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817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包括:衬底;功能层,其为二维材料,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多个金属电极,彼此无接触,呈发射状分布在所述功能层表面,其中一个电极作为后端电极,其余电极作为前端电极,用连续的电学脉冲时序向多个所述前端电极进行输入,对所述后端电极电导状态进行采集,实现多元的神经形态协同计算功能。实现多元的神经形态协同计算功能。实现多元的神经形态协同计算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高效智能计算,传统晶体管电路被设计以模拟人脑的神经元功能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然而,这种基于传统CMOS电路元器件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硬件资源以及功耗,需要开发新型神经形态硬件单元实现单个器件水平的神经形态计算功能,打破现存的硬件瓶颈问题。
[0003]类脑神经形态器件是指具有神经突触可塑性功能的电子器件,目前被广泛研究用作神经形态计算的物理硬件。然而,现存的神经形态器件多基于两端器件,仅能通过单个突触前端调节对应的单个突触后端权重,模拟基础的两端神经突触功能,难以实现真实的多元神经形态类脑计算。
[0004]另一方面,二维材料具有原子尺度厚度、平面结构、优异柔韧性等优势,在尺寸微缩的集成电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研究基于二维材料的神经形态类脑器件对于未来高密度集成的半导体器件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件,利用多端结构与多元神经突触的相似性,借助多端的电激励输入,模拟多元的神经突触协同功能,用于构建多功能的高效神经计算体系。
[0006]该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件包括衬底;功能层,其为二维材料,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多个金属电极,彼此无接触,呈发射状分布在所述功能层表面,其中一个电极作为后端电极,其余电极作为前端电极,用连续的电学脉冲时序向多个所述前端电极进行输入,对所述后端电极电导状态进行采集,实现多元的神经形态协同计算功能。
[0007]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中,优选为,所述二维材料为BN,MoS2,WS2或MoTe2。
[0008]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中,优选为,所述金属电极为Ag,Cu,Au或Ti。
[0009]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中,优选为,向所述多个前端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所述后端电极做接地处理,使所述前端电极部分氧化产生金属离子,并在正向电压的刺激下向后端电极移动;当可移动的金属离子到达后端电极时,会在后端电极还原为金属原子并不断向正极积累,当金属原子在前端电极和后端电极间连接时,形成多条导电通道,从而使得后端电极采集到的电导呈现非线性增强的变化,这一过程模拟生物体系中的多元神经突触的活动,由多个突触前端对同一个突触后端进行调节,使得突触权重得以非线性更迭,完成多元的神经形态计算。
[0010]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中,优选为,所述金属电极的数目为4个~10个。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形成二
维材料作为功能层;在所述功能层表面形成多个金属电极,彼此无接触,呈发射状分布,其中一个电极作为后端电极,其余电极作为前端电极,用连续的电学脉冲时序向多个所述前端电极进行输入,对所述后端电极电导状态进行采集,实现多元的神经形态协同计算功能。
[0012]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二维材料为BN,MoS2,WS2或MoTe2。
[0013]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金属电极为Ag,Cu,Au或Ti。
[0014]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制备方法中,优选为,向所述多个前端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所述后端电极接地处理,使所述前端电极部分氧化产生金属离子,并在正向电压的刺激下向后端电极移动;当可移动的金属离子到达后端电极时,会在后端电极还原为金属原子并不断向正极积累,当金属原子在前端电极和后端电极间连接时,会形成多条导电通道,从而使得后端电极采集到的电导呈现非线性增强的变化;这一过程模拟生物体系中的多元神经突触的活动,由多个突触前端对同一个突触后端进行调节,使得突触权重得以非线性更迭,完成多元的神经形态计算。
[0015]本专利技术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金属电极的数目为4个~10个。
[0016]有益效果:
[0017](1)基于二维材料构建忆阻器,将器件尺寸微缩至亚纳米级别时仍不漏电,为未来高密度集成的微缩型半导体器件提供了更多可能。
[0018](2)设计了平面型忆阻器,打破传统忆阻器的垂直工作模式,为器件的机理研究提供便利,适合于对忆阻器的宏观电流变化提供更直观的微观解释。
[0019](3)多端型神经形态忆阻器打破传统两端型忆阻器的结构限制,提供了多端输入的电导调制模式。多端型忆阻器可借助不同输入端的激励在电导调控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与多元的神经突触体系具有天然相似性,为高协同性的神经形态计算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1]图2是形成功能层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形成光刻胶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形成多端电极后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5]图6是多个前端电极与后端电极间形成多条导电通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垂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此外,在下文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专利技术。除非在下文中特别指出,器件中的各个部分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材料构成,或者可以采用将来开发的具有类似功能的材料。
[0029]图1是多端平面型神经形态忆阻器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S1,准备1.5
×
1.5cm的氧化硅标记片作为制备多端平面型忆阻器件的衬底,其结构为氧化硅层101/硅片100,其中,上层氧化硅101的厚度优选为100nm~300nm。然后,利用机械剥离法在标记片衬底上形成10nm厚的BN二维材料作为功能层102,所得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功能层材料还可以是MoS2,WS2,Mo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功能层,其为二维材料,形成在所述衬底上;多个金属电极,彼此无接触,呈发射状分布在所述功能层表面,其中一个电极作为后端电极,其余电极作为前端电极,用连续的电学脉冲时序向多个所述前端电极进行输入,对所述后端电极电导状态进行采集,实现多元的神经形态协同计算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为BN,MoS2,WS2或MoTe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为Ag,Cu,Au或Ti。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多个前端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所述后端电极做接地处理,使所述前端电极部分氧化产生金属离子,并在正向电压的刺激下向后端电极移动,当可移动的金属离子到达后端电极时,会在后端电极还原为金属原子并不断向正极积累,当金属原子在前端电极和后端电极间连接时,形成多条导电通道,从而使得后端电极采集到的电导呈现非线性增强的变化,这一过程模拟生物体系中的多元神经突触的活动,由多个突触前端对同一个突触后端进行调节,使得突触权重得以非线性更迭,完成多元的神经形态计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数目为4个~10个。6.一种多端平面型忆阻器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宇孟佳琳陈琳孙清清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