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58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天窗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四周与钣金密封搭接的天幕基材玻璃,所述天幕基材玻璃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外侧贴合有隔热杂化覆膜,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之间分别设置有光阀膜片和电致触控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可调光的天幕玻璃代替传统全景天窗,可进一步增大头部上方玻璃面积进而增大车内视野,相较于传统机械天窗,可调光天幕根据设计感和科技感,内饰造型更有整体性和简洁性,电致触控玻璃内嵌至天幕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器,实现系统内部设计一体化,将控制器与执行器统一封装而无需通过线束外接控制器,系统更加可靠。加可靠。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天窗控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的不断深入,汽车越来越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出行伙伴,同时随着人们对于个性化要求的日趋提升,汽车的差异化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要素。
[0003]汽车天窗,从诞生以来就是高端汽车的代名词,往往只有高端或者高配的汽车才会搭载天窗,因为与传统汽车顶棚结构相比,增加天窗结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除了钣金打孔,内饰裁剪,还需要考虑天窗贴合、遮阳帘、天窗的电驱动、整体结构的防水性能以及整车安全性等等。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天窗开启的需求逐年下降,相反对于天窗尺寸的需求越来越大。全景天窗应运而生,然而全景天窗与传统天窗相比,仍然存在很多局限,仅仅增大了天窗的尺寸,仍需保留遮阳帘、电驱结构等,且存在天窗尺寸不够大、结构复杂的特点。
[0004]如何取消遮阳帘,保障天窗透光度,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减少光线射入,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全景天窗存在很多局限性天窗尺寸不够大且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包括四周与钣金密封搭接的天幕基材玻璃,所述天幕基材玻璃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外侧贴合有隔热杂化覆膜,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之间分别设置有光阀膜片和电致触控膜片,所述光阀膜片上设有凹槽,所述电致触控膜片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电致触控膜片与光阀膜片电性连接且分别与车内电源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是,所述光阀膜片分别与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随型。
[0009]优选的是,所述电致触控膜片设置在天幕基材玻璃靠近前挡风玻璃端中部。
[0010]优选的是,所述电致触控膜片为长方形。
[0011]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0012]当接收到调光请求时,获取所述调光请求中的调光数据;
[0013]通过所述调光数据确定串联电阻值;
[0014]通过所述串联电阻值确定所述光阀膜片两端电极之间的电压;
[0015]根据所述光阀膜片两端电极之间的电压执行所述调光请求对应的调光操作。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而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减少天窗结构设计,安装更简易,降低天窗总成质量,通过使用可调光的天幕玻璃代替传统全景天窗,可进一步增大头部上方玻璃面积进而增大车内视野,同时可调光的设计可以根据车内用户需求避免阳光大量射入车内导致的车内光线过强及温度过高,相较于传统机械天窗,可调光天幕根据设计感和科技感,内饰造型更有整体性和简洁性,电致触控玻璃内嵌至天幕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器,实现系统内部设计一体化,将控制器与执行器统一封装而无需通过线束外接控制器,结构更加简单,系统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天幕基材玻璃,11

第一钢化玻璃,12

第二钢化玻璃,2

隔热杂化覆膜,3

光阀膜片,4

电致触控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根据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包括:天幕基材玻璃1、隔热杂化覆膜2、光阀膜片3和电致触控膜片4,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上述提到的组件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5]首先介绍一下天幕基材玻璃1,其四周与钣金密封搭接,天幕基材玻璃1包括: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化玻璃12,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化玻璃12由PVB薄膜粘合而成。
[0026]上面介绍完天幕基材玻璃1,下面介绍一下隔热杂化覆膜2,其贴合在第一钢化玻璃11外侧,该膜片最先与外部光线接触,可在不影响可见光通过的情况下直接吸收和反射红紫外线,阻挡绝大部分热量,吸收80%以上的红外线并反射99%以上的紫外线来实现避免车内因大面积玻璃透光而导致的温度过高。
[0027]在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化玻璃12之间分别安装有光阀膜片3和电致触控膜片4,光阀膜片3分别与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化玻璃12随型,光阀膜片上设有凹槽,电致触控膜片安装在凹槽内,电致触控膜片4与光阀膜片3电性连接且分别与车内电源电性连接。
[0028]先介绍光阀膜片3,其膜内由大量的纳米光阀,光阀在不通电时在膜内随机运动,可以阻碍光线的通过,整个膜片成深色状态;通电后光阀在电流的作用下有序排列,光线可以通过膜片而使其呈透明状态,可以实现通过改变膜两端电极电压大小而改变整体透光度。
[0029]最后介绍一下电致触控膜片4,其安装在天幕基材玻璃1靠近前挡风玻璃端中部,内嵌位置为天幕基材玻璃1前部中央,原头顶触控按键区域,电致触控膜片4为长方形,电致触控膜片4为多层膜结构,其包含绝缘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组成,利用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的特性,发光层可以将电能转换为光能,而透明电极层因内部包含大量离子而具有导电的性质,可以作为触控面板,将用户触控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双层膜共同协作可以实现工作时可触控显示来调节光阀膜片的透光度,不工作时整体透明。
[0030]电致触控膜片4内嵌至光阀膜片3内,不影响整体造型,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包括四周与钣金密封搭接的天幕基材玻璃(1),所述天幕基材玻璃(1)包括: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化玻璃(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外侧贴合有隔热杂化覆膜(2),所述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化玻璃(12)之间分别设置有光阀膜片(3)和电致触控膜片(4),所述光阀膜片(3)上设有凹槽,所述电致触控膜片(4)设置在凹槽内,所述电致触控膜片(4)与光阀膜片(3)电性连接且分别与车内电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阀技术的智能触控汽车天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阀膜片(3)分别与第一钢化玻璃(11)和第二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皓李彦奇龚晓琴张楠田鋆娄凌宇张云轩李佳于海洋孙玥茹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