部;压力感应组件(65),设置于所述料仓(4)的底部,所述压力感应组件(65)内嵌安装于送料管(66)的前侧,且所述压力感应组件(65)与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所述辊压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71),固定安装于所述顶盖(3)的后侧,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挤压组件(72),设置于所述顶盖(3)的内腔后侧,且与所述第二电机(7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组件(73),设置于所述顶盖(3)的前侧,且与所述挤压组件(72)固定连接;所述分选机构(8)包括:第三电机(8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2)的后侧,且与所述PLC控制器(10)电性连接;驱动组件(82),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内腔后侧,且与所述第三电机(8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支撑块(83),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内腔底部右侧;回料斗(84),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内腔底部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微生物制剂混合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杆(64)的叶片呈螺旋形,且所述叶片直径从上至下的逐渐减小,且所述叶片的外侧与送料管(66)的内侧相适配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微生物制剂混合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组件(65)包括:壳体(661),设置于所述料仓(4)的底部,且内嵌安装于所述送料管(66)的前侧;瓣膜(662),四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661)的内腔后侧,且所述瓣膜(662)的后侧与送料管(66)的内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