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送管道和泵送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87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送管道和泵送车辆,包括:输送缸、分配阀、转塔输出管、多个变径管和同径输送直管。输送缸与分配阀入口端连接,分配阀的出口端与转塔输出管连通;多个变径管其位于分配阀与转塔输出管之间并依次连通,且变径管靠近分配阀的入口端的内径大于其靠近转塔输出管的出口端的内径;同径输送直管位于相邻两个变径管之间且与相邻两个变径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送管道,通过在同一泵送管道中依次设置多个变径管来连接输送缸和转塔输出管,并在变径管之间设置同径输送直管,采用同径输送直管作为相邻变径管的导管,使得混凝土整个输送过程中,相邻变径管之间的同径输送直管作为变径管的缓冲,减少变径太快造成的管道压损。太快造成的管道压损。太快造成的管道压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送管道和泵送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送管道和泵送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泵送车辆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通常情况下,泵体都是被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之后在再装备可伸缩或者是可曲折的料杆,由此组成泵送车辆。泵送车辆是利用车上的料杆和同径输送直管,将混凝土输送到一定的高度和距离。
[0003]随着机制砂混凝土的推广,混凝土流动性、包裹性等混凝土基本性能变差,造成泵送设备压力越来越高,泵送管道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泵送管道变径太快极易造成泵送管道开裂以及混凝土在泵送管道内离析,泵送管道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送管道和泵送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泵送管道变径太快易造成泵送管道开裂以及混凝土在泵送管道内离析,泵送管道堵塞等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送管道,包括:
[0006]输送缸、分配阀和转塔输出管,所述输送缸与所述分配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分配阀的出口端与所述转塔输出管连通;以及
[0007]多个变径管,其位于所述分配阀与所述转塔输出管之间并依次连通,且变径管靠近分配阀的入口端的内径大于其靠近所述转塔输出管的出口端的内径;
[0008]其中,还包括同径输送直管,所述同径输送直管位于相邻两个变径管之间且与相邻两个变径管连通,所述同径输送直管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变径管的相邻端的内径相同,所述同径输送直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塔输出管的内径。
[0009]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多个所述变径管包括:
[0010]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分配阀连通,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同径输送直管的入口端连通;
[0011]第二变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同径输送直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转塔输出管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同径输送直管包括:
[0013]第一同径直管,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连通;
[0014]第二同径直管,所述第二同径直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同径直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入口端连通。
[0015]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第一同径直管和所述第一变径管呈角度设置,所述泵送管道还包括:第一弯头;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弯头与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同径直管的直径。
[0017]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第一同径直管和所述第二同径直管呈角度设置,所述泵送管道还包括:第二弯头;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弯头与所述第二同径直管的入口端连通。
[0018]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入口端直径。
[0019]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变径管均为变径锥管。
[0020]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管道,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入口端直径为170

180mm,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直径为145

155mm,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入口端直径为145

155mm,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出口端直径为120

130mm。
[002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泵送车辆,包括:底盘和固定转塔,所述固定转塔安装在底盘上;
[0022]所述泵送管道,所述泵送管道位于底盘上,且泵送管道的转塔输出管安装在固定转塔上。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管道和泵送车辆,设有输送缸、分配阀、转塔输出管、多个变径管和同径输送直管,通过在同一泵送管道中依次设置多个变径管来连接输送缸和转塔输出管,并在变径管之间设置同径输送直管,采用同径输送直管作为相邻变径管的导管,使得混凝土整个输送过程中,相邻变径管之间的同径输送直管作为变径管的缓冲,能够减少由于变径太快造成的管道压损过大的问题,以此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对泵送设备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现有的泵送车辆的侧视图;
[0026]图2是现有的泵送车辆的俯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送车辆的侧视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送车辆的俯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泵送管道;
ꢀꢀꢀꢀꢀꢀꢀꢀꢀ
11、第一变径管;
ꢀꢀꢀꢀꢀꢀ
12、第一弯头;
[0031]13、第二变径管;
ꢀꢀꢀꢀꢀꢀ
15、第二弯头;
ꢀꢀꢀꢀꢀꢀꢀꢀ
17、转塔输出管;
[0032]18、分配阀;
ꢀꢀꢀꢀꢀꢀꢀꢀꢀꢀ
19、同径输送直管;
ꢀꢀꢀꢀ
191、第一同径直管;
[0033]192、第二同径直管;
ꢀꢀꢀ
2、底盘;
ꢀꢀꢀꢀꢀꢀꢀꢀꢀꢀꢀꢀꢀ
3、固定转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现有大部分泵送管道均采用传统的布管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该泵送车辆设有泵送管道1,泵送管道1设有与进气管连通的输送缸和分配阀18,进气管(S管)通过铰链弯管与第一变径管1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变径管11的出口端通过第一弯头12与第二变径管13连通,第二变径管13依次通过第一同径直管191、第二弯头15、第二同径直管192与转塔输出管17连通。
[0036]其中,第一变径管11的入口端直径为175mm,第一变径管11的出口端直径为150mm。第一弯头12的直径为150mm。第二变径管13的入口端直径为150mm,第二变径管13的出口端直径为125mm,第一同径直管191、第二弯头15和第二同径直管192的直径均为125mm。
[0037]由于第一变径管11直接通过第一弯头12与第二变径管13连通,使得在输送过程中第一变径管11和第二变径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缸、分配阀和转塔输出管,所述输送缸与所述分配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分配阀的出口端与所述转塔输出管连通;以及多个变径管,其位于所述分配阀与所述转塔输出管之间并依次连通,且所述变径管靠近所述分配阀的入口端的内径大于其靠近所述转塔输出管的出口端的内径;其中,还包括同径输送直管,所述同径输送直管位于相邻两个变径管之间且与相邻两个变径管连通,所述同径输送直管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变径管的相邻端的内径相同,所述同径输送直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塔输出管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变径管包括: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分配阀连通,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同径输送直管的入口端连通;第二变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同径输送直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转塔输出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径输送直管包括:第一同径直管,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出口端连通;第二同径直管,所述第二同径直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同径直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入口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径直管和所述第一变径管呈角度设置,所述泵送管道还包括:第一弯头;所述第一同径直管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政钢余泉旭吴益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