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16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ABS电磁阀领域,公开了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其集成的快放阀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包括底座和形成在底座上的第二进气口,底座和下阀体固定连接,底座的内侧面与下阀体之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开关膜片,第二气腔布置在第一气腔的周围;下阀体上开设置有用于和驻车腔连通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气腔和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一气腔和设置在下阀体上的排气口连通。该阀体具有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成本低等优点。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ABS电磁阀领域,尤其涉及了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快放阀应用于汽车ABS,是用来调节输入和输出压力的比值使在较低的制动减速度时,减少前轴的制动气压.避免前轮制动时抱死,从而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现有技术中的ABS系统中,通常是快放阀与两个ABS电磁调节阀之间通过尼龙管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的缺陷在于增加了漏气风险,并在管路布置和安装方面占用的空间较大,便捷性较差。
[0003]申请人在2017年10月11日申请了中国专利2020211723310“一种后桥控制模块的阀系统及集成式后桥制动模块”,其将两个出气通道分别与汽车的左右制动气室相连,利用减压电磁阀和保压电磁阀对减压膜片机构和保压膜片机构的通断的控制,可实现升压过程、保压过程和减压过程的控制,能够满足汽车制动控制的要求,并具有结构紧凑、响应时间快和轻量化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实现ABS防抱死功能,ASR坡道辅助功能,及防驻车制动和行车制动制动叠加功能等。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驻车快放阀以及驻车腔出气口仍让采用单独的零部件进行设计,仍然采用尼龙管连接增加了漏气风险,所以本申请根据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后桥控制模块不能集成驻车快放阀以及驻车腔出气口等缺点,提供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控制口以及ABS电磁阀模块,上阀体内还设置有继动阀模块,第一进气口和ABS电磁阀模块通过继动阀模块的通断状态实现气路连通或者断开,控制口的压缩空气用于控制继动阀模块的打开或关闭;还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动建压结构,主动建压结构包括阀腔,阀腔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阀腔内设置有控制阀芯总成,控制阀芯总成的周围设置有控制线圈总成,阀腔靠近控制口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活塞,控制活塞与阀腔的内壁围成F腔,F腔和第一进气口连通,控制活塞的一端与控制阀芯总成的端部形成进气c阀口,控制活塞的另一端安装有活塞套,控制活塞和活塞套之间形成G腔,进气c阀口可控制F腔和G腔的连通及断开,控制线圈总成控制控制阀芯总成的运动从而实现进气c阀口的打开和关闭;控制活塞与活塞套为滑动连接,活塞套的外部与连接控制口的气路H通道之间形成进气e阀口,活塞套包括包覆圈,包覆圈和活塞套的外壁之间形成进气d阀口,阀腔内设置有H腔,H腔和F腔通过设置在控制活塞上的密封圈隔开,进气d阀口控制G腔和H腔的连通,进气e阀口控制H腔和控制口的连通和断开;进气d阀口打开时,进气e阀口关闭;H腔内通过设置L通道与控制口
连通;
[0008]下阀体位于上阀体的下侧,下阀体上安装有快放阀结构,快放阀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包括底座和形成在底座上的第二进气口,底座和下阀体固定连接,底座的内侧面与下阀体之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开关膜片,安装腔内的下阀体端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上开设有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第二气腔布置在第一气腔的周围;第二进气口输入压缩空气,开关膜片向第一气腔方向变形隔断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连通,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气腔连通;第二进气口断开进气,第二气腔的压缩空气时间在开关膜片的内侧,开关膜片向第二进气口方向变形隔断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气腔的连通,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连通;下阀体上开设置有用于和驻车腔连通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气腔和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一气腔和设置在下阀体上的排气口连通。
[0009]作为优选,安装面上设置有沉槽,开关膜片安装在沉槽内,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开设在沉槽的底面上。
[0010]作为优选,第一气腔内安装有第一套体,第一套体的一端抵触在开关膜片的中部,第二进气口内设置可透气的支撑套架,支撑套架的中部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抵触在开关膜片中部的另一个侧面。
