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75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所述假中间布鲁氏菌命名为假中间布鲁氏菌(Brucella pseudintermedia)AS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涉及一种新型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粮食及制品安全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涉及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安全保障。据统计,每年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对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其对谷物的污染居于镰刀菌毒素之首,严重威胁人和家畜的健康。动物和人类食用污染DON的食物和饲料后,DON与脑干后区呕吐中枢的5

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受体互作产生催吐作用,因此又被成为呕吐毒素。
[0003]DON多分布于小麦、大麦和玉米等谷物籽实中,阴雨潮湿或低温高湿可导致谷物被呕吐毒素污染,且DON具有较强的耐热和耐酸性。粮食深加工条件具有高盐、高温、高酸等特点,传统技术手段受限于反应条件温和、溶液渗透压等问题,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条件下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吸附剂是饲料领域目前应用最广的真菌毒素消减技术手段,在上述生产环境及动物胃肠道中具有较好表现。微生物吸附是指其菌体细胞壁通过非共价键与毒素分子结合,由于菌体细胞壁很难被人和动物消化分解,可携带毒素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微生物吸附法中的微生物细胞壁不生长、不携带有害化学物质,因而不会造成饲料营养、感官特性如颜色和风味的改变。与传统技术相比,真菌毒素微生物吸附技术被认为是食物和饲料脱毒最佳策略。
[0004]现有技术中多为主要针对黄曲霉毒素的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对粮油副产物中黄曲霉毒素吸附效果较好且很少吸附其他营养成分,解吸附性弱。而针对呕吐毒素等污染较严重的真菌毒素,市面上现有吸附剂对其吸附效果较差。因此,开发出能够能够快速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毒素且解吸附率低的吸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解决饲料及其原料中毒素污染问题,提高粮食利用率,保证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和动物产品的食品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尤其提供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及其应用。
[000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所述假中间布鲁氏菌命名为假中间布鲁氏菌(Brucella pseudintermedium)ASAG

D25菌株,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1年7月1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904,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08]所述假中间布鲁氏菌(Brucella pseudintermedium)的同种异名为假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pseudintermedium)。
[0009]上述“高效吸附”是指活化后的ASAG

D25菌株以1%的接种量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24h后,1mL菌悬液离心收集到的菌体在含有10μg/mL呕吐毒素和0.5μg/mL黄曲霉素B1的10mL M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脱毒反应,15分钟后,呕吐毒素吸附率达到95%以上,黄曲霉素B1吸附率达到70%以上。
[0010]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具有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特性,且解吸附率很低,其可用于粮食、农副产品及饲料中呕吐毒素/黄曲霉素B1消减,具有生产使用成本低、简单、易操作、安全、高效等优点,对于解决饲料及其原料中毒素污染问题,提高粮食利用率,保证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和动物产品的食品安全、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分离和筛选得到:
[0012](1)从江苏徐州地区种植小麦土壤采来的土样,通过富集培养,获得菌悬液,然后将菌悬液依次进行梯度稀释,取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LB琼脂平板(酵母提取物5g/L,胰蛋白胨10g/L,NaCl 10g/L,琼脂粉15g/L,121℃灭菌20min)上;
[0013](2)挑取生长分离程度良好且菌落形态特征、颜色不同的菌落,在呕吐毒素为10μg/mL的无机盐培养基(又称MM培养基,组分如下:Na2HPO
4 2g/L,KH2PO
4 0.5g/L,MgSO4.7H2O 0.03g/L,NH4Cl 0.53g/L,121℃灭菌20min)中进行脱毒试验;
[0014](3)甲醇提取残留呕吐毒素并进行HPLC检测,验证各个纯培养物的呕吐毒素吸附效果,最终成功获得能够吸附呕吐毒素的菌株ASAG

D25,挑取ASAG

D25单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酵母提取物5g/L,胰蛋白胨10g/L,NaCl10g/L,121℃灭菌20min)中,培养至对数期中期时,用70%的甘油溶液(甘油:水=1:1)与培养物等体积混合后置于

80℃保存。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在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素B1中的应用。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素B1的液态菌剂,所述液态菌剂中的活性组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假中间布鲁氏菌。
[0017]优选地,所述液态菌剂中还含有吸附剂,所述吸附剂包括玉米芯粉、麸皮、淀粉、硅藻土、凹凸棒土、蛭石、碳酸钙或泥炭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8]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玉米芯粉和麸皮的组合、淀粉和硅藻土的组合、凹凸棒土和蛭石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0019]优选地,所述液态菌剂中的活性组分与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2

10),例如1:2、1:3、1:4、1:5、1:6、1:7、1:8、1:9、1:10等,该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的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0020]优选地,所述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素B1的液态菌剂中的活性组分还包括如第七方面所述的生物吸附剂。
[002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液态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第一方面所述的假中间布鲁氏菌活化后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制得种子液;(2)将所述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稳定期,制得所述液态菌
剂。
[0022]在上述制备方法中,用来培养假中间布鲁氏菌ASAG

D25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但是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细胞生物量、脱毒活性等方面,优选某些培养基,例如,优选碳源为麦芽糖,但也可以使用葡萄糖、蔗糖、甘油、果糖、半乳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吸附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中间布鲁氏菌命名为假中间布鲁氏菌(Brucella pseudintermedium)ASAG

D25菌株,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1年7月1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904,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中间布鲁氏菌在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素B1中的应用。3.一种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素B1的液态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菌剂中的活性组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中间布鲁氏菌;优选地,所述液态菌剂中还含有吸附剂,所述吸附剂包括玉米芯粉、麸皮、淀粉、硅藻土、凹凸棒土、蛭石、碳酸钙或泥炭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液态菌剂中的活性组分与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2

1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中间布鲁氏菌活化后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制得种子液;(2)将所述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稳定期,制得所述液态菌剂。5.一种吸附呕吐毒素和/或黄曲霉素B1的固态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菌剂中的活性组分包括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希汪洋王松雪杨永坛郭宝元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