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97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包括管部连接件、减振元件和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管部连接件用于将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管部连接件将所述管道的静态热位移、静态应力和冲击力传递给所述减振元件;所述保险装置设置在所述减振元件的外侧面,限制所述管道向上位移。管部连接件用于将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仅满足传统管夹垂直方向的支撑作用,同时满足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水平径向冲击力的要求,不会造成管道及所连接设备及关键的撕裂损坏;减振元件消除了管系径向产生的冲击力,满足了管支架减振支撑的作用,保证了安全生产。了安全生产。了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密相气力输送
,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径向冲击力对管道的不利影响、保障安全生产的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密相气力输送由进料、流化加压、输送及吹扫四个阶段循环组成,由于进料的不均匀,密相气力输送管道存在很大的冲击力,由于管道布置的原因,这种冲击力在管道的不同管段行程轴向或者径向的冲击力。传统的管支架难以满足抗冲击管道的使用要求,容易造成管道及所连接设备及关键的撕裂损坏。
[0003]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7686008A中,公开了一种高能效浓相气力输送系统,但是对于如何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弯头径向冲击力对管道不利影响,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能够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径向冲击力对管道的不利影响、保障安全生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包括管部连接件、减振元件和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管部连接件用于将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管部连接件将所述管道的静态热位移、静态应力和冲击力传递给所述减振元件;所述保险装置设置在所述减振元件的外侧面,限制所述管道向上位移。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部连接件用于将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仅满足传统管夹垂直方向的支撑作用,同时满足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水平径向冲击力的要求,不会造成管道及所连接设备及关键的撕裂损坏;减振元件消除了管系径向产生的冲击力,满足了管支架减振支撑的作用,保证了安全生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部连接件由第一无缝钢管、第二无缝钢管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无缝钢管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无缝钢管的下方;所述第一无缝钢管和所述第二无缝钢管通过所述减振元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无缝钢管与所述管道接触连接。
[0008]管部连接件主要作用是将管支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将管道的静态热位移、静态应力以及冲击力传递给减振元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振元件包括有橡胶减振组,所述橡胶减振组由上盖板、第三无缝钢管、橡胶减振块和减振底板组成;其中,所述第三无缝钢管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减振底板上,所述第三无缝钢管固定所述橡胶减振块。
[0010]橡胶减振组是作用是吸收物料在经过弯头给改管道在X、Z以及Y垂直向下三个方向带来的冲击,满足管道抗冲击的要求。管支架的水平冲击,即X、Z方向的冲击载荷,传递给
橡胶减振块,橡胶减振块受剪切力形变回弹从而起到缓冲减振的效果;垂直方向,即Y向的冲击载荷,当冲击向下时,直接给橡胶减振块施加正压力,橡胶减振块受压回弹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保险装置之间具有间隙。
[0012]这种间隙满足管道正常冲击位移量,也避免管道及管支架因为过大的冲击位移而损坏。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险装置包括有多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第一双头螺柱、第二双头螺柱、第一防松螺母和第二防松螺母;所述第一双头螺柱通过上、下两个第一防松螺母将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减振底板压紧连接;所述第二双头螺柱通过上、下两个第二防松螺母将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减振底板压紧连接。
[0014]限位件的作用是保证支架能在设计量程内正常运行。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还具有横向钢板和纵向钢板,其中,所述横向钢板与所述上盖板贴合,所述第一双头螺柱和第二双头螺柱分别穿透所述纵向钢板将其所述减振底板压紧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有4个;所述横向钢板和所述纵向钢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具有间隙。
[0017]设置4个限位件,在橡胶减振组的四向均固定位置,当冲击向上时,会起到限制管道向上位移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橡胶减振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保险装置

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

管部连接件,101

第一无缝钢管,102

第二无缝钢管,103

底板;2

减振元件,201

橡胶减振组,202

上盖板,203

第三无缝钢管,204

橡胶减振块,205

减振底板;3

保险装置,301

限位件,302

第一双头螺柱,303

第二双头螺柱,304

第一防松螺母,305

第二防松螺母,306

横向钢板,307

纵向钢板;4

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所附附图中以非限制性的举例形式,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随后,在详细描述中较清楚的显示本技术的另外一些特性和优点。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包括管部连接件1、减振元件2和保险装置3;其中,所述管部连接件1用于将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与管道4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管部连接件1将所述管道4的静态热位移、静态应力和冲击力传递给所述减振元件2;所述保险装置3设置在所述减振元件2的外侧面,限制所述管道4向上位移。
[0028]管部连接件1由第一无缝钢管101、第二无缝钢管102和底板103组成;所述底板103与所述第二无缝钢管102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无缝钢管102的下方;所述第一无缝钢管101和所述第二无缝钢管102通过所述减振元件2连接,且所述第一无缝钢管101与所述管道4接触连接。
[0029]如图2

3所示,所述减振元件2包括有橡胶减振组201,所述橡胶减振组201由上盖板202、第三无缝钢管203、橡胶减振块204和减振底板205组成;其中,所述第三无缝钢管203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盖板202和所述减振底板205上,所述第三无缝钢管203固定所述橡胶减振块204;所述上盖板202与所述保险装置3之间具有间隙;如图3所示,减振底板205上有安装孔,四个方向共有8个,其中每两个一组用于安装限位件301,分别配装第一双头螺柱302和第二双头螺柱303。
[0030]如图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部连接件、减振元件和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管部连接件用于将该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管部连接件将所述管道的静态热位移、静态应力和冲击力传递给所述减振元件;所述保险装置设置在所述减振元件的外侧面,限制所述管道向上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连接件由第一无缝钢管、第二无缝钢管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无缝钢管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无缝钢管的下方;所述第一无缝钢管和所述第二无缝钢管通过所述减振元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无缝钢管与所述管道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头抗径向冲击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元件包括有橡胶减振组,所述橡胶减振组由上盖板、第三无缝钢管、橡胶减振块和减振底板组成;其中,所述第三无缝钢管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减振底板上,所述第三无缝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徽韦小平陈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信达管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