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的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897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多个并联分布的热管复合式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截止阀;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热管复合式换热器组成热泵系统。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包括普通室外换热器和除霜热管换热器;其中,除霜热管换热器包括集液管、过冷管、U形热管以及截止阀;室外换热器中间嵌入U形热管,U形热管的下端通过截止阀连通集液管,在集液管内设有过冷管;在室外换热器中充注气态制冷剂,在除霜热管换热器中充注第二制冷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少了室外换热器中制冷剂因模式切换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整个热泵系统的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民用建筑物供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推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减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中,空气源热泵是非常有效的替代方案。热泵由于夏季可以制冷,冬季可以提供热量,操作方便而被广泛使用。使用热泵在夏季进行制冷尚可,当冬季制热时,特别是在低温高湿地区,热泵室外换热器结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0003]目前,家用小型空气源热泵一般采用逆循环除霜方式,通过四通换向阀的切换,供热停止并以牺牲部分有用能为代价实现化霜和除霜。但对于大中型空气源热泵,供热能力随负荷的调节灵活度不高,系统热惰性过大,冷热流体混合热量损失不能忽视,传统的采用四通阀换向的除霜方法,不能适用大中型空气源热泵。
[0004]同时,在供暖系统中,工质液体流出冷凝器时温度较高,而室外气温在供暖期内一直较低,其中蕴藏着丰富且可免费利用的自然冷源。因此,合理利用高压工质液体与室外空气的巨大温差,使工质液体进入膨胀装置前产生较大的过冷,将工质液体过冷与蒸发器除霜相结合,可进一步有效减少热泵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整个热泵系统的能效水平和稳定性。
[0005]专利CN 205079308 U提出了一种利用大气自然冷源增大工质液体过冷度的供暖用热泵系统,该系统能够利用大气自然冷源来增大液体过冷度,并利用液体过冷的热量对蒸发器进行除霜。但在使用中发现此系统存在如下问题:1、系统采用阀门较多,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影响较大;2、化霜过程阀门切换针对的是主路的液体,同一换热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角色轮换中,内部制冷剂反复混合及再分配,建立新的平衡,此过程造成了非常大的能量损失,并使得系统的能效水平降低幅度大。
[0006]本技术将在专利CN 205079308 U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其改进措施,采用显著不同的技术路线。使用热管复合式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不需要主路的制冷剂流过而只抽取其热量,在不停止供热的情况下实现室外换热器除霜,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系统的能量损失。
[0007]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在上述问题,即冬季供暖时,传统除霜对系统稳定性和热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对现有热泵换热器以及热泵系统除霜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热泵供热舒适性差、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在系统中,当室外换热器13未结霜时,系统正常运行;当室外换热器13结霜后,集液管14中的过冷管15过冷加热第二制冷剂,并通过控制截止阀12使其进
入U形热管16,为结霜后停止运行的室外换热器13进行轮换除霜且不停止供热;该系统在不停止供热的前提下实现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过冷除霜,并且有效减少了室外换热器13中制冷剂因模式切换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整个热泵系统的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3、多个并联分布的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节流装置5和截止阀(6、7、8、9、10);其中,压缩机1的出口与四通阀2相连,四通阀2与室内换热器3进口,室内换热器3出口通过不同截止阀(6、7、8

2、9

2、10

2)分别与多个并联分布的节流装置5进口以及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相连,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出口通过截止阀(8

1、9

1、10

1)与四通阀2相连,四通阀2与压缩机1进口相连;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3、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和节流装置5组成热泵系统;
[0011]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包括普通室外换热器13和除霜热管换热器11;其中,除霜热管换热器11包括集液管14、过冷管15、U形热管16以及截止阀12;室外换热器13中间嵌入U形热管16,U形热管16的下端通过截止阀12连通集液管14,在集液管14内设有过冷管15。室内换热器3通过截止阀7与集液管14中的过冷管15进口相连,过冷管15出口与节流装置5所在管路相连,节流装置5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3进口相连,室外换热器13出口与四通阀2相连;在室外换热器13中充注气态制冷剂,在除霜热管换热器11中充注第二制冷剂。
[0012]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制冷剂为R134a、R22、R410A、R1234yf、R1234ze氟利昂类工质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第二制冷剂为氟利昂、自然工质溶液或水溶液等的其中一种。
[0013]作为优选,U形热管16、过冷管15和集液管14均采用铜、铝、不锈钢、铸铁金属材料制成;其中,集热管14外覆盖隔热层。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3、多个并联分布的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节流装置5和截止阀(6、7、8、9、10)。其主要技术点包括:一方面,该系统在不停止供热的前提下实现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轮换过冷除霜。通过截止阀12的切换,将集热管14中过冷管15过冷放出的热量加热第二制冷剂,使得结霜后的室外换热器13通过第二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依次进行除霜;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不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情况下进行除霜,且不需要安装多余的装置。另一方面,采用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代替传统换热器,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制冷剂流入室外换热器13吸热;当系统切换为除霜模式时,制冷剂流入集热管14中的过冷管15内过冷放热,从而加热集热管14中的第二制冷剂,再通过截止阀12使其进入U形热管16对室外换热器13进行放热除霜,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减少了制冷剂因模式切换温度变化过大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整个热泵系统的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热管复合式换热器的结构三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的4个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并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及其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3、三个并联分布的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节流装置5和截止阀(6、7、8、9、10);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包括普通室外换热器13和除霜热管换热器11,其中,除霜热管换热器11包括集液管14、过冷管15和U形热管16以及截止阀12;U形热管16嵌入室外换热器13中,并在其下端通过截止阀12连通集液管14,集液管14内设有过冷管15。
[0022]其中,压缩机1的出口与四通阀2相连,四通阀2与室内换热器3进口相连,室内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复合式换热器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3)、多个并联分布的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节流装置(5)和截止阀;其中,压缩机(1)的出口与四通阀(2)相连,四通阀(2)与室内换热器(3)进口,室内换热器(3)出口通过截止阀分别与多个并联分布的节流装置(5)进口以及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相连,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出口通过截止阀与四通阀(2)相连,四通阀(2)与压缩机(1)进口相连;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3)、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和节流装置(5)组成热泵系统;热管复合式换热器(4)包括室外换热器(13)和除霜热管换热器(11);其中,除霜热管换热器(11)包括集液管(14)、过冷管(15)、U形热管(16)以及截止阀(12);室外换热器(13)中间嵌入U形热管(16),U形热管(16)的下端通过截止阀(12)连通集液管(14),在集液管(14)内设有过冷管(15);室内换热器(3)通过截止阀与集液管(14)中的过冷管(15)进口相连,过冷管(15)出口与节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树学刘福生马国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