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25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7
定子(720)具有:针对各相具有由多个部分绕组(741)构成的相绕组的多相的定子绕组(721);以及圆筒状的定子铁芯(722)。在定子铁芯的轴向两侧的端面上固定有端板(725)。在端板上设置有以周向的规定间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726),部分绕组是通过将导线材料(CR)分别钩挂于轴向两侧的端板的突出部,并且以沿着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的状态进行卷绕而形成的。行卷绕而形成的。行卷绕而形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枢
相关申请的援引
[0001]本申请以2019年6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

111599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0002]本说明书中的公开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电枢。

技术介绍

[0003]以往,已知如下结构:在无切槽电动机中,相对于定子铁芯(电枢铁芯)直接地卷绕线圈(电枢绕组)。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构成为在圆筒状的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设置非磁性的线圈板,并且在线圈板上设置比定子铁芯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利用该爪部来卷绕线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

10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设置于线圈板的爪部构成为比定子铁芯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定子铁芯与线圈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定子(电枢)的径向的体格有可能会变大。另外,由于在定子铁芯与线圈之间形成有间隙,认为线圈产生的热量难以传递到定子铁芯侧,从散热性的观点来看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6]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电枢铁芯理想地卷绕电枢绕组的电枢。
[0007]本说明书公开的多个方式采用互相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个目的。参照后续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可以更明确本说明书公开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08]方式一是一种电枢,上述电枢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上述电枢绕组针对每相具有由多个部分绕组构成的相绕组;以及圆筒状的电枢铁芯,具有端板,上述端板固定于上述电枢铁芯的轴向两侧的端面,在上述端板上设置有以周向的规定间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上述部分绕组是通过将导线材料分别钩挂于轴向两侧的上述端板中的上述突出部,并且以沿着上述电枢铁芯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或径向内侧的内周面的状态进行卷绕而形成的。
[0009]在上述结构的电枢中,在电枢铁芯的轴向两侧的端面上固定有端板,通过将导线材料钩挂于轴向两侧的端板中的沿轴向延伸的突出部,并且以沿着电枢铁芯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或径向内侧的内周面的状态进行卷绕,从而形成有多个部分绕组。部分绕组以集中
卷绕的方式被卷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端板上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突出部,因此,与该突出部以沿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结构不同,导线材料容易紧贴铁芯周面,在部分绕组与电枢铁芯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抑制了由于部分绕组与电枢铁芯之间的间隙而引起的电枢的径向的体格变大、散热性下降这样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相对于电枢铁芯理想地卷绕电枢绕组。
[0010]方式二是在方式一的基础上,上述端板的至少上述突出部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0011]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由于设置于端板的突出部而产生齿槽转矩这样的不良情况。
[0012]方式三是在方式一的基础上,在上述端板中,上述突出部至少在与上述导线材料接触的部分具有绝缘层。
[001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电枢绕组中适当地实现对地绝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向突出部钩挂的部分处的导线材料的绝缘层产生了损伤,也能够维持对地绝缘的状态。
[0014]方式四是在方式一至方式三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部分绕组使上述导线材料沿上述电枢铁芯的外周面卷绕,上述端板具有与上述电枢铁芯的外周面相同的外径尺寸,上述端板的外周部中的与上述电枢铁芯相反一侧的角部为曲面部。
[0015]在上述结构中,在部分绕组中成为如下状态:在导线材料从沿电枢铁芯的外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的朝向向与轴向交叉的朝向弯曲的弯曲点处,导线材料沿端板的曲面部缓慢地弯曲。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导线材料的弯曲半径过小而导致导线材料中产生负载(弯曲应力),并且能够将部分绕组以紧贴电枢铁芯的周面的状态沿该周面理想地设置。
[0016]方式五是在方式一至方式三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部分绕组使上述导线材料沿上述电枢铁芯的内周面卷绕,上述端板具有与上述电枢铁芯的内周面相同的内径尺寸,上述端板的内周部中的与上述电枢铁芯相反一侧的角部为曲面部。
