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83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单元、第一管道单元、第一集尘单元、第一过滤单元、第二管道单元、冷凝单元、第三管道单元、第一热交换单元、第一加热单元和第四管道单元,烘干单元、第一管道单元、第二管道单元、冷凝单元、第三管道单元形成第一气体通路,烘干单元、第一管道单元、第四管道单元形成第二气体通路,第一气体通路的气体的含水量、粉尘含量降低,第二气体通路的气体的粉尘含量降低。其优点在于,设置可拆卸地第一集尘单元和第一过滤单元,收集粉尘,避免粉尘在第一管道单元的内部四处飘散,并返回至烘干单元,减少烘干单元的粉尘含量和含水量,降低烘干单元的烘干压力、提高烘干单元的烘干效率。提高烘干单元的烘干效率。提高烘干单元的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自封闭连续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加工完的金属件进行烘干时,由于打磨、清洗后的金属件会带有一定的粉尘和水分,导致在烘箱内部会积累一定的水和粉尘,影响烘干效率,导致烘干负载增加、能效低、不环保,金属件的烘干效果也比较差。
[000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烘干效率低、烘干效果差、烘干负载增加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烘干效率低、烘干效果差、烘干负载增加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包括:
[0007]烘干单元;
[0008]第一管道单元,所述第一管道单元与所述烘干单元连通;
[0009]第一集尘单元,所述第一集尘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
[0010]第一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内部;
[0011]第二管道单元,所述第二管道单元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下游;
[0012]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0013]第三管道单元,所述第三管道单元分别所述冷凝单元、所述烘干单元连通;
[0014]第一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单元、所述第三管道单元连接;
[0015]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单元,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下游;
[0016]第四管道单元,所述第四管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所述烘干单元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下游。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8]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
[001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0]第二集尘单元,所述第二集尘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
[0021]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集尘单元的内部。
[00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3]第二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连通,并位于所述第
一管道单元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的连通位置的上游和/或下游。
[002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的连通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上游和/或下游。
[00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包括:
[0026]第三换热元件,所述第三换热元件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连通;
[0027]储液元件,所述储液元件与所述第三换热元件连通;
[0028]第一管元件,所述第一管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元件、所述储液元件连通;
[0029]第二管元件,所述第二管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元件、所述储液元件连通;
[0030]流量控制元件,所述流量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元件或所述第二管元件。
[00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元件为流量泵或流量阀。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单元包括:
[0033]冷凝元件,所述冷凝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单元连通;
[0034]集液元件,所述集液元件与所述冷凝元件连通。
[00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包括:
[0036]第一换热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单元的内部;
[0037]第二换热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元件的内部;
[0038]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元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管道单元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三管道单元连通。
[003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元件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元件的轴线方向形成夹角。
[004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41]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和/或所述第三管道单元和/或所述第四管道单元。
[0042]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43]本技术的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设置可拆卸地第一集尘单元和第一过滤单元,收集粉尘,避免粉尘在第一管道单元的内部四处飘散,并返回至烘干单元,减少烘干单元的粉尘含量和含水量,降低烘干单元的烘干压力、提高烘干单元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的剖面图(一);
[004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集尘单元的示意图;
[0046]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凝单元的示意图;
[0047]图4A~4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热交换单元的示意图;
[0048]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的剖面图(二);
[0049]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的剖面图(三);
[0050]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集尘单元的示意图;
[0051]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热交换单元的示意图。
[0052]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烘干单元;20、第一管道单元;30、第一集尘单元;40、第一
过滤单元;50、第二管道单元;60、冷凝单元;61、冷凝元件;62、集液元件;70、第三管道单元;80、第一热交换单元;81、第一换热元件;82、第二换热元件;90、第一加热单元;100、第四管道单元;110、风机单元;120、第二集尘单元;130、第二过滤单元;140、第二加热单元;150、第二热交换单元;151、第三换热元件;152、储液元件;153、第一管元件;154、第二管元件;155、流量控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56]实施例1
[0057]本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单元10、第一管道单元20、第一集尘单元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单元;第一管道单元,所述第一管道单元与所述烘干单元连通;第一集尘单元,所述第一集尘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第一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内部;第二管道单元,所述第二管道单元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下游;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第三管道单元,所述第三管道单元分别所述冷凝单元、所述烘干单元连通;第一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单元、所述第三管道单元连接;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单元,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单元的下游;第四管道单元,所述第四管道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所述烘干单元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单元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尘单元,所述第二集尘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集尘单元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二热交换单元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单元与所述第四管道单元的连通位置的上游和/或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封闭式连续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令陈家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星吉仪金属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