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厂交通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36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厂交通洞。所述进厂交通洞包括洞底和洞壁,所述进厂交通洞的外周设有喷混凝土层,所述喷混凝土层的底部为所述洞底,所述洞底的上方为所述洞壁,所述洞壁上设有混凝土衬砌,所述洞底上设有碎石层和路面,所述路面贴合于所述碎石层的上端,所述混凝土衬砌和碎石层均与所述喷混凝土层的内侧贴合;且所述路面与所述混凝土衬砌相连;所述进厂交通洞的截面为圆形。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进厂交通洞为TBM掘进设备在地下厂房施工中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断面设计。下厂房施工中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断面设计。下厂房施工中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断面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厂交通洞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进厂交通洞。适于TBM掘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中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设计中,经常在一端设置通风兼安全洞,另一端设置进厂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为地下厂房上层开挖施工通道,运行期则可作为地下厂房的通风及安全逃生通道。进厂交通洞为地下厂房中层、下层开挖施工通道,运行期可直达地下厂房运行层,为地下厂房重要交通通道。
[0003]通风兼安全洞需要满足洞室出渣及双车道要求,其一般采用城门洞型断面。而进厂交通洞不仅要求满足洞室出渣和双车道要求,还需满足地下厂房大件运输的要求。且随着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的大量建设,有些地下厂房埋深达几百米,进厂交通洞长度达2km。而地下厂房常为电站工程施工关键路线,如何安全高效的开挖至地下厂房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厂交通洞,能适应TBM掘进设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进厂交通洞包括洞底和洞壁,所述进厂交通洞的外周设有喷混凝土层,所述喷混凝土层的底部为所述洞底,所述洞底的上方为所述洞壁,所述洞壁上设有混凝土衬砌,所述洞底上设有碎石层和路面,所述路面贴合于所述碎石层的上端,所述混凝土衬砌和碎石层均与所述喷混凝土层的内侧贴合;且所述路面与所述混凝土衬砌相连;所述进厂交通洞的截面为圆形。
[0006]上述方案中,通过设计圆形截面的进厂交通洞,为TBM掘进设备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0007]优选的,所述路面包括第一路面和第二路面,所述第一路面贴合于所述碎石层的上端,所述第二路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路面的上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路面为水泥路面,第二路面为沥青路面。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路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路面的厚度。
[0010]优选的,还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凹陷设于所述碎石层上且临近所述路面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排水沟凹槽的上侧为敞开端,该敞开端与所述路面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水沟自所述进厂交通洞延伸,且所述排水沟位于进厂交通洞的截面的竖向中心线设置。
[0013]优选的,还包括在所述洞壁上凹陷设置的电缆槽。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一、为TBM掘进设备在地下厂房施工中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断面设计;
[0016]二、在洞底的中部布置排水沟,一侧洞壁的边墙上设置电缆槽,有利于充分利用
TBM掘进设备需开挖的空间,进而达到控制设备直径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进厂交通洞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1—喷混凝土;2—混凝土衬砌;3—进厂交通洞限界;4—TBM设备开挖断面轮廓;5—电缆槽;6—第二路面;7—第一路面;8—碎石层;9—电缆沟;10—洞底;11—洞壁;12—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厂交通洞的外周设有喷混凝土层1形成圆形的TBM设备开挖断面轮廓4。所述喷混凝土层1的底部形成洞底10,所述洞底10的上方形成洞壁11。
[0021]近年国内TBM掘进设备高速发展,为加快通风兼安全洞、进厂交通洞施工提供了设备支撑。在进厂交通洞和通风兼安全洞较长的电站中,可采用自通风兼安全洞洞口始发,进厂交通洞接收的TBM掘进施工方案,加快施工。掘进设备直径以满足进厂交通洞功能需要为主。如,进厂交通洞断面大于通风兼安全洞,以进厂交通洞断面尺寸作为控制尺寸选择TBM设备直径的依据。所述TBM设备开挖断面轮廓4不仅需要考虑进厂交通洞净断面要求,还需要考虑喷混凝土层1的支护与混凝土衬砌2的空间。
[0022]所述洞壁11上设有混凝土衬砌2,所述洞底10上设有碎石层8、路面12和排水沟9。所述碎石层8可采用碎石水稳层。
[0023]为了满足进厂交通洞路面要求,路面结构采用两层,具体为:所述路面12包括第一路面7和第二路面6,所述第一路面7贴合于所述碎石层8的上端,所述第二路面6贴合于所述第一路面7的上端。所述混凝土衬砌2和碎石层8均与所述喷混凝土层1的内侧贴合。所述路面12与所述混凝土衬砌2相连。
[0024]所述第一路面7为水泥路面,为施工时的一期路面。所述第二路面6为沥青路面,为施工时的二期路面,主要为工程施工结束后铺设。所述第一路面7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路面6的厚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二路面6上设置第三层路面。
[0025]所述排水沟9凹陷设于所述碎石层8上且临近所述路面12设置,且所述排水沟9凹槽的上侧为敞开端,该敞开端与所述路面12连通。所述排水沟9自所述进厂交通洞延伸,且所述排水沟9位于进厂交通洞的截面的竖向中心线设置。
[0026]在本实施例中,在洞壁11的右侧边墙上凹陷设置有电缆槽5,满足电缆敷设要求。在洞室11的左侧形成有进厂交通洞限界3。限界3为建筑限界,指为保证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的与交通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廓,是根据行车车辆、道路附属设备以及其他服务系统所需空间制定的。在此轮廓内,除行车车辆及与行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外,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以保证净空尺寸要求。
[0027]进厂交通洞根据不同的围岩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岩石条件较好时,可仅采用喷混凝土1支护;岩石条件较差时,则在喷混凝土1中设置钢筋网及型钢拱架支撑,后期采用二次混凝土衬砌2。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厂交通洞,包括洞底(10)和洞壁(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厂交通洞的外周设有喷混凝土层(1),所述喷混凝土层(1)的底部为所述洞底(10),所述洞底(10)的上方为所述洞壁(11),所述洞壁(11)上设有混凝土衬砌(2),所述洞底(10)上设有碎石层(8)和路面(12),所述路面(12)贴合于所述碎石层(8)的上端,所述混凝土衬砌(2)和碎石层(8)均与所述喷混凝土层(1)的内侧贴合;所述路面(12)与所述混凝土衬砌(2)相连;所述进厂交通洞的截面为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厂交通洞,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2)包括第一路面(7)和第二路面(6),所述第一路面(7)贴合于所述碎石层(8)的上端,所述第二路面(6)贴合于所述第一路面(7)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兴军张建国汤刚朱静萍殷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