[0017]在上述结构中,在部分绕组中,成为如下状态:在导线材料从沿电枢铁芯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的朝向向与轴向交叉的朝向弯曲的弯曲点处,导线材料沿端板的曲面部缓慢地弯曲。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导线材料的弯曲半径过小而导致导线材料中产生负载(弯曲应力),并且能够将部分绕组以紧贴电枢铁芯的周面的状态沿该周面理想地设置。
[0018]方式六是在方式一至方式五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在上述部分绕组中,沿轴向与上述端板相对且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是跨接部,在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部安装有以抵接或接近的状态与上述跨接部相对的环状构件。
[0019]在上述结构中,在电枢的轴向两端处,通过在端板的突出部的前端部安装环状构件,能够利用该环状构件从端板的相反侧按压部分绕组的跨接部。由此,对于以钩挂于端板的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绕组,能够抑制导线材料沿轴向散开。
[0020]方式七是在方式一至方式五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在上述部分绕组中,沿轴向与上述端板相对且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是跨接部,上述突出部在钩挂有上述导线材料的状态下在比该钩挂部分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处具有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构成为以抵接或接近的状态与上述跨接部相对。
[0021]在上述结构中,在电枢的轴向两端处,通过突出部的剩余部分(比导线材料的钩挂部分更靠前端侧的部分),能够从端板的相反侧按压部分绕组的跨接部。由此,对于以钩挂于端板的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绕组,能够抑制导线材料沿轴向散开。
[0022]另外,在本结构中,能够使用突出部的剩余部分来按压部分绕组,在卷绕导线材料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导线材料相对于突出部的钩挂,并且通过之后的剩余部分的弯曲,能够抑制电枢的轴向长度的扩张。
[0023]例如,可以考虑构成为使突出部的剩余部分沿径向弯曲而与部分绕组的跨接部相对、或者构成为将突出部的剩余部分沿周向一分为二,并且使该一分为二的各部分别向相反侧弯曲而与部分绕组的跨接部相对。
[0024]方式八是在方式一至方式七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端板具有沿周向以等间隔设置的1号~n号的n个(n为偶数)上述突出部,上述部分绕组具有:n/2个第一部分绕组,上述第一部分绕组是将上述导线材料卷绕于1号~n号的上述突出部中的奇数号与其之后的编号的两个突出部而构成的;以及n/2个第二部分绕组,上述第二部分绕组是将上述导线材料卷绕于1号~n号的上述突出部中的偶数号与其之后的编号的两个突出部而构成的,上述第一部分绕组具有沿轴向与上述端板相对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跨接部,上述第二部分绕组具有沿轴向与上述端板相对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二跨接部,上述第二跨接部相对于上述第一跨接部以在轴向外侧重叠的状态设置。
[0025]在本方式的电枢中,第一部分绕组和第二部分绕组分别通过将导线材料分别卷绕于沿周向相邻的两个突出部而构成,将作为被卷绕部的各两个突出部彼此沿周向错开一个而卷绕导线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沿周向排列的各突出部,从周向的一侧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枢,所述电枢(720)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721),所述电枢绕组针对每相具有由多个部分绕组(741)构成的相绕组;以及圆筒状的电枢铁芯(722),所述电枢具有端板(725),所述端板固定于所述电枢铁芯的轴向两侧的端面,在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以周向的规定间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726),所述部分绕组是通过将导线材料(CR)分别钩挂于轴向两侧的所述端板中的所述突出部,并且以沿着所述电枢铁芯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或径向内侧的内周面的状态进行卷绕而形成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至少所述突出部由非磁性材料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板中,所述突出部至少在与所述导线材料接触的部分具有绝缘层(728)。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绕组使所述导线材料沿着所述电枢铁芯的外周面进行卷绕,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电枢铁芯的外周面相同的外径尺寸,所述端板的外周部中的与所述电枢铁芯相反一侧的角部为曲面部(727)。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绕组使所述导线材料沿着所述电枢铁芯的内周面进行卷绕,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电枢铁芯的内周面相同的内径尺寸,所述端板的内周部中的与所述电枢铁芯相反一侧的角部为曲面部(727)。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部分绕组中,沿轴向与所述端板相对且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是跨接部(742),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安装有以抵接或接近的状态与所述跨接部相对的环状构件(761)。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部分绕组中,沿轴向与所述端板相对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晓斗远藤宽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