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34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条扫描线; 多条数据线; 多条共同供电线; 多个象素,对应于所述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部分, 所述多个象素中的一个象素包括: 一个具有连接至所述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条扫描线的第一栅极的第一晶体管; 一个保持从所述多条数据线的其中一条数据线经所述第一晶体管提供的信号的保持电容; 一个具有连接至所述保持电容的第二栅极的第二晶体管;和 一个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由一个有机半导体膜,当一个象素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多条共同供电线的其中对应的一条共同供电线时,该有机半导体膜利用在所述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而发光,所述有机半导体膜被一个堤层包围,并且 所述堤层覆盖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通过使驱动电流流过有机半导体膜而发光的EL(场致发光)元件或LED(发光二极管)元件等的发光元件和控制该发光元件的发光工作的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改进该显示特性用的布局的最优化技术。
技术介绍
已提出了使用EL元件或LED元件等的电流控制型发光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由于该类型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发光元件都是自身发光的,故与液晶显示装置不同,不需要背照光源,此外,还具有视野角依存性少等的优点。图22示出了使用电荷注入型的有机薄膜EL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框图,作为这样的显示装置的一例。在该图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A中,在透明基板上构成了多条扫描线gate、在与这些扫描线gate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sig、与这些数据线sig并列的多条共同供电线com以及与数据线sig和扫描线gate的交叉点对应的象素7。相对于数据线sig,构成了具备移位寄存器、电平移动器、视频线、模拟开关的数据侧驱动电路3。相对于扫描线,构成了具备移位寄存器和电平移动器的扫描侧驱动电路4。此外,每一个象素7中构成了通过扫描线将扫描信号供给栅电极的第1TFT20、保持通过该第1TFT20由数据线sig供给的图象信号的保持电容cap、将由该保持电容cap保持的图象信号供给栅电极的第2TFT30和在通过该第2TFT30与共同供电线com进行导电性连接时由共同供电线com流入驱动电流的发光元件40。即,如图23(A)、(B)中所示,在任一个象素7中都利用2个岛状的半导体膜形成第1TFT20和第2TFT30,通过第1层间绝缘膜51的接触孔将中继电极35导电性地连接到第2TFT30的源-漏区上,通过第2层间绝缘膜52的接触孔将象素电极41导电性地连接到该中继电极35上。该象素电极41的上层一侧层叠了空穴注入层42、有机半导体膜43、对置电极op。在此,对置电极op跨过数据线sig等并遍及多个象素7而形成。再有,通过接触孔将共同供电线com导电性地连接到第2TFT30的源-漏区上。与此不同,在第1TFT20中,导电性地连接到该源-漏区上的电位保持电极st与栅电极31的延伸部分310进行导电性连接。相对于该延伸部分310,在其下层一侧通过栅绝缘膜50对置了半导体膜400,该半导体膜400由导入到其中的杂质而被导电化,故延伸部分310与栅绝缘膜50一起构成了保持电容cap。在此,通过第1层间绝缘膜51的接触孔将共同供电线com导电性地连接到半导体膜400上。因而,由于保持电容cap保持通过第1TFT20由数据线sig供给的图象信号,故即使第1TFT20关断,第2TFT30的栅电极31也保持于相当于图象信号的电位。因此,由于驱动电流由共同供电线com继续流入到发元件40中,故发光元件40继续发光。但是,在上述的显示装置1A中,与液晶显示装置比较,由于必须有第2TFT30和共同供电线com,象素7变窄,故存在不能提高显示品位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改进了在基板上构成的象素和共同供电线com的布局,扩展了象素的发光区域,从而能提高显示的品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在基板上具有多条扫描线;在与该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与该数据线并列的多条共同供电线;以及由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扫描线形成为矩阵状的象素,在该象素的每一个中具有在第1栅电极上通过上述扫描线接受扫描信号的第1薄膜晶体管;保持通过该第1薄膜晶体管由上述数据线供给的图象信号的保持电容;在第2栅电极上接受由该保持电容保持的上述图象信号的第2薄膜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备有机半导体膜,该有机半导体膜在上述象素的每一个中形成的象素电极与相对于该象素电极的对置电极的层间并在上述象素电极通过上述第2薄膜晶体管与上述共同供电线进行导电性连接时,利用在上述象素电极与上述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而发光,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共同供电线的两侧配置象素,上述驱动电流在该象素与该共同供电线之间通过,上述数据线通过对于该象素来说与上述共同供电线相对的一侧。即,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以数据线、与其连接的象素组、1条共同供电线、与其连接的象素组、和将象素信号供给该象素组的数据线为1个单位,将其在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重复地排列,故用1条共同供电线来驱动2列部分的象素。因而,由于与在1列的象素组的每一个中形成共同供电线的情况相比可使共同供电线的形成区域变窄,故可相应地扩展象素的发光区域。于是,可提高亮度、对比度等的显示性能。