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197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包括若干个重量块,每个重量块内嵌有一根固定杆,每相邻两个固定杆之间固接有连接绳,连接绳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部拉绳和下部拉绳,连接绳上固接有多个单体牡蛎养殖筏,相邻单体牡蛎养殖筏之间分别套设有浮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浮筏和养殖筏主体分别固连于上部拉绳和下部拉绳上,提高整体防风性能和稳定性,在不同养殖筏主体之间设置有浮球,避免在大风天气养殖筏主体直接碰撞,对牡蛎养殖造成伤害,并且当出现海洋污染或其他恶劣天气,可拉起挂绳,及时回收牡蛎,移动至其他海域继续养殖,有效避免因此而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牡蛎(ostreagigastnunb)俗称海蛎子、蚝等,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牡蛎作为一种优质的海产养殖贝类,不仅具有肉味鲜美的食用价值,而且其肉与壳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0003]常规牡蛎为固着型贝类。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牡蛎喜欢群聚在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寄生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
[0004]单体牡蛎是指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通常是在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即开始附着变态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牡蛎。单体牡蛎养殖后大小均匀,壳形美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0005]现有牡蛎的人工养殖方法有以下几种:吊绳养殖法,适用于以扇贝壳做附着基的牡蛎,指在养殖过程中将扇贝壳夹到养殖吊绳的拧缝中或者通过鱼线将扇贝壳穿到养殖吊绳上的养殖方式;网笼养殖法,指将还未寄生岩石的牡蛎放置于网笼中进行养殖的方式。目前的方法虽然简单,如果出现大风等恶劣天气,容易发生相互碰撞,对养殖的牡蛎造成极大伤害,影响牡蛎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
[0007]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包括若干个重量块,每个重量块内固定有一根固定杆,每相邻两个固定杆之间固接有连接绳,连接绳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部拉绳和下部拉绳,
[0009]连接绳上固接有多个单体牡蛎养殖筏,相邻单体牡蛎养殖筏之间分别套设有浮球,
[0010]单体牡蛎养殖筏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筏、连接管和网格圆筒形的养殖筏主体,
[0011]浮筏固连于上部拉绳,相邻浮筏之间套设有浮球,浮筏上部设有开盖,开盖打开为投料口,投料口与连接管连通,
[0012]养殖筏主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凸出呈圆环形的限位挡沿,养殖筏主体的上部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筒盖,相邻养殖筏主体之间套设有浮球,
[0013]养殖筏主体外部套设有固定壳,固定壳高度高于养殖筏主体,固定壳外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下部拉绳穿过固定壳上高于养殖筏主体的通孔实现养殖筏主体与下部拉绳的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筏主体外沿设置有弹性卡扣,用于固定筒盖。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包括形变管、连通管和接头,形变管上部连通投料口,形变管下部固连于连通管,接头的上部及下部分别与连通管和筒盖螺纹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重量块为水泥重量块。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由上部拉绳和下部拉绳组成的双重拉绳,并将浮筏和养殖筏主体分别固连于上部拉绳和下部拉绳上,提高整体防风性能和稳定性,在不同养殖筏主体之间设置有浮球,避免在大风天气养殖筏主体直接碰撞,对牡蛎养殖造成伤害,并且当出现海洋污染或其他恶劣天气,可拉起挂绳,及时回收牡蛎,移动至其他海域继续养殖,有效避免因此而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单体牡蛎养殖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单体牡蛎养殖筏的筒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重量块;2、固定杆;3、上部拉绳;4、下部拉绳;5、养殖筏主体;6、限位挡沿;7、浮筏;8、固定壳;9、开盖;10、浮球;11、筒盖;13、弹性卡扣;14、形变管;15、连通管;16、接头;8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包括若干个重量块1,一般为水泥重量块,每个水泥重量块内嵌有一根固定杆2,连接稳固,且成本低廉。
[0026]每相邻两个固定杆2之间固接有连接绳,连接绳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部拉绳3和下部拉绳4。连接绳上固接有多个单体牡蛎养殖筏,相邻单体牡蛎养殖筏之间分别套设有浮球10。使用这样的结构可提高整体防风性能和稳定性,避免在大风天气养殖筏主体5发生直接碰撞,对牡蛎养殖造成伤害,并且当出现海洋污染或其他恶劣天气,可拉起本装置,及时回收牡蛎,移动至其他海域继续养殖,有效避免因此而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
[0027]单体牡蛎养殖筏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筏7、连接管和网格圆筒形的养殖筏主体5。
[0028]浮筏7固连于上部拉绳3,相邻浮筏7之间套设有浮球10,浮筏7上部设有开盖9,开盖9打开为投料口,投料口与连接管连通。通过投料口进行投料,简单方便。
[0029]养殖筏主体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凸出呈圆环形的限位挡沿6,用于单体牡蛎的养殖。养殖筏主体5的上部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筒盖11,相邻养殖筏主体5之间套设有浮球10。
[0030]养殖筏主体5外部套设有固定壳8,固定壳8高度高于养殖筏主体5,固定壳8外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81,固定壳8可对养殖筏主体5进行加固,加强对大风天气养殖筏主体5的防冲击性。并且这种设计使固定壳8外壁的高于养殖筏主体5,在固定壳8外壁对应位置设有通孔81,用于下部拉绳4穿过后实现养殖筏主体5与下部拉绳4的连接,若干个通孔81可以作为增流孔,增加水流流通,牡蛎单体养殖效果好。
[0031]所述养殖筏主体5外沿设置有弹性卡扣13,用于固定筒盖11。
[0032]所述连接管包括形变管14、连通管15和接头16,形变管14上部连通投料口,形变管14下部固连于连通管15,接头16的上部及下部分别与连通管15和筒盖11螺纹连接。设置形变管14,使装置整体可对一定的风浪晃动进行缓冲,增加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稳定性。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牢固,同时方便连通管15及接头16的更换和拆卸。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绳挂式单体牡蛎海上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重量块(1),每个重量块(1)内固定有一根固定杆(2),每相邻两个固定杆(2)之间固接有连接绳,连接绳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部拉绳(3)和下部拉绳(4),连接绳上固接有多个单体牡蛎养殖筏,相邻单体牡蛎养殖筏之间分别套设有浮球(10),单体牡蛎养殖筏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筏(7)、连接管和网格圆筒形的养殖筏主体(5),浮筏(7)固连于上部拉绳(3),相邻浮筏(7)之间套设有浮球(10),浮筏(7)上部设有开盖(9),开盖(9)打开为投料口,投料口与连接管连通,养殖筏主体(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凸出呈圆环形的限位挡沿(6),养殖筏主体(5)的上部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筒盖(11),相邻养殖筏主体(5)之间套设有浮球(10),养殖筏主体(5)外部套设有固定壳(8),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张哲王永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