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30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6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提供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包括:台车架体;液压顶升系统,设置在台车架体的顶端;组合模,组装在液压顶升系统的顶端;及行走系统,设置在台车架体的底端用于驱动台车架体移动;台车架体包括下纵梁、立柱、上纵梁、上横梁和第一斜撑件,立柱、上横梁、第一斜撑件和液压顶升系统位于同一竖立平面内。通过使立柱、上横梁、第一斜撑件和液压顶升系统位于同一竖立平面内,可有效提高台车架体的承载力和结构强度,适用于大体量或大面积现浇中板的施工。通过在液压顶升系统的顶端组装组合模,组合模的拆装方便快捷,提高了现浇中板的施工效率,且周转率高,节省了大量材料和人工成本。料和人工成本。料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施工装配式车站现浇中板模架系统主要采用钢管支架+方木龙骨+木模板的形式,采用此种施工方法需要配备大量钢管架、木方、模板以及大面积的材料堆放场地,对应的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架子工、木工及普工,这类模架系统安拆及倒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施工周期较长。虽然现有市场上存在的液压模板台车可提高模架拆装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但其结构强度低,承载力不足,无法适用于大体量现浇中板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现浇中板模架系统拆装效率低,施工成本高,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包括:
[0004]台车架体;
[0005]液压顶升系统,设置在所述台车架体的顶端;
[0006]组合模,组装在所述液压顶升系统的顶端;及
[0007]行走系统,设置在所述台车架体的底端用于驱动所述台车架体移动;
[0008]其中,所述台车架体包括下纵梁、立柱、上纵梁、上横梁和第一斜撑件,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下纵梁连接,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上纵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上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撑件的底端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第一斜撑件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液压顶升系统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顶端,所述立柱、上横梁、第一斜撑件和液压顶升系统位于同一竖立平面内。
[0009]进一步,所述液压顶升系统包括:
[0010]多个可调支撑丝杠,分别沿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顶端;
[0011]多个千斤顶,分别沿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顶端;及
[0012]液压泵站,与所述多个千斤顶通过液压油管连接。
[0013]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可调支持丝杠和多个千斤顶配合,实现组合模的高度可调,有效提高组合模的拆装效率。
[0014]进一步,所述立柱有多个,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上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可调支撑丝杠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丝杠和多个第二支撑丝杠,所述第一支撑丝杠与所述立柱同轴;所述多个千斤顶包括多个第一千斤顶和多个第二千斤顶,所述多个第一千斤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丝杠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千斤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千斤顶、第一支撑丝杠、第一斜撑件和立柱呈树状结构。
[0015]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呈树状结构的第一千斤顶、第一支撑丝杠、第一斜撑件和立柱的作用,提高了台车架体的承载力和结构强度,结构安全稳定。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千斤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丝杠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的顶端与所述组合模转动连接。
[0017]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千斤顶与组合模转动连接,便于调节组合模的倾斜角度,便于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现浇中板的施工。
[0018]进一步,所述台车架体还包括:
[0019]角撑,设置在所述立柱与所述上横梁连接节点处,所述角撑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角撑的侧端与所述立柱连接。
[002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立柱和上横梁的连接节点处设置角撑,进一步提升了台车架体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0021]进一步,所述台车架体还包括:
[0022]多个第二斜撑件,沿所述上纵梁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斜撑件,所述第二斜撑件的底端与所述下纵梁或立柱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斜撑件的顶端与所述上纵梁或立柱的顶端连接。
[0023]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第二斜撑件将多个立柱连接为整体结构,使台车架体的强度更高,承载力更大。
[0024]进一步,所述行走系统包括:
[0025]钢轨,平行且间距设置在所述下纵梁的下方;
[0026]动力减速机,设置在所述钢轨与所述下纵梁之间,所述动力减速机的顶端与所述下纵梁连接,所述动力减速机与所述钢轨配合以驱动所述台车架体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及
[0027]多个支撑千斤顶,沿所述下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纵梁的底端,所述支撑千斤顶与所述立柱同轴,所述支撑千斤顶与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液压油管连接。
[002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钢轨和动力减速机的配合,使台车架体移动平稳,提高了现浇中板施工效率。支撑千斤顶可进一步提升承载力,保证施工安全。
[0029]进一步,所述组合模包括平面模、阳角模、阴角模和搭接模。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纵梁、立柱、上纵梁、上横梁和第一斜撑件相连接形成的台车架体,并使立柱、上横梁、第一斜撑件和液压顶升系统位于同一竖立平面内,可有效提高台车架体的承载力和结构强度,适用于大体量或大面积现浇中板的施工。通过在液压顶升系统的顶端组装组合模,组合模的拆装方便快捷,提高了现浇中板的施工效率,且周转率高,节省了大量材料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的拆模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中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中组合模去掉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两台图1中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应用于车站现浇中板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

下纵梁、2

立柱、3

上纵梁、4

上横梁、5

第一斜撑件、6

第二斜撑件;7

角撑;8

第一支撑丝杠;9

第二支撑丝杠;10

第一千斤顶;11

第二千斤顶;12

液压泵站;13

钢轨;14

动力减速机;15

支撑千斤顶;16

组合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1至4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7]如图1至图3所示,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包括:台车架体、液压顶升系统、组合模16及行走系统,其中,液压顶升系统设置在台车架体的顶端,组合模16组装在液压顶升系统的顶端作为现浇中板施工的模板,行走系统设置在台车架体的底端用于驱动台车架体移动。组合模16包括平面模、阳角模、阴角模和搭接模,根据施工项目中现浇中板的轮廓选择合适数量和尺寸的平面模、阳角模、阴角模和搭接模并通过若干个连接螺栓拼接形成中板浇筑施工的组合模16。本实施例中平面模的尺寸为1500mm
×
300mm
×
55mm(长
×

×
肋高),阳角模的尺寸为50mm
×
50m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架体;液压顶升系统,设置在所述台车架体的顶端;组合模,组装在所述液压顶升系统的顶端;及行走系统,设置在所述台车架体的底端用于驱动所述台车架体移动;其中,所述台车架体包括下纵梁、立柱、上纵梁、上横梁和第一斜撑件,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下纵梁连接,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上纵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上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撑件的底端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第一斜撑件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液压顶升系统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顶端,所述立柱、上横梁、第一斜撑件和液压顶升系统位于同一竖立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顶升系统包括:多个可调支撑丝杠,分别沿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顶端;多个千斤顶,分别沿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顶端;及液压泵站,与所述多个千斤顶通过液压油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现浇中板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有多个,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上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可调支撑丝杠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丝杠和多个第二支撑丝杠,所述第一支撑丝杠与所述立柱同轴;所述多个千斤顶包括多个第一千斤顶和多个第二千斤顶,所述多个第一千斤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丝杠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千斤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千斤顶、第一支撑丝杠、第一斜撑件和立柱呈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洋李明超刘阿锋鲍先锋吴宁杨康健胡乃光孔祥映尚宇王延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