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蚌埠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10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及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的显示屏、充电接口、开关组件及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及用于承载摄像头的承载固定架,承载固定架包括Y型固定架及驱动限位柱,位于Y型固定架上端对称且转动的设有水平驱动杆,Y型固定架的下端插设在驱动限位柱内,且位于驱动限位柱的底部设有用于控制Y型固定架竖直升降的电机,位于机器人主体的底部还设有用于调节机器人主体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水平驱动杆转动带动摄像头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实现便捷的对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进行微调,实用方便,提高了智能陪护机器人图像采集的效率。提高了智能陪护机器人图像采集的效率。提高了智能陪护机器人图像采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206306130U公开了一种智能家用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滑轮,机器人主体的右侧安装有安装板,内筒的顶端安装有调节外筒,调节外筒通过第二螺栓与内筒相连,调节外筒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右侧安装有调节装置。上述装置通过转动套环与第一连接杆配合相连,可以使转动套环在第三连接杆上转动,调节麦克风的位置,通过连接轴可以使转动杆在固定凹板内转动,通过松动第一螺栓可以使转动杆在转动环内转动,可以调节麦克风的角度,通过拉动麦克风可以带动伸缩杆伸缩,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相对应的调节,从而方便对麦克风进行灵活的控制,提高了语音输入的效果、效率;但该装置在陪护的过程中仅能够实现语音交互,陪护效果不佳,且无法实现监控效果,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及控制系统,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固定设有四处驱动轮,还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的显示屏、充电接口、开关组件及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及用于承载摄像头的承载固定架,所述承载固定架包括Y型固定架及驱动限位柱,位于所述Y型固定架上端对称且转动的设有水平驱动杆,且所述水平驱动杆朝向摄像头的一端插设在摄像头的外壳内并与摄像头的外壳啮合相接,所述Y型固定架的下端插设在驱动限位柱内,且位于所述驱动限位柱的底部设有用于控制Y型固定架竖直升降的电机,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还设有用于调节机器人主体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盘及限位盘,且四处所述驱动轮固定设置在底盘的下端,所述限位盘中部开设有L型限位腔,位于所述L型限位腔的中部水平转动的设有第一驱动轴,所述L型限位腔内还活动的设有L型传动杆,且所述L型传动杆的内侧面与第一驱动轴的外端面啮合相接,当所述第一驱动轴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L型传动杆的竖直段向下移动至L型传动杆的水平段与第一驱动轴相接,此时持续顺时针转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带动L型传动杆的水平段向右移动直至L 型传动杆的右端与L型限位腔的右端面相接。
[0007]优选的,位于所述L型传动杆的上端水平转动的设有第二驱动轴,且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机器人主体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位于所述Y型固定架的下端的两侧对称的设有限位轮,且当所述Y型固定
架插设在驱动限位柱内时,所述限位轮与驱动限位柱的内端面啮合相接。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内的控制单元、语音输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存储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存储模块、摄像头、电机、水平驱动杆、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驱动轮、显示屏及开关组件与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内的控制单元、语音输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及存储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存储模块、摄像头、电机、水平驱动杆、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驱动轮、显示屏及开关组件与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器,且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通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为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内的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智能陪护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0013]优选的,所述存储模块为SD卡,用于存储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及语音输入模块和语音输出模块传递的语音信息。
[0014]优选的,所述语音输入模块为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内的麦克风,所述语音输出模块为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内的扬声器,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4G模块或5G模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控制水平驱动杆转动带动摄像头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及通过转动的第二驱动轴带动机器人主体转动,进而带动摄像头水平转动以调节其位置,此外,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轴转动,使得L型传动杆能够在L型限位腔内沿其移动轨迹任意调整位置,进而通过设置在L 型传动杆上的第二驱动轴带动机器人主体做与L型传动杆相同的移动,以此便捷的对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进行微调,实用方便,提高了智能陪护机器人图像采集的效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充电接口与底盘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驱动限位柱与电机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限位轮与驱动限位柱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摄像头与Y型固定架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驱动轴与L型传动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中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机器人主体、2控制系统、201控制单元、202语音输入模块、203语音输出模块、204无线通讯模块、205存储模块、206云服务器、3驱动轮、4显示屏、5充电接口、6开关组件、7摄像装置、701摄像头、702承载固定架、7021Y型固定架、7022驱动限位柱、7023水平驱动杆、7024电机、 7025限位轮、8位置调节装置、801底盘、802限位盘、8021L型限位腔、8022第一驱动轴、8023L型传动杆、8024第二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及控制系统2,位于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四处驱动轮3,还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上的显示屏4、充电接口5、开关组件6及摄像装置7,摄像装置7 包括摄像头701及用于承载摄像头701的承载固定架702,承载固定架702包括Y型固定架7021及驱动限位柱7022,位于Y型固定架7021上端对称且转动的设有水平驱动杆7023,且水平驱动杆7023朝向摄像头701的一端插设在摄像头701的外壳内并与摄像头701的外壳啮合相接,Y型固定架7021的下端插设在驱动限位柱7022内,且位于驱动限位柱7022的底部设有用于控制Y型固定架7021竖直升降的电机 7024,位于Y型固定架7021的下端的两侧对称的设有限位轮7025,且当Y型固定架7021插设在驱动限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及控制系统(2),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四处驱动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上的显示屏(4)、充电接口(5)、开关组件(6)及摄像装置(7),所述摄像装置(7)包括摄像头(701)及用于承载摄像头(701)的承载固定架(702),所述承载固定架(702)包括Y型固定架(7021)及驱动限位柱(7022),位于所述Y型固定架(7021)上端对称且转动的设有水平驱动杆(7023),且所述水平驱动杆(7023)朝向摄像头(701)的一端插设在摄像头(701)的外壳内并与摄像头(701)的外壳啮合相接,所述Y型固定架(7021)的下端插设在驱动限位柱(7022)内,且位于所述驱动限位柱(7022)的底部设有用于控制Y型固定架(7021)竖直升降的电机(7024),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调节机器人主体(1)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8)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盘(801)及限位盘(802),且四处所述驱动轮(3)固定设置在底盘(801)的下端,所述限位盘(802)中部开设有L型限位腔(8021),位于所述L型限位腔(8021)的中部水平转动的设有第一驱动轴(8022),所述L型限位腔(8021)内还活动的设有L型传动杆(8023),且所述L型传动杆(8023)的内侧面与第一驱动轴(8022)的外端面啮合相接,当所述第一驱动轴(8022)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轴(8022)带动L型传动杆(8023)的竖直段向下移动至L型传动杆(8023)的水平段与第一驱动轴(8022)相接,此时持续顺时针转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8022)带动L型传动杆(8023)的水平段向右移动直至L型传动杆(8023)的右端与L型限位腔(8021)的右端面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芹姜靓翎朱菁菁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