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40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制冷片、散热机构和无线充电模块,支撑机构包括外框架和第一壳体,外框架通过支撑部支撑第一壳体;制冷片的制冷面贴靠第一壳体设置;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结构和通风结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支撑部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二散热部贴靠发热面设置,通风结构贴靠第二散热部背离发热面的一侧设置;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第一散热部和支撑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制冷片对第一壳体和手机降温,通过第二散热部和通风结构配合将制冷片上的热量及时排出外框架,同时利用第一散热部对无线充电模块散热,实现更好地对手机降温,提升散热和充电效率。热和充电效率。热和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减少手机的充电时间,市面上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功率越来越大。但是无线充电装置的功率越高,其越容易发热,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温度较高,会拉长充电时间,因此,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成为了其功率提升和缩短充电时间的主要问题点。
[0003]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散热方式主要为通过电子设备的壳体散热;或者相对较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器均采用多个小型风扇的方式,进而通过内部的风扇从外部进风口吸风,在风的流动过程中带走内部结构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将热量带出无线充电器。
[0004]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对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时,散热效率低,且对无线充电器的产品外形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散热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均较低,无法长时间支持大功率充电,降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显著提升散热效率,增大高功率充电时长,减小总的充电时长,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0008]支撑机构,包括外框架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的支撑部上,用于放置手机;制冷片,所述制冷片贴靠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制冷面和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发热面;
[0009]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架内的散热结构和通风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贴靠所述发热面设置,所述通风结构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背离所述发热面的一侧设置,用于进行气流循环;
[0010]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外框架内,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外框架的表面。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散热部本体和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部本体朝向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所述散热鳍片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背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表面上,并朝向所述散热腔延伸。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散热腔的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散热腔和所述散热口形成散热通道。
[0014]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腔和容置于所述通风腔中的风扇,所述通风腔位于所述外框架内,连通于所述外框架的表面,所述风扇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于通风腔的第一通风口,所述风扇、所述通风腔和所述第一通风口形成通风路径。
[0016]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内设置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组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支撑组件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所述通风腔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于所述外框架的表面,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通风口。
[001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通风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散热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背离所述通风腔的一侧。
[0018]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隔热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隔热腔的表面用于放置所述手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另一部份和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隔热腔的表面之间。
[0019]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隔热腔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壳体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制冷片的制冷面贴靠第一壳体设置以对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手机进行降温,并利用第二散热部和通风结构配合及时将制冷片的发热面上的热量及时排出外框架;同时利用第一散热部对无线充电模块进行散热,更好地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对手机降温。在制冷片和散热机构的配合设置下,无需设置多个风扇就能实现对第一壳体降温,以及对无线充电模块有效散热,显著提升散热效率,增大高功率充电时长,提高充电效率,同时节省产品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00

手机;200

电路板;
[0029]1‑
支撑机构;11

外框架;111

支撑部;112

隔热腔;113

安装槽;114

容置槽;12

第一壳体;13

内支架;131

底板;1311

第二通风口;132

支撑组件;1321

第三通风口;1322

第一支撑件;1323

第二支撑件;14

底座;
[0030]2‑
制冷片;21

制冷面;22

发热面;
[0031]3‑
散热机构;
[0032]31

散热结构;311

第一散热部;3111

散热部本体;3112

散热鳍片;312

第二散热部;313

散热腔;314

散热口;
[0033]32

通风结构;321

通风腔;322

风扇;323

第一通风口;
[0034]4‑
无线充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包括外框架(11)和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设置于所述外框架(11)的支撑部(111)上,用于放置手机(100);制冷片(2),所述制冷片(2)贴靠所述第一壳体(12)设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2)的制冷面(21)和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2)的发热面(22);散热机构(3),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架(11)内的散热结构(31)和通风结构(32),所述散热结构(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所述第一散热部(31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2)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312)贴靠所述发热面(22)设置,所述通风结构(32)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312)背离所述发热面(22)的一侧设置,用于进行气流循环;无线充电模块(4),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311)和所述支撑部(1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31)还包括散热腔(313),所述散热腔(313)位于所述外框架(11)内,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部(311),另一端连通所述外框架(11)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311)包括散热部本体(3111)和散热鳍片(3112),所述散热部本体(3111)朝向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所述散热鳍片(3112)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3111)背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的表面上,并朝向所述散热腔(313)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散热腔(313)的散热口(314),所述第一散热部(311)、所述散热腔(313)和所述散热口(314)形成散热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32)包括通风腔(321)和容置于所述通风腔(321)中的风扇(322),所述通风腔(321)位于所述外框架(11)内,连通于所述外框架(11)的表面,所述风扇(322)贴靠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樊肖英晖张吉山王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