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83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经干燥得到锌盐;将所述锌盐煅烧并且球磨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粉体;将钛酸酯偶联剂加入无水溶剂稀释后得到钛酸酯偶联剂溶液;向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溶液中加入所述纳米氧化锌粉体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经干燥并焙烧后,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将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与表面活性剂、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以及将所述功能性母粒和所述聚酯切片混合后经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所需的抗菌功能性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所得纤维的抗菌性能好。能好。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持久抗菌功能的家用纺织品的制备
,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抗菌纺织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后整理加工而成的抗菌纺织品,由于其工艺简单、抗菌剂选择余地大、适用性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此类抗菌纺织品在应用中也显示出许多问题,如抗菌效果持久性、溶出物对人体的安全性等的问题。
[0003]另一类是由抗菌纤维制成的抗菌纺织品,与后整理抗菌纺织品相比,抗菌纤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但是目前的抗菌纤维制备工艺所得到的抗菌纤维存在稳定性差、易断头从而造成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且长效性差,抑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抗菌纤维的制备工艺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得到的抗菌纤维稳定性差、易断头、长效性差,抑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经干燥得到锌盐;
[0008]将所述锌盐煅烧并且球磨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粉体;
[0009]将钛酸酯偶联剂加入无水溶剂稀释后得到钛酸酯偶联剂溶液;
[0010]向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溶液中加入所述纳米氧化锌粉体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0011]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经干燥并焙烧后,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
[0012]将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与表面活性剂、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以及
[0013]将所述功能性母粒和所述聚酯切片混合后经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所需的抗菌功能性纤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硫酸锌溶液与所述的碱性溶液的比例为1:1。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锌盐在球磨的过程中球磨机的转速为440

660r/min,且所述锌盐的球磨时间为0.5

2h。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的焙烧温度为220

460℃。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水溶剂为异丙醇,所述异丙醇与所述钛酸酯偶联剂的稀释比例为1:1.05。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与纳米氧化锌粉体的质量比为1.2~3.2:12。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钛酸酯偶联剂含量为0.25~3.2%。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6~42%,所述表面活性剂为N,N'

亚乙基双硬脂酰胺,所述N,N'

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6~2.4%。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母粒与所述聚酯切片的质量占比为4.5~8.5%,所述熔融混合的温度为265~285℃。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母粒和聚酯切片在所述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纺丝后拉伸,所述纺丝的速度为1550~1750m/min,所述拉伸的温度为85~90℃。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260~270℃,所述螺杆挤出机的加热箱体组件内温度为250~260℃。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母粒和所述聚酯切片由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后,经多道拉伸,切断后得到纳米氧化锌改性聚酯纤维。
[0025]其中,拉伸包括预拉伸、一道拉伸和二道拉伸,所述预拉伸的倍率为1.10~1.12,所述一道拉伸的倍率为2.60~2.80,所述二道拉伸的倍率为1.15~1.25。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混合溶液、钛酸酯偶联剂溶液和第二混合溶液均是采用超声波震荡的方式进行混合得到,所述超声波震荡的超声波频率为160

1500KHZ。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纺丝后设有卷绕成形工序,所述卷绕成形工序的卷绕速度为1550~1850m/min。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纺丝后设有吹风冷却工序,其为采用横吹风冷却,横吹风温度为32~36℃。
[002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得到的抗菌纤维具有高分散性、不易团聚的纳米粉体,且易于与聚合物结合,提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纺出均匀的纤维,并且不易断头、不损伤设备,提升了工艺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抗菌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安全性以及长效性的优点,功能性与安全性持久有效,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有极好的效果,还对肺炎克雷白氏菌、霉菌、部分真菌和病毒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其他的特征、益处和优势将通过本文详述的包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在内的文本公开而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至S7。
[0034]S1、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经干燥得到锌盐。所述的硫酸锌溶液与所述的碱性溶液例如可以通过超声波震荡的方式得到悬浮液,所述的悬浮液还可以通过静置、沉淀、过滤、水洗、干燥的方式得到锌盐;所述硫酸锌与所述碱性溶液的比例例如可以为1:1;所述的碱性溶液的种类不加以限制,例如可以为碳酸氢铵,也可以为碳酸铵。
[0035]S2、将所述锌盐煅烧并且球磨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粉体。所述锌盐在625

825℃下煅烧0.5

1.5h后,经由球磨机球磨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粉体;所述球磨机的转速为440

660r/min,且所述球磨机的球磨时间为0.5

2h,得到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粉体的粒径为100nm以下。
[0036]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2中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其是稳定的化合物,作为一种活性氧化物类抗菌材料,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以及长效性,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
[0037]具体地,在步骤S2中,上述工艺参数在上述范围内不加以限定,例如,锌盐可以在725℃下煅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得到第一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经干燥得到锌盐;将所述锌盐煅烧并且球磨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粉体;将钛酸酯偶联剂加入无水溶剂稀释后得到钛酸酯偶联剂溶液;向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溶液中加入所述纳米氧化锌粉体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经干燥并焙烧后,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将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粉体与表面活性剂、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以及将所述功能性母粒和所述聚酯切片混合后经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所需的抗菌功能性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锌溶液与所述的碱性溶液的比例为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在球磨的过程中球磨机的转速为440

660r/min,且所述锌盐的球磨时间为0.5

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溶剂为异丙醇,所述异丙醇与所述钛酸酯偶联剂的稀释比例为1:1.05。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平宫怀瑞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罗莱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