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01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包括梁钢筋笼、收口网、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左端模、右端模、下挡边模具,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收口网并与收口网绑扎固定,上层固定方管与下层固定方管平行设置并固定,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上层固定方管和下层固定方管之间,且收口网紧贴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左端模、右端模分别固定于梁钢筋笼的左、右两侧并紧贴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端模、右端模,下挡边模具紧贴左端模、右端模,并固定于邻近邻近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一侧。新型生产模具材料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制作工序减少,重量轻,有利于后期的运输、安装及生产。安装及生产。安装及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活动中,大多数装配式公司生产预制梁所使用的模具基本都是采用钢板折弯或型钢、铝材切割开口而成,模具材料成本高,加工周期长,折弯完成后,为保证梁出筋面的粗糙度,还需要在模具内部增加水洗面或安装花纹板等材料,加工工序多,模具重量大,非常不利于后期模具的运输、安装及生产,且预制梁模具的出筋开孔加工多采用长条孔工艺,此工艺对梁箍筋绑扎精度高且要求出筋开口尺寸必须要大于梁箍筋的尺寸,以便梁箍筋能顺利安装就位,这就导致后期生产构件时钢筋笼定位安装困难且很容易出现浇捣混凝土漏浆的问题,从而需要人工进行调整箍筋间距及混凝土堵浆作业,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于低层装配式建筑而言,模具周转率大大降低,从而大大增加了模具所占的成本占比,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此种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以解决现有模具材料成本高,加工周期长,工序多,重量大,不利于后期的运输、安装及生产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包括梁钢筋笼、收口网、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左端模、右端模、下挡边模具,所述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收口网并与收口网绑扎固定,所述上层固定方管与下层固定方管平行设置并固定,所述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上层固定方管和下层固定方管之间,且收口网紧贴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所述左端模、右端模分别固定于梁钢筋笼的左、右两侧并紧贴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所述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端模、右端模,所述下挡边模具紧贴左端模、右端模,并固定于邻近邻近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一侧。
[0005]优选的,所述收口网的两长边分别开有豁口,所述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收口网的豁口。
[0006]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压铁,所述上层固定方管与下层固定方管之间通过固定压铁连接并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压铁具有第一凹卡和第二凹卡,所述上层固定方管卡在第一凹卡上,所述下层固定方管卡在第二凹卡上。
[0008]优选的,所述左端模、右端模分别具有穿筋豁口,所述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端模的穿筋豁口、右端模的穿筋豁口。
[0009]优选的,还包括端模压铁,所述端模压铁具有第三凹卡,所述左端模、右端模卡在第三凹卡上被固定。
[0010]优选的,还包括下挡边压铁,所述下挡边压铁由两个L型压铁通过螺栓连接而成。
[0011]优选的,还包括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与箍筋固定连接,所述收口网与定位钢筋绑扎固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可以代替传统的钢板折弯或型钢、铝材切割开口的模具,且模具使用材料价格比钢板、型钢、铝材低,降低了模具材料成本;
[0014]收口网加工简便,直接采用简易工具即可进行加工制作,加工周期较短,工序少,重量轻,有利于工人的加工制作及后期的运输、安装及生产;
[0015]收口网加工时,仅需将箍筋穿过收口网处的部分进行裁剪,开孔面积减少,解决了构件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浇捣混凝土漏浆的问题,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6]对于低层装配式建筑而言,无需再加工传统模具,新型模具可根据不同构件的长度,只需调整固定方管长度即可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率和通用性,解决了模具周转率降低的问题,减少了模具成本占比,有利于生产的成本控制;
[0017]并且由于收口网特殊的结构构造,混凝土浇捣后,会从其内部向外析出,与收口网粗糙面相契合,生产出的梁端面粗糙度能达到80%以上,从而取消了后期在模具内部增加水洗面或安装花纹板等材料的生产工序,大大节约了生产构件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良好发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梁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收口网的俯视图;
[0021]图4为固定压铁的立体图;
[0022]图5为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端模压铁的立体图;
[0024]图7为下挡边压铁的立体图;
[0025]图8为成品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说明
[0027]梁钢筋笼1、收口网2、上层固定方管3、下层固定方管4、左端模5、右端模6、下挡边模具7、固定压铁8、端模压铁9、下挡边压铁10、定位钢筋11、箍筋101、底筋102、豁口21、第一凹卡81、第二凹卡82、第一穿筋豁口50、第二穿筋豁口60、第三凹卡90、L型压铁100、螺栓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包括梁钢筋笼1、收口网2、
上层固定方管3、下层固定方管4、左端模5、右端模6、下挡边模具7,所述梁钢筋笼1的箍筋101插入收口网2并与收口网2绑扎固定,所述上层固定方管3与下层固定方管4平行设置并固定,所述梁钢筋笼1的箍筋101插入上层固定方管3和下层固定方管4之间,且收口网2紧贴上层固定方管3、下层固定方管4,所述左端模5、右端模6分别固定于梁钢筋笼1的左、右两侧并紧贴上层固定方管3、下层固定方管4,所述梁钢筋笼1的底筋102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端模5、右端模6,所述下挡边模具7紧贴左端模5、右端模6,并固定于邻近梁钢筋笼1的底筋102的一侧。
[0031]参照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口网2的两长边分别开有豁口21,所述梁钢筋笼1的箍筋101插入收口网2的豁口21。从图2可以看出,箍筋101是长方形的,因此在收口网2的两个长边都需要设置豁口21才能让箍筋101穿过,豁口21的数量由箍筋101的数量决定。
[0032]参照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定压铁8,所述上层固定方管3与下层固定方管4之间通过固定压铁8连接并固定,图1示出了三个固定压铁8。参照图,所述固定压铁8为L型,具有第一凹卡81和第二凹卡82,所述上层固定方管3卡在第一凹卡81上,所述下层固定方管4卡在第二凹卡82上。
[0033]参照图1、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端模5、右端模6分别具有第一穿筋豁口50、第二穿筋豁口60,所述梁钢筋笼1的底筋12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端模5的第一穿筋豁口50、右端模6的第二穿筋豁口6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梁钢筋笼、收口网、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左端模、右端模、下挡边模具,所述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收口网并与收口网绑扎固定,所述上层固定方管与下层固定方管平行设置并固定,所述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上层固定方管和下层固定方管之间,且收口网紧贴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所述左端模、右端模分别固定于梁钢筋笼的左、右两侧并紧贴上层固定方管、下层固定方管,所述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两端分别穿过左端模、右端模,所述下挡边模具紧贴左端模、右端模,并固定于邻近邻近梁钢筋笼的底筋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网的两长边分别开有豁口,所述梁钢筋笼的箍筋插入收口网的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的新型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压铁,所述上层固定方管与下层固定方管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伟邵洪涛冯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联强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