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231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包括基础框架横梁,所述基础框架横梁的上端连接有用于连接起吊装置的起吊组件,所述基础框架横梁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四个第二吊环组件,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吊环组件上可拆卸地插接有沿Y向延伸的插杆,所述基础框架横梁的四个角上各连接有一个第一吊环组件,每个第一吊环组件上连接有第一链条,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链条的下端连接有纵托杆,纵托杆位于插杆的Z向下方,两个纵托杆之间可拆卸地插接有多个沿X向延伸的横托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取代现有的人工搬运泡沫塑料模型的操作工序,同时还能调运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的上部车架。的上部车架。的上部车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卸两用装置,属于实型铸造
,具体公开了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通常冲压模具铸件模型长*宽*高=5.2米*2.8米*0.4米左右大小,泡沫塑料模型的移送一般是由6个人在长宽的角落实现人工抬运至模型小车上,其结构可以参见中国技术专利CN209305606U公开的铸件泡沫塑料模型运输车。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工配合的多的缺陷。同时,现有的泡沫塑料模型运输一般均为双层结构,当泡沫塑料模型运输车的底层装满铸件泡沫后,顶层的泡沫模型往往至少要举升1.4米左右才能够实现泡沫塑料模型的上架,因为一般双层的泡沫塑料模型小车至少高1.4米,该工序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成本,且容易出安全隐患。
[0003]同时,随着冲压模具铸件的市场化需求的增长,泡沫塑料模型在铸造中的用量提高了40%左右,人工单件泡沫装卸耗费的工时达到十到二十分钟/件,在单件模型铸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员的提升,工人现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成为生产制约的关键因素;再者,泡沫塑料模型在原流涂池内实现流涂作业,模型在池内,人员搬运存在人员滑倒的安全风险。
[0004]为此,在原有流涂系统小车运输架子改造基础上,亟待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辅助装置,解决生产“卡脖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不仅能够取代现有的人工搬运泡沫塑料模型的操作工序,同时还能调运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的上部车架。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包括基础框架横梁,所述基础框架横梁的上端连接有用于连接起吊装置的起吊组件,所述基础框架横梁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四个第二吊环组件,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吊环组件上可拆卸地插接有沿Y向延伸的插杆,所述基础框架横梁的四个角上各连接有一个第一吊环组件,每个第一吊环组件上连接有第一链条,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链条的下端连接有沿Y向延伸的纵托杆,纵托杆位于插杆的Z向下方,两个纵托杆之间可拆卸地插接有多个沿X向延伸的横托杆。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纵托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横托杆的两端设置有横托杆插口,横托杆插口的横截面为腰型孔,腰型孔的直径与圆形的直径相对应。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吊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框架横梁上端面的四个吊环,沿Y向相邻的两个吊环通过第二链条连接,两个第二链条之间通过吊钩连接,吊钩位于第二链条的Z向上方。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纵托杆的两端焊接有几字形连接柄,几字形连接柄连接有吊环。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吊环组件之间的间距与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的横梁宽度相对应。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吊环组件包括连接部和吊环部,连接部的Z向高度大于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的厚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四个第二吊环组件的对称中心与基础框架横梁的对称中心重合。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基础框架横梁包括两个沿X向延伸的横梁、两个沿Y向延伸的纵梁拼接而成。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搬运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的安装/拆除工序包括:
[0015]S1,拆除横托杆、插杆,将纵托杆放置于基础框架横梁上端;
[0016]S2,将第二吊环组件与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对位,实现基础框架横梁与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对中;
[0017]S3,将插杆插入第二吊环组件;
[0018]S4,将起吊组件连接天车吊钩,启动天车。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将泡沫塑料模型搬运至泡沫塑料模型车上的工序包括:
[0020]S1,泡沫塑料模型刷涂料时,在其下方至少垫四块泡沫塑料块,泡沫塑料块的Z向高度大于横托杆的Z向高度,当模型刷好涂料后,拆除横托杆、插杆,从垫块的间隙将横托杆插入,将横托杆的两端与纵托杆插接,将起吊组件连接天车吊钩,启动天车;
[0021]S2,当上述模型到模型车上方时,在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上端面垫至少四块泡沫塑料块,泡沫塑料模型被吊送至泡沫塑料块后,将纵托杆从横托杆并将其放置到于基础框架横梁上端,抽出横托杆。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地取代现有中人工实现泡沫塑料在多层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的上下件的搬运工序,极大地提高了泡沫塑料模型的搬运效率、降低了泡沫塑料模型搬运操作员的搬运安全风险;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装卸两用装置,当需要在泡沫塑料模型车下层放置模型时,将原来用人工抬上车架的方式改为,用本装置直接吊运,在需要在上车架上放置泡沫塑料模型时,用本装置吊运即可,从而起到了一物两用,无论是泡沫塑料模型的上件工序、还是下料工序均只需要一个操作员即可完成。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搬运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搬运泡沫塑料模型至上车架上的状态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纵托杆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插杆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横托杆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横托杆与纵托杆的配合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第二链条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的俯视图;
[0032]图中:1

吊钩;2

第二链条;3

基础框架横梁;4

第一吊环组件;5

第一链条;6

基础框架;7

第二吊环组件;8

插杆;9

纵托杆;10

几字形连接柄;11

横托杆;12

吊环;13

横托杆插口;14

泡沫塑料模型车下车架;15

套杆;16

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17

基础框架纵梁;18

泡沫塑料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框架(6),所述基础框架(6)的上端连接有用于连接起吊装置的起吊组件,所述基础框架(6)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四个第二吊环组件(7),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吊环组件(7)上可拆卸地插接有沿Y向延伸的插杆(8),所述基础框架(6)的四个角上各连接有一个第一吊环组件(4),每个第一吊环组件(4)上连接有第一链条(5),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链条(5)的下端连接有纵托杆(9),纵托杆(9)位于插杆(8)的Z向下方,两个纵托杆(9)之间可拆卸地插接有多个沿X向延伸的横托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纵托杆(9)的横截面为圆形,横托杆(11)的两端设置有横托杆插口(13),横托杆插口(13)的横截面为腰型孔,腰型孔的直径与圆形的直径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框架(6)上端面的四个吊环,沿Y向相邻的两个吊环通过第二链条(2)连接,两个第二链条(2)之间通过吊钩(1)连接,吊钩(1)位于第二链条(2)的Z向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托杆(9)的两端焊接有几字形连接柄(10),几字形连接柄(10)连接有吊环(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Y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吊环组件(7)之间的间距与泡沫塑料模型车上车架(16)的横梁宽度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合泡沫塑料模型小车用的装卸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吊环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立新殷郅琪成安华马俊杰邹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通用铸锻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