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22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包括管部组件、支撑部件、轴向限位组件、径向限位组件、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其中,所述管部组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垫板,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径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径向两侧。抗冲击减振模块在承受管道轴向冲击载荷时,产生相应的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变形力,抵消冲击载荷,同时管托在冲击力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避免应力集中的产生,从而保护管道,保障安全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0001]本技术涉及密相气力输送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对管道的不利影响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技术介绍

[0002]密相气力输送由进料、流化加压、输送及吹扫四个阶段循环组成,由于进料的不均匀,密相气力输送管道存在很大的冲击力,由于管道布置的原因,这种冲击力在管道的不同管段行程轴向或者径向的冲击力。传统的管支架难以满足抗冲击管道的使用要求,容易造成管道及所连接设备及关键的撕裂损坏。
[0003]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7686008A中,公开了一种高能效浓相气力输送系统,但是对于如何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对管道不利影响,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能够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对管道的不利影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包括管部组件、支撑部件、轴向限位组件、径向限位组件、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其中,所述管部组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垫板,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径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径向两侧。
[0006]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不仅满足传统管夹垂直方向的支撑以及径向方向限位的作用,同时满足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的要求,安全生产有保障;抗冲击减振模块在承受管道轴向冲击载荷时,产生相应的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变形力,抵消冲击载荷,同时管托在冲击力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避免应力集中的产生,从而保护管道,保障安全生产,当管道冲击力消失后,抗冲击减振模块变形消失,使管道恢复到正常位置;缓冲模块在抗冲击模块复位时提供一个缓冲,减少管托复位时的反向冲击。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部组件是将卡箍型轴向弹性减振管托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支撑部件,支撑部件承担管道的载荷,并将轴向冲击力传递给抗冲击减振模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部组件包括有管夹,所述管夹分别由上管夹和下管夹组成,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合围固定所述管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通过第一双头螺栓合围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六角螺母和第一防松螺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有第一筋板、第一橡胶块轴套、第一底板和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筋板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侧面;所述立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下方;所述第一橡胶块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板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向限位组件包括有侧挡板、第二筋板和第二底板;通过第二双头螺栓将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垫板固定,所述侧挡板和第二筋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平垫片和第二防松螺母。
[0012]轴向限位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垫板轴向两侧,给抗冲击减振模块和减振模块起到固定作用,当轴向冲击载荷作用在减振模块上时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侧挡板上设置有轴套底板,通过第三双头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和所述轴套底板;所述第三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三平垫片、第二六角螺母和第三防松螺母;所述轴套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块轴套。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径向限位组件包括有压块导向件,通过第四双头螺栓将所述压块导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第四双头螺栓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四平垫片和第四防松螺母。
[0015]径向限位组件通过螺栓将压块导向件固定在垫板径向两侧,径向限位组件限制管托在垂直方向和径向方向上产生位移,避免减振模块在垂直方向和径向方向上产生剪切力。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均由橡胶减振块组成。
[0017]本技术的卡箍型轴向弹性减振管托,通过抗冲击减振模块产生的弹性形变,来减轻管道在轴向方向上的冲击力和振动并将管道在轴线方向上的振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使管系整体的振动处于动态平衡可调状态。卡箍型轴向弹性减振管托不仅保持了管系的刚性,又减轻了管系在轴线方向上的冲击力和振动,满足了管支架减振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的总装结构图;
[0019]图2是图1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的A

A向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2中的I部分的详细结构图(不按比例)
[0022]图5是图2中的I部分缓冲模块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管部组件的结构图;
[0024]图7是图6的侧面结构图;
[0025]图8是图6的俯视结构图;
[0026]图9是支撑部件的结构图;
[0027]图10是图9的侧面结构图;
[0028]图11是图9的俯视结构图;
[0029]图12是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是轴向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0031]图14是图1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是轴向限位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16是轴套底板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是径向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0035]图18是图17的侧面结构图;
[0036]图19是图17的俯视结构图;
[0037]其中:1

管部组件,101

管夹,102

上管夹,103

下管夹,104

第一双头螺栓,105

第一垫片,106

第一六角螺母,107

第一防松螺母;2

支撑部件,201

垫板,202

第一筋板,203

第一橡胶块轴套,204

第一底板,205

立板;3

轴向限位组件,301

侧挡板,302

第二筋板,303

第二底板,304

第二双头螺栓,305

第二平垫片,306

第二防松螺母,307

第二防松螺母,308

轴套底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部组件、支撑部件、轴向限位组件、径向限位组件、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其中,所述管部组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垫板,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径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径向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组件包括有管夹,所述管夹分别由上管夹和下管夹组成,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合围固定所述管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通过第一双头螺栓合围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六角螺母和第一防松螺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有第一筋板、第一橡胶块轴套、第一底板和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筋板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侧面;所述立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阳韦小平陈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信达管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