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系统及工程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51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及工程机械,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结构和第二换热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设置于工程机械的待加热装置处,所述第二换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工程机械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结构的两端连通形成蓄热介质的第一循环回路。该换热系统能够吸收排气装置的排气余热并与待加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在一些低温环境下,能够避免待加热装置因低温造成的异常,确保工程机械的运行,能够避免在冬季等低温环境下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并且,第二换热结构设置于排气装置处,便于换热系统的结构布置,该换热系统能够应用于现有的工程机械或者制造中的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工程机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系统及工程机械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在冬季等低温环境中,工程机械的部分装置因温度较低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工作。例如,混砂车的液压油温度较低,液压油的流动性较差,油泵补油不足,导致吸油不畅,容易造成振动,影响液压系统功率传输效率,从而影响工程机械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确保工程机械在冬季等低温环境中正常运行的问题,特别是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结构和第二换热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设置于工程机械的待加热装置处,所述第二换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工程机械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结构的两端连通形成蓄热介质的第一循环回路。
[0005]可选地,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箱体和泵,所述箱体和所述泵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之间,所述箱体内储存有所述蓄热介质,所述泵适于驱动所述蓄热介质流动。
[0006]可选地,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结构、第一连接管结构、第二连接管结构和三通阀,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之间,且均适于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一循环回路;
[0007]所述三通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上,所述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以及所述第三管路结构连通;
[0008]所述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之间;
[0009]所述第三管路结构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箱体,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之间;或者,所述第三管路结构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结构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之间。
[0010]可选地,该换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和所述第三管路结构之间,所述单向阀适于阻止所述蓄热介质沿第一方向的流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泵工作时所述蓄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
[0011]可选地,所述待加热装置包括液压油箱,所述第二换热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液压油箱的液压油内部,所述第二换热结构包括散热片结构和/或第二管路结构,所述第二管
路结构包括弯曲状管路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与所述排气管连接的消音器,所述第一换热结构至少部分贴合所述消音器和/或所述排气管的外周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结构,所述第一管路结构从所述排气装置的一端到另一端至少部分螺旋缠绕于所述排气装置的外周设置。
[0014]可选地,该换热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待加热装置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三通阀和所述泵电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蓄热介质为水,所述箱体为所述工程机械的水箱。
[0016]相对于相关的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17]该换热系统的结构简单,能够与排气装置进行热交换,将排气装置的排气余热吸收,并与待加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对待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在一些低温环境(例如冬季)下,能够避免待加热装置因低温造成的异常(例如待加热装置为液压油箱,对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加热,能够提高液压油的流动性能,使液压系统工作顺畅,减少振动故障),确保工程机械的运行,能够避免工程机械在冬季等低温环境下工作效率显著降低甚至不能工作;并且,第二换热结构设置于排气装置处,便于换热系统的结构布置,该换热系统能够应用于现有的工程机械或者制造中的工程机械,而无需对发动机的结构做出显著的改变,换热系统的适用性广,实用性强。
[0018]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系统。该工程机械具备所述换热系统具备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中第一管路结构螺旋缠绕于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中第二管路结构位于液压油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第一换热结构,11

第一管路结构,2

第二换热结构,21

第二管路结构,3

待加热装置,31

液压油箱,4

发动机,41

排气装置,411

消音器,5

箱体,6

泵,71

第三管路结构,72

第一连接管结构,73

第二连接管结构,9

单向阀,8

三通阀,91

温度检测装置,92

控制器,93

排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第一换热结构1设置于工程机械的待加热装置3处,第二换热结构2设置于工程机械的发动机4的排气装置41处;第一换热结构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换热结构2的两端连通形成蓄热介质的第一循环回路。
[002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的具体结构以及其安装固定的方
式不作为限制,例如,第一换热结构1设置为具有一定弹性的C形结构,该C形结构卡合于排气装置41的排气管和/或消音器411上,该C形结构设置有用于容置蓄热介质的两个连接口,分别用于蓄热介质的进入或排出。
[0028]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结构72和第二连接管结构73,第一连接管结构7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连通,第二连接管结构7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连通,以形成该第一循环回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均可以设置为管路结构,该管路结构与第一连接管结构72、第二连接管结构73连通为一体结构,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结构(1)和第二换热结构(2),所述第一换热结构(1)设置于工程机械的待加热装置(3)处,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设置于所述工程机械的发动机(4)的排气装置(41)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的两端连通形成蓄热介质的第一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5)和泵(6),所述箱体(5)和所述泵(6)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1)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之间,所述箱体(5)内储存有所述蓄热介质,所述泵(6)适于驱动所述蓄热介质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路结构(71)、第一连接管结构(72)、第二连接管结构(73)和三通阀(8),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7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73)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1)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之间,且均适于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结构(1)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以形成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三通阀(8)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72)上,所述三通阀(8)的三个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1)、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以及所述第三管路结构(71)连通;所述泵(6)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72)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73),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结构(71)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之间;所述第三管路结构(71)远离所述三通阀(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箱体(5),所述箱体(5)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73),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结构(71)和所述第二换热结构(2)之间;或者,所述第三管路结构(71)远离所述三通阀(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73),所述箱体(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结构(72)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结构(73),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边疆张帅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石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