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182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包括在将铰刀梁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之前,先将所述铰刀梁沿水平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为所述铰刀梁靠近所述船体尾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段的底面设置为水平面,所述第二段的底面设置为倾斜面;在所述第一段的底面可拆卸安装沙箱式钢墩,在所述第二段的底面焊接支撑管,并在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固定安装龙门凳组合架;将运载小车移动至所述铰刀梁的底部,通过所述运载小车顶升所述铰刀梁,并由所述运载小车运载所述铰刀梁至所述船体尾部的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安装方法使得铰刀梁能够准确稳定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中。装槽中。装槽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挖泥船是用于清挖水道、河川淤泥的船舶。现有的挖泥船主要分为绞吸式挖泥船和耙吸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利用吸水管前端围绕吸水管装设的旋转铰刀装置对河底泥沙进行切割和搅动,再经过吸泥管将绞起的泥沙物料输送到泥沙物料堆积场。铰刀梁是绞吸式挖泥船用于安装铰刀装置的部件,由于铰刀梁的体积大、重量大,无法通过一般的吊车进行吊装,例如7800KW级别的绞吸式挖泥船的铰刀梁的外形尺寸为44.36m*8.4m*13.64m,铰刀梁外形尖瘦,铰刀梁的首端的底部为平面,尾端的底部为倾斜面,且该铰刀梁的重心靠近首端一侧,铰刀梁的首尾端的高低差达10米,重量达到1200吨。铰刀梁的侧壁与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侧壁的间隙最小仅13mm,将铰刀梁建造完毕之后,如何将铰刀梁准确稳定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中是业界的重大技术难题。因此,亟需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以使得铰刀梁能够准确稳定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通过采用沙箱式钢墩支撑第一段以及采用支撑管支撑第二段,保证对铰刀梁的支撑稳定性,以使得铰刀梁能够准确稳定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中。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0006]S100、在将铰刀梁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之前,先将所述铰刀梁沿水平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为所述铰刀梁靠近所述船体尾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段的底面设置为水平面,所述第二段的底面设置为倾斜面;
[0007]S200、在所述第一段的底面可拆卸安装沙箱式钢墩,在所述第二段的底面焊接支撑管,并在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固定安装龙门凳组合架;
[0008]S300、将运载小车移动至所述铰刀梁的底部,通过所述运载小车顶升所述铰刀梁,并由所述运载小车运载所述铰刀梁至所述船体尾部的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在所述第一段的底面可拆卸安装沙箱式钢墩,具体为:
[0010]S210、采用若干个所述沙箱式钢墩阵列式排布且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段的底面,以使得每个所述沙箱式钢墩承载大小相等的重力。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在所述第二段的底面焊接所述支撑管之前,还包括:
[0012]S201、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第二段上贯穿开设焊接孔,将所述支撑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焊接孔中。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201之后,还包括:
[0014]S202、分别从所述第二段的顶面和底面对所述支撑管的外壁与所述焊接孔的内孔壁之间的接触面进行焊接。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203之后,还包括:
[0016]S204、将所述龙门凳组合架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管的底端。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段的底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所述龙门凳组合架,每组所述龙门凳组合架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根所述支撑管。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00包括:
[0019]S301、在地面画出所述铰刀梁的移位中心线以及所述运载小车的前进路线;
[0020]S302、所述运载小车按照前进路线移动至所述第二段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一段的底部;
[0021]S303、所述运载小车顶升抵接所述龙门凳组合架的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一段的底面;
[0022]S304、所述运载小车按照前进路线运载所述铰刀梁至所述船体尾部的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
[002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303之后,还包括:
[0024]S3031、采用水平仪实时测量所述铰刀梁的位置状态,并通过所述运载小车将所述铰刀梁调整到预设位置。
[002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所述步骤S304时,还包括:
[0026]S305、采用所述水平仪实时测量所述铰刀梁的位置状态,并通过所述运载小车将所述铰刀梁调整到预设位置,并使得所述铰刀梁的铰刀耳轴环对准所述船体尾部的所述安装槽侧壁上的船体耳轴环。
[002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0028]S400、切除焊接于所述第二段的底面的所述支撑管。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由于第一段的底面为水平面以及铰刀梁重心靠近第一段的一侧的原因,因此采用沙箱式钢墩对第一段进行支撑,能够利用沙箱式钢墩较快的拆装速度以及较大的载重负荷实现对铰刀梁的稳定支撑;由于第二段的底面为倾斜面且第二段的底面的位置较高,因此在龙门凳组合架上固定安装支撑管并将支撑管焊接在第二段的底面,以对第二段进行支撑,能够利用龙门凳组合架较高的架体对支撑管进行支撑,且由于支撑管与第二段的底面为焊接连接,支撑管能够与第二段的倾斜设置的底面进行稳定连接,避免支撑管相对第二段的底面进行滑动或偏移,当铰刀梁在船体尾部的安装槽完成安装之后,运载小车驶离铰刀梁,沙箱式钢墩能够从第一段的底面快速拆离,龙门凳组合架能够从支撑管的底部快速拆离,沙箱式钢墩和龙门凳组合架均能够重复利用,而焊接在第二段的底面的支撑管可作为废料切除。
附图说明
[003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运载小车移动至铰刀梁底部时(沙箱式钢墩未展示)的正视
图;
[0033]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龙门凳组合架和沙箱式钢墩支撑铰刀梁时的后视图;
[0034]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0035]图:
[0036]1、铰刀梁;11、第一段;12、第二段;
[0037]2、沙箱式钢墩;
[0038]3、支撑管;
[0039]4、龙门凳组合架;
[0040]5、运载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包括:S100、在将铰刀梁(1)安装到船体尾部的安装槽之前,先将所述铰刀梁(1)沿水平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段(11)以及第二段(12),所述第一段(11)为所述铰刀梁(1)靠近所述船体尾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段(11)的底面设置为水平面,所述第二段(12)的底面设置为倾斜面;S200、在所述第一段(11)的底面可拆卸安装沙箱式钢墩(2),在所述第二段(12)的底面焊接支撑管(3),并在所述支撑管(3)的底部固定安装龙门凳组合架(4);S300、将运载小车(5)移动至所述铰刀梁(1)的底部,通过所述运载小车(5)顶升所述铰刀梁(1),并由所述运载小车(5)运载所述铰刀梁(1)至所述船体尾部的所述安装槽进行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在所述第一段(11)的底面可拆卸安装沙箱式钢墩(2),具体为:S210、采用若干个所述沙箱式钢墩(2)阵列式排布且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段(11)的底面,以使得每个所述沙箱式钢墩(2)承载大小相等的重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在所述第二段(12)的底面焊接所述支撑管(3)之前,还包括:S201、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第二段(12)上贯穿开设焊接孔,将所述支撑管(3)的一端插入所述焊接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1之后,还包括:S202、分别从所述第二段(12)的顶面和底面对所述支撑管(3)的外壁与所述焊接孔的内孔壁之间的接触面进行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吸挖泥船铰刀梁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贤贵陆正林林德齐陈德锦王兰吴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