[0011]作为优选,底座的内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上设置有环状的凸环,凸环和开关膜片之间形成可控制第二气腔、第二进气口之间通断的第一进气阀口。
[0012]作为优选,第一套体的内侧形成可透气的抵触架,抵触架的端部抵触在开关膜片的中部,第一套体靠近第二进气口的端部环形边沿与开关膜片形成用于控制第一气腔、第二气腔通断的第二进气阀口。
[0013]作为优选,底座内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沉槽位于环形槽内侧,环形槽内装配有密封垫,密封垫密封在沉槽周围的安装面上。
[0014]作为优选,上阀体内设置有腔体,继动阀机构安装在钳体内,腔体内设置有水平的隔板,隔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的中部均设置有贯穿的通道,第二阀座位于第一阀座的内侧,第二阀座上安装有阀门总成,第一阀座的内侧安装有限位座,第一阀座的外壁和阀体的内壁形成A腔,限位座和阀门总成的上端形成第三阀口,第三阀口控制第一进气口和A腔的通断,第一继动阀结构包括活塞,活塞活动安装在第一阀座的上方,活塞的下端与阀门总成的中部形成第四阀口,阀门总成的中部具有气路通道,气路通道连通排气口,第四阀口控制A腔和排气口的通断,控制口的压缩空气可通过L通道作用在活塞的上腔,并推动活塞下移关闭第四阀口,当压力满足时,可克服阀门总成的回弹力继续推动阀门总成打开第三阀口;A腔和ABS电磁阀模块连通。
[00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集成模块实现了轻量化设计;而且结构紧凑;响应时间提升;给管路布置与安装方面提供便利;节约了零部件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其能够实现主动建压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图3的放大图。
[0021]图5是图1的剖视图。
[0022]图6是图2的剖视图。
[0023]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上阀体、2—下阀体、3—排气口、4—控制口、5—继动阀模块、6—快放阀结构、7—安装座、8—底座、12—第二进气口、10—安装腔、11—第一进气口、13—开关膜片、14—安装面、15—第一气腔、16—第二气腔、21—第一出气口、22—第二出气口、23—第三出气口、24—第四出气口、25—第一套体、26—支撑套架、27—支撑块、28—凸环、29—第一进气阀口、30—第二进气阀口、31—抵触架、32—密封垫、33—隔板、34—第一阀座、35—第二阀座、36—阀门总成、37—限位座、38—A腔、39—活塞、40—第三阀口、41—第四阀口、42—A通道、43—B通道、44—C腔、45—E腔、46—膜片总成、47—B腔、48—D腔、49—C通道、50—D通道、51—电磁阀模块、60—阀腔、61—端盖、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驻车快放阀结构的集成式后桥控制模块,包括上阀体(1)和下阀体(2),其特征在于:上阀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控制口(4)以及ABS电磁阀模块(51),上阀体(1)内还设置有继动阀模块(5),第一进气口(11)和ABS电磁阀模块(51)通过继动阀模块(5)的通断状态实现气路连通或者断开,控制口(4)的压缩空气用于控制继动阀模块(5)的打开或关闭;还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动建压结构,主动建压结构包括阀腔(60),阀腔(60)的一端通过端盖(61)密封,阀腔(60)内设置有控制阀芯总成(62),控制阀芯总成(62)的周围设置有控制线圈总成(63),阀腔(60)靠近控制口(4)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活塞(64),控制活塞(64)与阀腔(60)的内壁围成F腔(65),F腔(65)和第一进气口(11)连通,控制活塞(64)的一端与控制阀芯总成(62)的端部形成进气c阀口(66),控制活塞(64)的另一端安装有活塞套(68),控制活塞(64)和活塞套(68)之间形成G腔(67),进气c阀口(66)可控制F腔(65)和G腔(67)的连通及断开,控制线圈总成(63)控制控制阀芯总成(62)的运动从而实现进气c阀口(66)的打开和关闭;控制活塞(64)与活塞套(68)为滑动连接,活塞套(68)的外部与连接控制口(4)的气路H通道之间形成进气e阀口(69),活塞套(68)包括包覆圈(70),包覆圈(70)和活塞套(68)的外壁之间形成进气d阀口(71),阀腔(60)内设置有H腔(72),H腔(72)和F腔(65)通过设置在控制活塞(64)上的密封圈隔开,进气d阀口(71)控制G腔(67)和H腔(72)的连通,进气e阀口(69)控制H腔(72)和控制口(4)的连通和断开;进气d阀口(71)打开时,进气e阀口(69)关闭;H腔(72)内通过设置L通道(74)与控制口(4)连通;下阀体(2)位于上阀体(1)的下侧,下阀体(2)上安装有快放阀结构(6),快放阀结构(6)包括安装座(7),安装座(7)包括底座(8)和形成在底座(8)上的第二进气口(12),底座(8)和下阀体(2)固定连接,底座(8)的内侧面与下阀体(2)之间形成安装腔(10),安装腔(10)内设置有开关膜片(13),安装腔(10)内的下阀体(2)端面为安装面(14),安装面(14)上开设有第一气腔(15)和第二气腔(16),第二气腔(16)布置在第一气腔(15)的周围;第二进气口(12)输入压缩空气,开关膜片(13)向第一气腔(15)方向变形隔断第一气腔(15)和第二气腔(16)的连通,第二进气口(12)和第二气腔(16)连通;第二进气口(12)断开进气,第二气腔(16)的压缩空气时间在开关膜片(13)的内侧,开关膜片(13)向第二进气口(12)方向变形隔断第二进气口(12)和第二气腔(16)的连通,第一气腔(15)和第二气腔(16)连通;下阀体(2)上开设置有用于和驻车腔连通的第一出气口(21)和第二出气口(22),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强赵立城胡斐姚玉丽丁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