在以这种方式构成时,例如在以夹住上述共同供电线的方式而配置的2个象素之间,最好将上述第1薄膜晶体管、上述第2薄膜晶体管和上述发光元件以该共同供电线为中心配置成线对称。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在沿上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邻接的任一象素之间使上述有机半导体膜的形成区域的中心的间距相等。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构成,则在从喷墨头喷出有机半导体膜的材料以形成有机半导体膜方面是较为方便的。即,由于有机半导体膜的形成区域的中心的间距相等,故从喷墨头以相等的间隔喷出有机半导体膜的材料即可。由此,喷墨头的移动控制机构变得简单,同时也提高了位置精度。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有机半导体膜的形成区域被比上述有机半导体膜厚的绝缘膜构成的堤(bank)层包围,同时这样来构成该堤层,使其以相同的宽度尺寸来覆盖上述数据线和上述共同供电线。如果这样来构成,则由于在用喷墨法形成有机半导体膜时堤层防止有机半导体膜向周围溢出,故可在预定区域内形成有机半导体膜。此外,由于该堤层以相同的宽度尺寸来覆盖上述数据线和上述共同供电线,故在沿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邻接的任一个象素之间使上述有机半导体膜的形成区域的中心的间距相等方面是合适的。在此,对置电极至少在象素区域上的大致整个面上、或者以条状遍及很宽的区域而形成,它处于与数据线对置的状态。因而,在原有的状态下,相对于数据线而产生大的寄生电容。但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数据线与对置电极之间介入了堤层,故可防止在与对置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寄生到数据线上。其结果,由于可降低数据侧驱动电路的负载,故可谋求降低功耗或提高显示工作的速度。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在相对于上述象素相当于通过上述共同供电线的相对一侧的2条数据线之间的位置上形成布线层。如果2条数据线并列,则存在这些数据线之间发生串扰(crosstalk)的担心。但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2条数据线之间通过另外的布线层,故通过在图象的至少1个水平扫描期间内将这样的布线层置于固定电位,可防止上述的串扰。此时,在上述多条数据线中,最好在相邻的2条数据线之间以相同的定时进行图象信号的取样。如果这样来构成,则由于在2条数据线之间取样时的电位变化同时发生,故可更可靠地防止在这些数据线之间发生串扰。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在上述驱动电流通过象素与相同的上述共同供电线之间的多个象素中包含数目大致相同的利用极性反转的驱动电流进行上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的2种象素。如果这样来构成,则从共同供电线流到象素的驱动电流和从象素流到共同供电线的驱动电流被抵消,可减小流到共同供电线的驱动电流。因而,由于可相应地使共同供电线变细,故可扩展相对于屏外形的显示面积。此外,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条共同供电线;多个象素,对应于所述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部分,所述多个象素中的一个象素包括一个具有连接至所述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条扫描线的第一栅极的第一晶体管;一个保持从所述多条数据线的其中一条数据线经所述第一晶体管提供的信号的保持电容;一个具有连接至所述保持电容的第二栅极的第二晶体管;和一个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由一个有机半导体膜,当一个象素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多条共同供电线的其中对应的一条共同供电线时,该有机半导体膜利用在所述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而发光,所述有机半导体膜被一个堤层包围,并且所述堤层覆盖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条共同供电线;多个象素,对应于所述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部分,所述多个象素中的一个象素包括一个具有连接至所述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条扫描线的第一栅极的第一晶体管;一个保持从所述多条数据线的其中一条数据线经所述第一晶体管提供的信号的保持电容;一个具有连接至所述保持电容的第二栅极的第二晶体管;和一个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由一个有机半导体膜,当一个象素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多条共同供电线的其中对应的一条共同供电线时,该有机半导体膜利用在所述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而发光,所述有机半导体膜被一个堤层包围,所述一条数据线通过对于所述一个象素来说与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相对的一侧,并且所述堤层覆盖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处于所述一个象素和另一个象素之间。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象素中的第一晶体管和所述另一个象素中的第一晶体管、所述一个象素中的第二晶体管和所述另一个象素中的第二晶体管以及所述一个象素中的发光元件和所述另一个象素中的发光元件分别线对称地相对于所述对应的共同供电线设置。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象素包括一组象素,其中每一个象素具有一个沿所述扫描线的其中之一设置的发光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德郎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