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378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主要包括:对一散热板进行加工工艺,以开设多道末端未贯通的导热通道;再对各该导热通道的开口端进行封口并保留至少一开口端的工艺;自该被保留的开口端进行同时充填工作流体及抽真空工艺,并再对其予以封口的最终工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特别是指一种直接将热管一体式形成于散热板内的制造方法;具有极佳的导热效率、绝佳的结构强度、与待散热体间可保持极平整接触、且构造趋于简化、工艺缩短、成本降低、合格率提高……等诸多功效。如上述普通方式,虽能达到将热由热管3一端传递至另一端的功能,但具有下列缺点一、必须对散热板1开设植设槽12,再插入热管3,显然极为麻烦;二、热管3、散热板1各自独立,该两者间必然或多或少会形成间隙,影响热的传导效果;三、单独的热管3易在制造中受损,故不合格品极多,造成浪费;四、由于普通的热管3须如图中所示般弯曲,故易于造成管内毛细结构31遭致破坏;五、铝板体7为铝材,热管3为铜材,而锡膏则为锡材,故在导热上乃有三种不同的介质,影响导热效率六、由于热管3与板体6间、热管3与散热板1间,均具锡膏33、62,故易在机器日久的开、关机所形成的热胀冷缩影响下,导致各该两者间的间隙的产生,除影响导热外,也使寿命减低;七、普通独立式的热管3,易因无可抗拒因素导致热管3破裂、而无法再保持真空状态,同时也难以再传导热能给散热板1,使得热能无法被发散,而造成待散热体的毁坏;八、由于成本的限制,对应于热源的板体6与邻近于排风口的散热板1两者间,根本无法设置多支热管3以加强导热速度,散热效率相对无法提高。再请参阅图2所示,为利用板型容器2以加速散热的普通结构剖面图。图中包括了散热板1及板型容器2,而该板型容器2包括有一上板片21与一下板片22,该下板片22的外表面与待散热体4接触而借以传热,该上、下板片21、22彼此结合形成一密闭空间,且在该上板片21内表面具有多个凸起211;又该板型容器2内置有毛细结构221,其一侧与该板型容器2的下板片22内表面接触,另一侧则与该板型容器2上板片21内表面的凸起211接触;进另于该板型容器2内抽真空并填充有工作流体(图未标示),以可将待散热体4所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板型容器2、甚至散热板1。但如此方式,也因其板型容器2与散热板1之间,仍为组合式、仍须于其间以锡焊、紧迫等焊接方式结合,因而具有必然的热阻,更何况其板型容器上、下板片21、22间也为彼此结合的方式,故必然易在结合加工过程及抽取真空时产生变形,致无法与热源保持平整的接触,导热效率大受影响。因为不论其两者间是如何的平整,均必定会有影响导热效率的热阻存在;又由于其上、下板片21、22互为相对挖空而变薄,致在抽真空时,乃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扭曲、变形;再者,在其上下彼此对合上、下板片21、22间抽真空时,更将会因为上下相对迫合的抽真空力量,而损及上板片的各该凸起211,并终致影响到其原先预期的导热效率。又,上述两种普通构造,更均同时具备有下列缺点第一,其均会在不慎碰撞或摔落的情形下,有着如后述的重大缺点存在若发生在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结构时,其热管3将产生裂痕而漏气、进而失效,使待散热体(图未标示,例如中央处理器等)将因导热中断而烧毁;若发生在图2所示的结构时,其板型容器2将产生裂痕而漏气、进而失效,使来自待散热体4(例如中央处理器等)的热能虽仍能经由板型容器2而传递至散热板1,惟板型容器2然失去预期作用,导热效率将反被延缓,且比之不具该板型容器2的最传统散热方式更慢。第二,前述两普通的构造实在太过于复杂、麻烦,成本大幅提高,不符现今商业化利用的原则。第三,最佳的热管排列方式,为纵横交叉的矩阵式。如图1所示的,其散热板1在一个方向上插入热管3后,根本无法在另一垂向上插入另一热管,故无法构成矩阵式排列。而如图2所示的,虽可能构成矩阵式,但是除因为必须麻烦地一一开设各该凸起211,而形成矩阵式排列外,各该凸起211又有极高的可能,会因已如前述原因而遭致损坏,所以其纵使能构成矩阵式排列,也仍具极大的缺陷。第四,图1、图2的普通构造均必然存在有锡膏62、33、212(或散热膏),而该锡膏或散热膏又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操作上相当麻烦;更甚至会因热胀冷缩的影响,造成日后间隙增大、龟裂、寿命降低及高热阻等遗憾。