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09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其前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之间设置有进样单元,包括:孵育缓存盘,移液针,设置在孵育缓存盘一侧,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用于抽取反应杯内的样本,出口端连通有排液管;三通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和排液管的出口相连,第二端口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进样口相连通,第三端口连通有第二支管;注射泵,设置在第二支管的出口端,注射泵具有一容纳腔;洗针管,与容纳腔相连通,洗针管上设置有通断阀,洗针管的另一端与供液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样准确、操作方便,能够实现缓存样本、过滤、进样和洗针一体化。洗针一体化。洗针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


[0001]本技术涉及质谱检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

技术介绍

[000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

MS/MS)可以增加额外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鉴定和定量细胞和组织裂解液、血液、血浆、尿液和口腔液等复杂样品基质中的微量化合物,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样本在进行LC

MS/MS检测前,需要进行前处理。磁珠法是一种新的LC

MS/MS前处理方法,通过在样本中加入含磁珠试剂进行温育培养,并通过磁珠分离样本中的目标物后进样。但是,磁珠分离后样本中的磁珠残留是不可避免的,样本中往往存在一定量的磁珠残留,使进行后续检测的液相柱子寿命缩短。此外,前处理单元的出样频率和LC

MS/MS检测单元的处理频率很难达到一致,两者存在通量匹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测单元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高效的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所述的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包括前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存样本、进样、洗针的进样单元。
[0005]所述进样单元包括
[0006]孵育缓存盘,用于装载由前处理单元送出的样本杯;
[0007]移液针,设置在孵育缓存盘一侧,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用于抽取反应杯内的样本,所述出口端连通有排液管;
[0008]三通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排液管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进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有第二支管;
[0009]注射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端,所述注射泵具有一容纳腔;
[0010]洗针管,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洗针管上设置有通断阀,洗针管的另一端与供液机构相连。
[0011]所述孵育缓存盘和前处理单元之间设置有反应杯机械手。
[0012]所述孵育缓存盘包括固定设置的温育盘和位于其上方的绕中心转动的承载盘,所述承载盘上设置有样本杯放置位,所述温育盘的出样位处设置有第一磁吸件。
[0013]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与排液管相连通的筒体,所述筒体为分体式结构,筒体的进口端设置有过滤筛板,筒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磁吸件。
[0014]所述筒体和过滤筛板均为脱磁材料制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为吸盘式电磁铁。
[0015]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缓存定量环。
[0016]所述供液机构包括清洗液槽和抽吸泵,所述抽吸泵与洗针管相连。
[0017]所述进样单元还包括位于移液针一侧的清洗排液站。
[0018]所述检测单元的进样口连通有多个进样通道。
[0019]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进样准确、操作方便,其通过在进样单元内设置孵育缓存盘,设置与三通阀相连的移液针、注射泵和检测单元,以及设置与注射泵相连的洗针管,实现了缓存样本、过滤、进样和洗针一体化,缓解了前处理单元出样频率与检测单元处理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了样本含杂质和含残留磁珠对检测设备的损伤几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孵育缓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中进样单元缓存进样状态的液体流向图。
[0024]图5是图1中进样单元向检测单元进样状态的液体流向图。
[0025]图6是图1中进样单元洗针状态的液体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工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7]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包括前处理单元100和检测单元200,检测单元200通常由在前的液相分析模块(LC)和在后的质谱仪(MS)组成,其中,液相分析模块(LC)的进样口连通有多个进样通道。上述前处理单元100和检测单元200之间则通过进样单元300连接,其能够实现样本缓存、过滤、进样和洗针功能。
[0028]具体地,进样单元300由孵育缓存盘301、反应杯机械手302、移液针303、三通阀304、注射泵305、洗针管306等组成。上述孵育缓存盘301包括环形的承载盘301a和固定安装在其下方的温育盘301b,承载盘301a与步进电机相连,可绕中心正转或反转,其上设置有多个样本杯放置位;环形温育盘301b具有恒温装置,用于提供有利于样本孵育的0

100℃恒温环境,其进样位一侧安装有反应杯机械手302,出样位一侧安装有移液针303;反应杯机械手302用于将前处理单元100出口处的反应杯转移到承载盘301a上,当样本杯转动到出样位时,由移液针303的进口端抽取反应杯内的样本,并经移液针303进入其出口端连通的排液管307中。
[0029]排液管307则通过三通阀304与检测单元200、注射泵305相连。上述三通阀304的第一端口与排液管307的出口相连,三通阀304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一支管308与检测单元200相连,三通阀304的第三端口通过第二支管309与注射泵305相连。上述注射泵305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的一端安装有活塞,通过外力推拉活塞可以控制容纳腔的容积。进一步地,为了达到精准进样的目的,在第二支管309上安装有缓存定量环310。当导通排液管307和第二支管309导通时,可以实现样本的抽吸和暂存(或者用于洗针);当第二支管309和第一支管308
导通时,可以实现暂存样本向检测单元200的进样。上述管路导通状态的改变,均可以通过调整三通阀304的阀芯方向实现。
[0030]注射泵305的容纳腔还与洗针管306相连通,洗针管306上安装有通断阀311,洗针管306的另一端与供液机构相连。上述供液机构通常由清洗液槽312和抽吸泵313组成,其中抽吸泵313安装在洗针管306上。
[0031]为了减少样本含杂质和含残留磁珠对检测设备的损伤,在进样单元内还设置有过滤机构,其包括安装在温育盘301b出样位的第一磁吸件314和安装在排液管307上的过滤器315。第一磁吸件314选用磁铁即可,其可在移液针303抽样前吸附样本中的磁珠,避免磁珠进入后续的检测单元200;过滤器315包括与排液管307相连通的筒体315a,筒体315a为螺栓螺接的分体式结构,其进口端安装有孔径为200nm的过滤筛板315b,用于过滤样本中直径为200nm以上的杂质颗粒,筒体315a的侧面安装有吸盘式电磁铁作为第二磁吸件315c,在通电条件下,可进一步吸附样本中残留的磁珠。上述筒体31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包括前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存样本、进样、洗针的进样单元;所述进样单元包括孵育缓存盘,用于装载由前处理单元送出的样本杯;移液针,设置在孵育缓存盘一侧,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用于抽取反应杯内的样本,所述出口端连通有排液管;三通阀,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排液管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进样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有第二支管;注射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端,所述注射泵具有一容纳腔;洗针管,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洗针管上设置有通断阀,洗针管的另一端与供液机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缓存盘和前处理单元之间设置有反应杯机械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床的自动分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缓存盘包括固定设置的温育盘和位于其上方的绕中心转动的承载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宋家玉张哲刘亚娟申业明刘晓吴壮李闯蔡克亚
申请(专利权)人: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