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383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1
一种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它包括三组板翅式换热器、两台气液分离器、一台闪蒸罐D1、一台膨胀机组ET1、一台液体泵P1和若干台阀门等组成的低温分离系统,所述两台气液分离器分别为一级气液分离器V1和二级气液分离器V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氢烃比,裂解反应温度可以降低,可提高裂解反应的单程转化率,反应产物压力有效降低,反应产物进低温分离系统的压力为~1.0MPa(G),比目前运行的类似装置低0.2 MPa,REC压缩机能耗降低约~9%,投资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操作维护简单。操作维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低碳烷烃催化裂解反应后的混合气体的低温分离
,适用于低氢烃比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中的反应产物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有效分离的低温分离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适用于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简称丙烷脱氢)装置,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由催化裂解反应、产品压缩、低温分离、产品精制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低温分离系统是保证上、下游产品分离单元正常操作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0003]丙烷脱氢裂解反应的主化学反应方程式:
[0004]C3H
8 (g)

C3H6(g)+H2(g) +Q (不可逆、强吸热化学反应)
[0005]由上述丙烷脱氢主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为尽可能提高反应的单程转化率,要求降低反应的氢烃比;为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需要降低裂解反应温度,也要求降低反应的氢烃比;所以有效降低该裂解反应氢烃比的是丙烷脱氢装置工艺不断优化完善的目标。
[0006]低温分离系统主要目的是分离经脱氢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利用物理降温冷却组份,使得丙烷、丙烯与氢气组份充分分离,获得丙烷、丙烯液体产品,干气产品等。目前已投产运行类似工艺的丙烷脱氢装置的氢烃比(氢气与丙烷摩尔比)≥0.5,与之相配套的低温分离系统的低温分离装置影响着氢烃比,已投产运行的低温分离装置因为氢烃比高,且采用高、低压氢气膨胀机组串联的流程组织方式,有利于氢气与丙烷混合降温、丙烷的气化制冷;但不利于提高丙烷脱氢裂解反应单程转化率,不利于降低裂解反应温度,不利于降低REC压缩机的功耗。经过研究分析,从氢气与丙烷、丙烯混合降温,丙烷、丙烯气化制冷原理,结合降低氢烃比有利于催化裂解反应,特研究设计出可灵活调节降低氢烃比(≤0.25,可根据反应条件调整)、REC压缩机出口压力低(能耗降低~9%)、设备少(氢气单膨胀循环)、制冷换热效率高、调节余地大的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的是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机组设备少、能耗低、制冷换热效率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投资少的低能耗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为了实现冷量的高效制取、合理分配,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它包括三组板翅式换热器、两台气液分离器、一台闪蒸罐D1、一台膨胀机组ET1、一台液体泵P1和若干台阀门,所述三组板翅式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所述两台气液分离器分别为一级气液分离器V1和二级气液分离器V2,所述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之间相互通过管道连接,并在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和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之间设有一级气液分离器V1,所述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分别
连接二级气液分离器V2和膨胀机组ET1,所述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分别连接有液体泵P1和闪蒸罐D1。
[0008]本技术的适用效果:本技术提供了相对目前运行的类似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09]1、有效降低了氢烃比(≤0.25),裂解反应温度可以降低,可提高裂解反应的单程转化率。
[0010]2、反应产物压力有效降低,反应产物进低温分离系统的压力为~1.0MPa(G),比目前运行的类似装置低0.2 MPa,REC压缩机能耗降低约~9%。
[0011]3、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低能耗氢气单膨胀循环低温分离系统流程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低能耗氢气单膨胀循环低温分离另一种系统流程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低能耗氢气单膨胀循环低温分离系统相关联的上下游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它包括三组板翅式换热器、两台气液分离器、一台闪蒸罐D1、一台膨胀机组ET1、一台液体泵P1和若干台阀门,所述三组板翅式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所述两台气液分离器分别为一级气液分离器V1和二级气液分离器V2,所述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之间相互通过管道连接,并在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和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之间设有一级气液分离器V1,所述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分别连接二级气液分离器V2和膨胀机组ET1,所述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分别连接有液体泵P1和闪蒸罐D1,丙烷脱氢装置中的反应单元、压缩单元与低温分离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所谓的氢烃比是:出低温分离系统去反应单元的联合进料中的氢气与丙烷的摩尔比。
[0016]丙烷经过预冷,丙烷部分深冷与氢气预混合降温制冷,丙烷与预混合物流充分混合降温、气化制冷;丙烷/丙烯与氢气混合降温、气化制冷;氢气的复热膨胀过程制冷等。通过热负荷合理分配,优化组织制冷换热工艺流程;使得反应产物依次经过一级换热冷却分离、二级换热冷却分离;获得合格的气体、液体产品。
[0017]具体实施例1(干气产品压力满足下游工艺要求,无需增压),如图1所示
[0018]压力为~1.0MPa(G)、温度为~43℃的反应产物1经过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冷却到~-27℃后部分冷凝形成气液混合物流2,气液混合物流2经一级气液分离器V1分离出来的气体物流3,气体物流3经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进一步冷却至~-113℃后,部分冷凝形成气液混合物流4进入二级气液分离器V2。
[0019]二级气液分离器V2分离出来的气体物流5返回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复热至-100℃回收冷量;复热后的过热气体物流6经膨胀机组ET1等熵膨胀(发电机回收膨胀功),压力由~0.96MPa(G)膨胀到~0.55MPa(G),膨胀后的气体物流7温度~-120℃;膨胀后物流7分成三路,一路气体物流8,一路气体物流9,一路气体物流10。
[0020]气体物流10经阀门节流减压到第一压力 (根据换热平衡,压力尽可能低)后形成气体物流12;二级气液分离器V2分离出来的液体物流13分成两路,一路液体物流14,一路液体物流15,液体物流14经阀门节流减压到第一压力 (根据换热平衡,压力尽可能低)后形成液体物流16。气体物流12与液体物流16混合组成制冷物流25返回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复热至~-30℃,引出得到制冷物流26;制冷物流26分成两路,一路物流27,一路物流34;物流27经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复热~40℃形成气体物流28出低温分离系统。
[0021]气体物流8先经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复热至-30℃,得到气体物流19,再经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复热至~40℃出低温分离系统,作为干气产品20去下游工艺。气体物流9经阀门节流减压到第二压力(根据反应压力,沿程阻力确定)形成循环氢气11。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气单膨胀循环丙烷脱氢混合气体低温分离装置,它包括三组板翅式换热器、两台气液分离器、一台闪蒸罐D1、一台膨胀机组ET1、一台液体泵P1和若干台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组板翅式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板翅式换热器E1、第二板翅式换热器E2、第三板翅式换热器E3,所述两台气液分离器分别为一级气液分离器V1和二级气液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石桥韩一松秦燕王定伟张宽许路军叶文良林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