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11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立柱桩孔施工;方钢管与钢筋笼定位连接;方钢管与钢筋笼吊装下放;吊装方钢中段;吊装方钢中段顶段;混凝土浇筑;方钢管顶部封口。向方钢管上方的浇筑孔继续浇筑C35自密实混凝土,由于方钢管中部为空心,钢筋笼位于方钢管外侧,大量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在方钢管的空心中部形成重力压强,迫使C35自密实混凝土从混凝土护壁与方钢管之间底部向上涌,解决了钢筋笼在方钢管内形成阻挡混泥土很难快速从立柱桩孔与方钢管之间上涌的问题,而后上涌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包裹钢筋笼至方钢管浇筑孔返混凝土浓浆为止,C35自密实混凝土凝固后包裹方钢管外侧解决了方钢管容易氧化损坏的问题。易氧化损坏的问题。易氧化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在修建高层建筑时,为了使得地基更加牢固实现对建筑的稳定支撑,需要将地基挖深至岩石层设计深度,当地基处于两道路交汇处时,深基坑会出现三角形结构,为了对三角形深基坑的两侧边坡进行防护,需要使用角支撑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967018B的深大基坑角支撑水平抗剪结构)进行支撑,为了避免大跨度的角支撑梁中部出现绕度,需要从深基坑下修建立柱在角支撑梁中部进行支撑,由于角支撑梁所要承受的支撑力比较大,需要采用方钢管和混泥土混合成型立柱来支撑。
[0003]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424882A的一种新型复合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采取技术是在方钢管内部放置钢筋笼,在混泥土从方钢管内浇筑至立柱桩孔底部时,受到钢筋笼的阻挡,混泥土很难快速从立柱桩孔与方钢管之间上涌对方钢管进行包裹成型,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导致成型后的立柱外侧的方钢管容易氧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07]步骤一、施工准备;
[0008]步骤二、立柱桩孔施工;
[0009]步骤三、方钢管与钢筋笼定位连接;
[0010]步骤四、方钢管与钢筋笼吊装下放;
[0011]步骤五、吊装方钢中段;
[0012]步骤六,吊装方钢中段顶段;
[0013]步骤七、混凝土浇筑;
[0014]步骤八、方钢管顶部封口。
[0015]所述步骤一、施工准备为:对立柱桩孔的孔口两侧进行混泥土硬化并预埋H型钢支撑件,将预埋螺钉焊接固定到预埋件上,在孔口其它区域硬化另一块场地,搭建操作架。
[0016]所述步骤二、立柱桩孔施工为:从深基坑上向下开挖,开挖孔径大于设计孔径,扩孔施钻过程中如遇严重垮孔,立即用C15混凝土回填后继续成孔,直至施钻至全岩地层,扩孔施钻完成后用C15混凝土将扩大孔径后的孔桩全部回填;C15混凝土回填完成d后按设计孔径进行正式开挖成孔,使得立柱桩孔成型。
[0017]所述步骤三、方钢管与钢筋笼定位连接为:在方钢底段外部进行钢筋笼的绑扎,钢筋笼中部焊接有矩形加强筋,方钢管与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在钢筋笼底部设置反向支撑钢
筋。
[0018]所述步骤四、方钢管与钢筋笼吊装下放为:方钢管和钢筋笼吊至立柱桩孔的孔口下放至立柱桩孔内。
[0019]所述步骤五、吊装方钢中段为:方钢中段和方钢顶段外部的钢筋笼按照步骤三和步骤四完成,H型钢支撑件将方钢底段支撑在孔口处,方钢中段底端与方钢底段顶端内套管式连接,方钢中段外侧的钢筋笼与方钢底段外侧的钢筋笼对接,下放至立柱桩孔内。
[0020]所述步骤六,吊装方钢中段顶段为:重复步骤五完成方钢顶段安装,当方钢底段底部与立柱桩孔底部存在300mm的距离时,停止下放,方钢底段通过定位角钢与预埋螺钉固定对方钢底段进行支撑,校正方钢管、钢筋笼和立柱桩孔的垂直度,而后H型钢支撑件上沿方钢管四周焊接O型固定槽钢。
[0021]所述步骤七、混凝土浇筑为:通过方钢管顶部和方钢管侧壁上的浇筑孔,将C35自密实混凝土沿着方钢管下放至底部,浇筑至立柱桩孔与钢筋笼结合段结束,待结合段混凝土初凝后,向方钢管上方的浇筑孔继续浇筑C35自密实混凝土,而后上涌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包裹钢筋笼至方钢管浇筑孔返混凝土浓浆为止。
[0022]所述步骤八、方钢管顶部封口为:C35自密实混凝土凝固后,拆掉方钢管顶部的H型钢支撑件和O型固定槽钢,并对方钢管顶部进行封口处理。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向方钢管上方的浇筑孔继续浇筑C35自密实混凝土,由于方钢管中部为空心,钢筋笼位于方钢管外侧,大量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在方钢管的空心中部形成重力压强,迫使C35自密实混凝土从混凝土护壁与方钢管之间底部向上涌,解决了钢筋笼在方钢管内形成阻挡混泥土很难快速从立柱桩孔与方钢管之间上涌的问题,而后上涌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包裹钢筋笼至方钢管浇筑孔返混凝土浓浆为止,C35自密实混凝土凝固后包裹方钢管外侧解决了方钢管容易氧化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钢管和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立柱桩孔;11

