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22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粘接操作性,高生产率,及高可靠性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它具有端子引出结构。实现目标的方法是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用压敏胶合剂(102)将箱构件(103)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上,箱构件(103)在其中在太阳能电池元件与外引线(105)之间具有电连接部分,并且用胶合剂(107)将盖构件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上以便覆盖箱构件(103)。(*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引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箱(盒),它被连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并且具有改进的连接可操作性及粘接可靠性。一般已知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其内用树脂将太阳能电池元件密封在增强板上,如钢板或玻璃上,并且进一步被防护膜覆盖。作为防护膜,抗气候使用薄膜如玻璃或荧光塑料膜。作为太阳能电池元件,有硅晶体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铜铟硒化物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等。在这些太阳能电池中,薄膜硅晶体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及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他的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可以被形成具有大的面积而在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发展。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下表面增强材料,可使用通过将铝箔夹在防风雨膜之间而获得的防风雨防潮薄片,薄钢板如非涂复镀锌钢板,涂有聚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的钢板以便具有高的柔性及硬度,塑料板等。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端连有螺钉,引线或插座。在任何场合,具有防水结构的端子箱经常被用于绝缘目的,这样的端子箱用双面胶带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中的下表面或用一胶合剂如硅酮密封胶装在其上。在前一种场合,安装操作十分简单,并且通过确定所施加压力容易地获取所希望的原始粘接强度。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7-273361号描述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获取它的方式是用树脂将太阳能电池元件封闭在钢片上,用双面胶带将端子箱连到太阳能电池元件上用以从所期望的覆盖有防护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获取能量;并接着通过形成在端子箱内的通孔用填料充填端子箱。当只用双面胶带粘接端子箱时,在高湿度及高温度下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力。由于内部空气等的膨胀端子箱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粘接强度可能降低。当用粘接剂粘接端子箱时,在安装端子箱之后,胶合剂必须充分固化,这样在太阳能电池组件检测过程中端子箱不会分离,导致不良的生产率。当通过粘合同时也使用双面胶带来固定端子箱以达到初步固定目的,特别是当安装具有小的粘合表面的小型端子箱时,胶合剂可能会很不希望地进入双面胶带与太阳能电池组件之间的空隙。因此,不能获得将太阳能电池组件送入检测/包装过程所必需的粘接强度,并且端子箱可能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粘合表面错位或降低粘合强度。当胶合剂以这种方式进入沟缝,胶合剂不能充分在粘合表面扩展,并且不能获得依据设计所必需的粘合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它具有太阳能电池组件端子引出结构,在这个太阳能电池组件中上述缺点得到解决,并且这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高的可粘接加工性,高生产率及高可靠性。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在箱构件内在太阳能电池元件当一外引线之间有一个电连接部分,用压敏胶合剂将箱构件粘接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并且将盖构件用一脱合剂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用来覆盖箱构件。制造这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种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在其底表面上有一开孔部分的箱构件用压敏胶合剂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将与箱构件的一个侧面相连接的外引线电连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端子上并且将至少部分迭盖在箱构件上并用一胶合剂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盖构件用胶合剂粘接。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力产生装置,包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用于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的转换器,该太阳能电池的安置为,在其内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与一外引线之间有电连接部分的箱构件用压敏胶合剂被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并且用胶合剂将盖构件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以此覆盖箱构件。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2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例子;图4A到4C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5A到5B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6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8示出了一例子,在其中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应用于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并且图9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结构。图1是用于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箱的透视图,而图2是其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端子箱的构成为箱构件103及盖构件106。箱构件103是空心的并具有一开放的上表面。箱构件103在其下表面也具有一开孔部分104,它将连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电连接部分。箱构件103的侧表面上有一通孔,外引线105通过它延伸。外引线105与内引线101相连并通过箱构件103侧面上的开孔部分与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输出端子电连接。用压敏胶合剂102将箱构件103连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上,作为压敏胶合剂102,适于使用双面胶带。由于用压敏胶合剂粘接箱构件103,在这之后可立即开始检测过程。将压敏胶合剂102放置于围绕箱构件103的四边以便不覆盖上开孔部分104,电连接是通过这个开孔部分做成的。因而,当箱构件103要充填上具有低粘度的填料时,可防止填料通过开孔部分104漏泄到外部。如果预先将内引线101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端子相连接,则改善外引线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互相连接的可操作性。另一种方法是可将外引线直接连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端子上。当检测过程结束后,将盖构件106放于箱构件103上,并用胶合剂107将其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也可将胶合剂涂于箱构件103及盖构件106的互相接触面上。箱构件103的内部可充填填料。当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端子箱具有这种安置时,当将端子箱安装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上时改善了可操作性。特别是,安装了箱构件之后,不用等胶合剂107干燥就可立即开始检测过程,以致大大缩短生产线的生产时间。在这之后,粘接盖构件106以进行电连接部分的绝缘与机械保护。图2是一剖面图,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将箱构件与盖构件固定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用压敏胶合剂202将箱构件203粘接到太阳能电池组件200上,并用胶合剂207将盖构件固定于太阳能电池组件200用以迭盖箱构件203。可在盖构件206及箱构件203之间施用一胶合剂。在箱构件203内形成一开孔部分204,并且太阳能电池组件200的电源引出部分与外引线通过开孔部分204互相电连接。图3示出了将上述的端子箱用于这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例子。下表面增强材料,填料板,串联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填料板及防风雨膜以所述的次序迭积在一起,并用真空层合体密封。所形成的结构被加热以熔化填料。结果,如图3所示,可获得一太阳能电池组件300,其中太阳能电池元件303用填料302被密封在增强材料301上并由防风雨膜304来覆盖。在增强材料301上形成有增强材料开孔部分305,并且各个太阳能电池元件303的输出端子306通过它们暴露于外部。每个输出端子306连接到引线307上。上述端子箱安装于增强材料开孔部分305上。作为增强材料301,可使用金属板,塑料板,FRP(玻璃钢)板等。作为填料302,可使用透明树脂,如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丁缩醛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或氟化聚酰亚胺树脂。也可以通过向其添加交联剂来使填料交联。最好是填料含有紫外线吸收体用以抑制光所引起的变质。作为防风雨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用压敏胶合剂将箱构件粘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在箱构件中有在太阳能电池元件与外引线之间的电连接部分,并且用一种胶合剂将盖构件粘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以便盖住所述箱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3-27 075507/97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用压敏胶合剂将箱构件粘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在箱构件中有在太阳能电池元件与外引线之间的电连接部分,并且用一种胶合剂将盖构件粘接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以便盖住所述箱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箱构件在其一个侧面上具有锁定凸出部分,并且所述盖构件具有对应于所述锁定凸出部分的锁定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盖构件在其一个侧面上具有一锁定凸出部分,并且所述箱构件具有相对应于所述锁定凸出部分的锁定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箱构件在其上表面上具有凸出部分,并且所述盖构件具有当所述凸出部分相对应的孔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箱构件在其上表面内具有凹进部分,并且所述盖构件具有与所述凹进部分相对应的凸出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盖构件的底部具有将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相接触的表面及要用所述胶合剂涂复的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箱构件的内部用填料充填。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盖构件在其上表面有一个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压敏胶合剂是双面胶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至少增强板,填料,太阳能电池元件,及防护膜。11.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村文隆冈诚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