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373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顶部的机头、设置于所述机身底部的连接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下方的底盘以及探测雷达;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盘连接并与所述底盘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探测雷达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机身侧面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机身布置的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位于靠近所述机身顶部的位置;所述机身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机身布置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底盘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底盘布置的第二探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器人通过多个位置的探测器以及位于机身的摄像头,结合机头的摄像头和探测雷达,保证机器人的探测范围无死角,并且在各个高度都具有针对性的探测。针对性的探测。针对性的探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巡逻、安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车站码头、工厂或办公区域等已经有机器人巡逻,一旦出现不良情形,机器人可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反馈给监控中心来处置或者机器人可自动处置。
[0003]目前的机器人仅通过顶部的摄像头和底盘上的探测器进行探测,存在探测的死角,存在导致机器人无法正确开展巡逻工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机器人。
[000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顶部的机头、设置于所述机身底部的连接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下方的底盘以及探测雷达;
[0006]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盘连接并与所述底盘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探测雷达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0007]所述机身侧面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机身布置的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位于靠近所述机身顶部的位置;
[0008]所述机身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机身布置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机身的中部;
[0009]所述底盘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底盘布置的第二探测器。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机器人通过多个位置的探测器以及位于机身的摄像头,结合机头的摄像头和探测雷达,保证机器人的探测范围无死角,并且在各个高度都具有针对性的探测。
[0011]进一步,所述机身上设置有3个摄像头,均匀设置在所述机身侧面,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大于等于120
°

[0012]进一步,所述机身的侧面设置有收容所述摄像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角度与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角度相匹配。
[0013]进一步,所述机身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机身侧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所述摄像头的朝向延伸,所述延伸部平滑过渡至所述机身的侧面;
[0014]所述摄像头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0015]进一步,所述机身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分别位于所述机身前后两侧面。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探测器和所述第二探测器均为超声波探测器。
[0017]进一步,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开口,其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0018]所述连接座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底部的若干支撑腿,所述基座与所述机身底部连接;
[0019]所述机身设置有位于所述机身顶部的顶台和位于所述机身内的若干支撑柱,所述顶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基座连接,其顶部与所述顶台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探测器设置在所述顶台的侧面。
[0021]进一步,所述顶台还包括支撑架和顶台壳体,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顶台壳体罩设在所述机身顶部,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顶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收音孔以及从所述收音孔露出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位于所述顶台壳体内。
[0022]进一步,所述连接座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底部的若干支撑腿,所述基座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底盘与所述支撑腿连接处设置有穿线孔,所述支撑腿内部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穿线孔和所述机身内部的走线通道;
[0023]所述探测雷达布置在所述若干支撑腿中间。
[0024]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座的剖视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座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身的剖视图;
[0031]图7为图6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机身的剖视图;
[0034]图10为图9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
[0035]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盘在隐藏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为图6所示的C处的放大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0

机头;
[0040]20

机身;21

第一探测器;22

摄像头;23

容纳槽;24

延伸部;25

容纳腔;251

第一内折;252

第二内折;2521

固定片;2522

定位凸起;26

顶台;261

第一底板;262

第二底板; 263

支撑架;264

顶台壳体;265

收音孔;27

支撑柱
[0041]30

底盘;31

穿线孔;32

定位卡接槽;33

第二探测器;34

骨架;341

中间支架;342
‑ꢀ
立柱;3421

螺纹柱;35

外壳;
[0042]40

连接座;41

基座;411

环形凸棱;412

环形凹槽;413

凸台;414

螺母槽;415

加强筋;416

支撑板;416

限位孔;418

台阶部;419

防水垫;42

支撑腿;421

走线通道;
422
‑ꢀ
凸起部;423

安装槽;424

盖子;
[0043]50

探测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顶部的机头、设置于所述机身底部的连接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下方的底盘以及探测雷达;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盘连接并与所述底盘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探测雷达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机身侧面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机身布置的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位于靠近所述机身顶部的位置;所述机身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机身布置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底盘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底盘布置的第二探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置有3个摄像头,均匀设置在所述机身侧面,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大于等于1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侧面设置有收容所述摄像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角度与所述摄像头的拍摄角度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机身侧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所述摄像头的朝向延伸,所述延伸部平滑过渡至所述机身的侧面;所述摄像头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分别位于所述机身前后两侧面。6.根据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美明朱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