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合格率高、重量轻、厚度薄、成本低及加工时间短等优点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所述散热板上形成或具设有肋片或鳍片,可直接在各式散热板上应用此一,而使各式散热板均能具有热管的功能,大幅增加各式散热板的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其可产生多种变化、及组合型态热管的特点,故可广泛地被应用于各式电子散热系统,并可因应各式不同的散热模块,而将本专利技术与之结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工艺如下制造一散热板并加工出多道末端未贯通的导热通道;且各该导热通道除保留至少一开口端外,其它均予以封口;自该所保留的开口端予以同时充填工作流体及抽真空,再予以封口。此外,也可进一步于前述未对其它开口端予以封口之前,先行于各该导热通道内植入毛细结构。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部分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俯视示意图。1散热板 11肋片12植设槽2板型容器 21上板片211凸起 212锡膏22下板片 221毛细结构3热管 31毛细结构32工作流体33锡膏4待散热体6板体 61凹槽62锡膏7铝板体13导热通道131毛细结构132工作流体 133封口边5散热板 51导热通道52毛细结构53工作流体第一工艺先应因不同的散热设计而制造一散热板5至适当大小与形状。第二工艺再对该散热板5施以可产生导热通道51的加工方式;且导热通道51以另一端未贯通为必要。其加工方式可为钻孔、放电、水刀……等,且并不贯通至散热板5另一端。第三工艺对各导热通道51的开口端予以封口,并须保留至少一开口端。其对各该开口端予以封口,且为避免因周焊产生的变形及确保导热通道51的密闭性,可利用焊接或以扩散接合等,可使其达于完全密合的方式为必要来封装的。如此封口完成后,各该所开设的呈纵横交错互通的矩阵式导热通道51,乃仅有该被保留的开口端与外界相通。第四工艺通过所保留的该开口端,同时进行充填工作流体53及抽真空,并再对该开口端进行封口。请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利用该被保留的开口端且各该导热通道51呈互通状,故充填工作流体53时,乃仅须执行一次即可;且抽真空时也仅须抽一次即可。充填工作流体及抽真空可同时进行,且更可在抽成真空后即同时予以封口。使该散热板5因一体式成型矩阵式排列且互通的热管,而形成一导热效率极佳的散热板热管。又因其热管为一体式成型于散热板5内,故在抽真空时,乃不致使内部结构及表面扭曲变形,结构强度绝佳,故而可与待散热体间保持极平整的接触;又在进行抽真空或充填工作流体53时,由于仅须对该被保留的导热通道51外端来进行,故该等的执行次数乃被大幅减少,在制造上极为简易、工艺也大幅缩短,成本必然大幅降低。上述工艺中所界定的,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也可以其它方式来实施。例如,其中经加工而成的导热通道51的排列方式,可为矩阵式互通(如图4所示)、或呈放射状排列而互通……等排列方式均可。其中的工作流体53,可为水、氨、纯水、酒精、丙酮或冷媒等具有过热蒸发、遇冷还原特性的溶液。其中的散热板5,可为铜、铝或其它具有较佳导热性的材质。又该散热板5除可为板型外,也可在该散热板5表面形成或具设有各式鳍片或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对一散热板加工出多道末端未贯通的导热通道,且各该导热通道除保留至少一开口端外,其它均予以封口;自该所保留的开口端予以充填工作流体,再同时予以抽真空及封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对一散热板加工出多道末端未贯通的导热通道,且各该导热通道除保留至少一开口端外,其它均予以封口;自该所保留的开口端予以充填工作流体,再同时予以抽真空及封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加工而成的导热通道排列方式,可为矩阵式互通、或呈放射状排列而互通等的排列方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工作流体,可为水、氨、纯水、酒精、丙酮或冷媒等具有过热蒸发、遇冷还原特性的溶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可进一步在未对其它开口端予以封口之前,先行于各该导热通道内植入毛细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该毛细结构,可为金属弹簧状、沟槽状、柱状、网状、或以烧结金属粉粒所成型的多孔质结构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热管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可为铜、铝或其它具有较佳导热性的材质。7.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英祺詹鸿斌王威德
申请(专利权)人:鸿满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