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216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实施应用时,无需重点关注网闸会话事件与入侵防护终端的通信稳定性评价,利用目标运行数据便可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并可以利用该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对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进行优化,得到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将目标运行数据的通信稳定性与边缘设备运行数据的风险识别进行融合,一方面可以削弱通信稳定性评价对信息安全风险系数的干扰,另一方面还规避了在通信稳定性评价存在异常时得到的信息安全风险系数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安全风险系数确定的效率和可信度。的效率和可信度。的效率和可信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边缘计算及数据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网闸,也可以理解为网络安全隔离设备,是一种专业硬件,架设在两个不连通的网络之间,按照需求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网络间的数据资源的安全传输。随着边缘计算的不断普及,边缘计算网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实际应用时,为了确保边缘计算网闸的数据信息安全,通常需要进行安全风险检测,然而相关的安全风险检测技术存在检测效率和可信度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利用事先获取到的边缘设备运行数据确定需进行识别的网闸会话事件的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得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利用目标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旨在表达所述网闸会话事件与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通信稳定性评价;利用所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和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
[0005]如此设计,利用事先获取到的边缘设备运行数据确定需进行识别的网闸会话事件的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得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由于需进行识别的目标与入侵防护终端的通信稳定性评价会干扰该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因此可以利用目标运行数据确定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然后利用该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目标与入侵防护终端的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再利用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和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
[0006]这样一来,无需重点关注网闸会话事件与入侵防护终端的通信稳定性评价,利用目标运行数据便可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并可以利用该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对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进行优化,得到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将目标运行数据的通信稳定性与边缘设备运行数据的风险识别进行融合,一方面可以削弱通信稳定性评价对信息安全风险系数的干扰,另一方面还规避了在通信稳定性评价存在异常时得到的信息安全风险系数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安全风险系数确定的效率和可信度。
[0007]可选地,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中的其中一种:所述边缘设备运行数据;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关联设备运行数据;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利用所述边缘设备运行数据和所述关联设备运行数据确定的叠加运行数据。
[0008]可选地,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包括第一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和第二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和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为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中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为历史的任意两个显著事件主题,所述性能特征包括数据通信延时和信息吞吐量;所述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包括:利用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和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确定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与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在所述目标运行数据中的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以及确定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与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在所述目标运行数据中的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得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结合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为在所述目标运行数据中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和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之间的通信稳定性评价;结合第一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数据通信延时和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旨在表达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与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的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
[0009]可选地,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关联设备运行数据,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为面部显著事件主题标签,所述结合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之前,还包括:如果利用所述关联设备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热点数据集不是优先级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场景标签和行为标签;利用所述场景标签对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进行改进,以及利用所述行为标签对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进行改进,得到第二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第二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结合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包括:结合所述第二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二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
[0010]可选地,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关联设备运行数据,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为面部显著事件主题标签,所述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之前,还包括:如果利用所述关联设备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热点数据集不是优先级运行数据,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对所述热点数据集进行改进;确定所述改进后的热点数据集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所述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包括:利用所述改进后的热点数据集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所述性能特征,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
[0011]可选地,所述结合第一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数据通信延时和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包括:将所述第一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与所述数据通信延时加权,得到第一量化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量化信息与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的作商结果,得到第二量化信息;将所述第二量化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
[0012]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和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包括:利用所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和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从第一对应列表中确定对应的风险系数,所述第一对应列表旨在表达
信息安全风险系数、目标与入侵防护终端的通信稳定性评价、风险系数之间的传递情况;将所确定的风险系数确定为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
[0013]可选地,所述利用事先获取到的边缘设备运行数据确定需进行识别的网闸会话事件的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得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包括:确定所述边缘设备运行数据中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热点数据集;获取被动风险系数;利用所述被动风险系数、所述热点数据集内的数据片段的设备风险记录、以及预设关联情况,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所述预设关联情况旨在表达被动风险系数、设备风险记录与信息安全风险系数之间的联系;其中,所述热点数据集内的数据片段的数目为多个,利用所述被动风险系数、所述热点数据集内的数据片段的设备风险记录、以及预设关联情况,确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边缘计算网闸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利用事先获取到的边缘设备运行数据确定需进行识别的网闸会话事件的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得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利用目标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旨在表达所述网闸会话事件与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通信稳定性评价;利用所述第一信息安全风险系数和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当前安全风险系数。2.结合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中的其中一种:所述边缘设备运行数据;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关联设备运行数据;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利用所述边缘设备运行数据和所述关联设备运行数据确定的叠加运行数据。3.结合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包括第一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和第二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和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为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显著事件主题中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为历史的任意两个显著事件主题,所述性能特征包括数据通信延时和信息吞吐量;所述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包括:利用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和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的标签,确定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与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在所述目标运行数据中的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以及确定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与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在所述目标运行数据中的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得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结合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为在所述目标运行数据中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和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之间的通信稳定性评价;结合第一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数据通信延时和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旨在表达所述第一显著事件主题与所述第二显著事件主题的真实通信稳定性评价。4.结合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关联设备运行数据,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为面部显著事件主题标签,所述结合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之前,还包括:如果利用所述关联设备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热点数据集不是优先级运行数据,确定所述网闸会话事件的场景标签和行为标签;利用所述场景标签对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进行改进,以及利用所述行为标签对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进行改进,得到第二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第二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结合所述第一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一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
吐量,确定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包括:结合所述第二本地通信稳定性评价、所述第二异地通信稳定性评价和所述信息吞吐量,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稳定性评价。5.结合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运行数据包括关联设备运行数据,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为面部显著事件主题标签,所述利用所述显著事件主题标签和所述入侵防护终端的性能特征,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庚洪蒙纳蔡杰焕严斌占小平胡鹏洋翟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