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80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包括安装座、跺压组件、翻边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跺压组件和翻边组件分别由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提供动力;跺压组件包括跺压片、第一跺压块和第二跺压块,跺压片设置在第一跺压块和第二跺压块上,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跺压块和第二跺压块互相靠近或者远离,使跺压片围成的跺压口尺寸变小或者变大;翻边组件包括翻折管、固定块和第一气缸,翻折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沿轴向贯通设置,线缆呈递进式送入跺压组件中,跺压后使线缆端部的屏蔽网扩张,第一气缸驱动内管使其上的定位槽与线缆端部相嵌合,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翻边管的外管将屏蔽网完全翻折。网完全翻折。网完全翻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屏蔽电缆是使用金属网状编织层把信号线包裹起来的传输线,编织层一般是红铜或者镀锡铜。对于屏蔽系统而言,单单有了一层金属屏蔽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将屏蔽层完全良好地接地,这样才能把干扰电流有效地导入大地。实际施工时,屏蔽系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由于屏蔽系统对接地的苛刻要求,极容易造成接地不良,比如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位不均衡等,这样在传输系统的某两点间便会产生电位差,进而产生金属屏蔽层上的电流,造成屏蔽层不连续,破坏其完整性。为了保证屏蔽层的有效接地,需要先将屏蔽层翻折180
°
,再使用压接端子将屏蔽层固定在屏蔽层上。
[0003]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包括安装座、跺压组件、翻边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跺压组件和所述翻边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分别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提供动力;
[0006]所述跺压组件包括跺压座和跺压片,所述跺压座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的第一跺压块和第二跺压块,所述跺压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跺压块和所述第二跺压块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跺压块和所述第二跺压块互相靠近或者远离,使所述跺压片围成的跺压口尺寸变小或者变大;
[0007]所述翻边组件包括翻折管、固定块和第一气缸,所述翻折管的轴心与所述跺压口对应设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沿轴向贯通设置,所述翻折管的外管和所述第一气缸沿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块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驱动所述内管沿轴向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基座和竖直框架,所述竖直框架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座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跺压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竖直框架上,所述翻边组件对应所述跺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座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框架设置为矩形框架,在其内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跺压座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001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跺压座螺接并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跺压块和所述第二
跺压块螺接;
[0012]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滑轨和固定座,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滑轨均固定在所述水平基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丝杆螺接,所述翻边组件通过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第二滑轨均与所述翻折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并带动所述固定座移动,进而驱动所述翻折管朝向跺压口靠近或者远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沿所述翻折管的轴向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块的通孔与所述内管相连。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管靠近所述跺压组件的一端沿其轴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线缆端部相适应。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管靠近所述跺压组件一端的内壁设置为收拢结构,且沿轴向朝向开口端逐渐收拢。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在本申请中,当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跺压块和第二跺压块相互靠近时,使设置在第一跺压块和第二跺压块上的跺压片形成的正多边形跺压口朝中心收拢,使线缆端部的屏蔽网扩张;
[0020]通过正多边形跺压口的设置,增加了屏蔽网自由端扩张时的受力点,使得在圆周方向均匀受力,从而提高了屏蔽网的扩张效果,再通过翻边管将扩张起的屏蔽网翻折至180
°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缆跺压翻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缆跺压翻边装置的背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缆跺压翻边装置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跺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缆跺压翻边装置的侧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缆跺压翻边装置的剖视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翻边组件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1、安装座;11、水平基座;12、竖直框架;13、第一滑轨;2、跺压组件;21、跺压座;211、第一跺压块;212、第二跺压块;22、跺压片;3、翻边组件;31、翻折管;311、外管;312、内管;313、定位槽;32、固定块;33、第一气缸;4、第一驱动组件;41、第一电机;42、第一丝杆;5、第二驱动组件;51、第二电机;52、第二丝杆;53、第二滑轨;54、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 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包括安装座1、跺压组件2、翻边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4和第二驱动组件5,跺压组件2和翻边组件3均设置在安装座1上,且分别由第一驱动组件4和第二驱动组件5提供动力;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跺压组件(2)、翻边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4)和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跺压组件(2)和所述翻边组件(3)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分别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提供动力;所述跺压组件(2)包括跺压座(21)和跺压片(22),所述跺压座(2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的第一跺压块(211)和第二跺压块(212),所述跺压片(22)设置在所述第一跺压块(211)和所述第二跺压块(212)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驱动所述第一跺压块(211)和所述第二跺压块(212)互相靠近或者远离,使所述跺压片(22)围成的跺压口尺寸变小或者变大;所述翻边组件(3)包括翻折管(31)、固定块(32)和第一气缸(33),所述翻折管(31)的轴心与所述跺压口对应设置,包括外管(311)和内管(312),所述外管(311)沿轴向贯通设置,所述翻折管(31)的外管(311)和所述第一气缸(33)沿轴向固定在所述固定块(32)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33)的输出轴驱动所述内管(312)沿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包括水平基座(11)和竖直框架(12),所述竖直框架(12)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座(11)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跺压组件(2)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设置在所述竖直框架(12)上,所述翻边组件(3)对应所述跺压组件(2)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座(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跺压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框架(12)设置为矩形框架,在其内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13),所述跺压座(21)与所述第一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向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