深基坑;21

H型钢支撑件;22

预埋螺钉;23

混凝土护壁;3

方钢管;31

方钢底段;32

方钢中段;33

方钢顶段;4

钢筋笼;41

矩形加强筋;42

反向支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8]参见图1至图2所示。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30]步骤一、施工准备:对立柱桩孔1的孔口两侧进行混泥土硬化并预埋H型钢支撑件21,将预埋螺钉22焊接固定到预埋件2上,H型钢支撑件21和预埋螺钉22能为后续安装在立柱桩孔1孔口提高支撑,同时能起到定位的作用,在孔口其它区域硬化另一块场地,搭建操作架。
[0031]步骤二、立柱桩孔施工:从深基坑11上向下开挖,开挖孔径大于设计孔径400mm,扩
孔施钻过程中如遇严重垮孔,立即用C15混凝土回填后继续成孔,直至施钻至全岩地层,扩孔施钻完成后用C15混凝土将扩大孔径后的孔桩全部回填,回填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排出孔底的泥浆和沉渣,另一方面在于将孔桩制造出200mm厚的混凝土护壁23,防止孔壁垮塌,避免出现泥土与钢筋笼接触,降低钢筋笼被浇筑成型后的氧化;C15混凝土回填完成3d后按设计孔径进行正式开挖成孔,使得立柱桩孔1成型。
[0032]步骤三、方钢管与钢筋笼定位连接:将方钢管3的方钢底段31安装在操作架中部,在方钢底段31外部按照设计进行钢筋笼4的绑扎,钢筋笼4中部焊接有矩形加强筋41,以便方钢管3顺利穿过钢筋笼4,方钢管3与钢筋笼4焊接完成后在钢筋笼4底部设置反向支撑钢筋42,防止钢筋笼4在下放过程中产生变形。
[0033]步骤四、方钢管与钢筋笼吊装下放:采用50T履带式吊车将方钢管3和钢筋笼4吊至立柱桩孔1的孔口,H型钢支撑件21承担方钢管3与钢筋笼4重量,观察无异常后吊车脱钩下放至立柱桩孔1内。
[0034]步骤五、吊装方钢中段:方钢中段32和方钢顶段33外部的钢筋笼4按照步骤三和步骤四完成,H型钢支撑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步骤二、立柱桩孔施工;步骤三、方钢管与钢筋笼定位连接;步骤四、方钢管与钢筋笼吊装下放;步骤五、吊装方钢中段;步骤六,吊装方钢中段顶段;步骤七、混凝土浇筑;步骤八、方钢管顶部封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施工准备为:对立柱桩孔(1)的孔口两侧进行混泥土硬化并预埋H型钢支撑件(21),搭建操作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立柱桩孔施工为:从深基坑(11)上向下开挖,开挖孔径大于设计孔径,扩孔施钻过程中如遇严重垮孔,立即用C15混凝土回填后继续成孔,直至施钻至全岩地层,扩孔施钻完成后用C15混凝土将扩大孔径后的孔桩全部回填;C15混凝土回填完成(3)d后按设计孔径进行正式开挖成孔,使得立柱桩孔(1)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方钢管与钢筋笼定位连接为:在方钢底段(31)外部进行钢筋笼(4)的绑扎,钢筋笼(4)中部焊接有矩形加强筋(41),方钢管(3)与钢筋笼(4)焊接完成后在钢筋笼(4)底部设置反向支撑钢筋(4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方钢管与钢筋笼吊装下放为:方钢管(3)和钢筋笼(4)吊至立柱桩孔(1)的孔口下放至立柱桩孔(1)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角支撑桩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吊装方钢中段为:方钢中段(32)和方钢顶段(33)外部的钢筋笼(4)按照步骤三和步骤四完成,H型钢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郁健卢华刘定武田钦先付汝宾李櫪田伟谢博章徐东方陈钰汶郑钰昌刘兴盛周辉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