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承装变压器的油箱本体,油箱本体为矩形体,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套设于油箱本体外并与油箱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储水箱的侧壁围绕在油箱本体外,储水箱内设置有围绕于油箱本体外的阻隔壁,阻隔壁将油箱本体与储水箱之间的空间划分成相互独立的冷水区和热水区,冷水区靠近油箱本体设置,储水箱外设置有与冷水区连通的进水口和与热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油箱本体内设置有多组沿储水箱深度方向布置的换热管,多组换热管的一端均与冷水区连通且另一端均穿过阻隔壁而与热水区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散热缓慢且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慢且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慢且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变压器油是石油类的液体,有燃烧的可能性,环保方面有缺点。但由于变压器油具有价格低廉和绝缘性能优良等特点,绝大多数的电力变压器仍使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冷却介质。使用变压器油进行绝缘冷却的变压器设备称为油浸式变压器。
[0003]油浸式变压器常用散热片结构进行辅助散热,常见的油浸式变压器常用散热片一般是与油箱内腔相通,采用焊接的安装方式,安装制造工序复杂,散热片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在密闭的环境下,散热片之间的空气流动慢,或是在高温的环境下,散热片散发热量的速度慢,前述两种情况均会造成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低,不能满足油浸式变压器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散热效率高、受环境影响因素小且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的油箱。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包括承装变压器的油箱本体,所述油箱本体为矩形体,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套设于油箱本体外并与油箱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侧壁围绕在油箱本体外,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围绕于油箱本体外的阻隔壁,所述阻隔壁将油箱本体与储水箱之间的空间划分成相互独立的冷水区和热水区,所述冷水区靠近油箱本体设置,所述储水箱外设置有与冷水区连通的进水口和与热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油箱本体内设置有多组沿储水箱深度方向布置的换热管,多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均与冷水区连通且另一端均穿过阻隔壁而与热水区连通,通过进水口将水注入冷水区使得水先后流经换热管、热水区和出水口。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换热管均处于同一平面内,每根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油箱本体相邻的侧壁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根换热管位于油箱本体内的部分经弯折形成与油箱本体内壁轮廓一致的L字型且其伸出油箱本体外的部分垂直于其穿出油箱本体的侧壁。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内相邻的所述换热管对称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内的所述换热管的端部均靠近其所在侧壁的中部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与换热管穿过冷水区的部分均位于油箱本体同一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穿入热水区的端部向储水箱的下表面弯折。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位于储水箱的下表面外。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口位于储水箱的下表面外。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口与进水口分别位于油箱本体相邻的侧壁外。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油箱本体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有将其内部空间划分成冷水区和热水区两部分的阻隔壁,在油箱本体内设置多组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冷水区和热水区连通,在储水箱上设置有与冷水区连通的进水口和与热水区连通的出水口,通过进水口往冷水区内注水使得水流进换热管并到达热水区,最终水从出水口流走,如此设计相比现有技术将散热片替换为装在油箱本体内的换热管以及油箱本体外的储水箱,减小了油箱本体的体积,减少了变压器油的用量;在散热效率上,利用冷水区对油箱本体壳体的换热以及换热管对油箱本体内的换热,双重换热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单纯采用散热片的设计提高了换热效率,变压器在负载情况下也不容易烧毁,提高了安全性;在运输上,储水箱对油箱本体提供了保护,避免油箱本体以及其内部换热管的损坏,间接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环保方面,换热后的热水可以进行取暖二次使用,符合环保型社会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局部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主视图;
[0019]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20]图5为图2的俯视图。
[0021]附图标记:1、油箱本体;2、储水箱;3、阻隔壁;4、冷水区;5、热水区;6、进水口;7、出水口;8、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3]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包括承装变压器的油箱本体1,油箱本体1为矩形体;
[0024]基于前述现有技术,在油箱本体1的外壁上焊接有储水箱2,储水箱2设计为矩形体,储水箱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套设于油箱本体1外并与油箱本体1的侧壁焊接,储水箱2的侧壁围绕在油箱本体1外,储水箱2的高度小于油箱本体1的高度,储水箱2的上表面和下
表面均位于油箱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储水箱2内设置有围绕于油箱本体1外的阻隔壁3,阻隔壁3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与储水箱2的上、下面焊接,阻隔壁3将油箱本体1与储水箱2之间的空间划分成相互独立的冷水区4和热水区5,冷水区4靠近油箱本体1设置,储水箱2外设置有与冷水区4连通的进水口6和与热水区5连通的出水口7,油箱本体1内设置有多组沿储水箱2深度方向布置的换热管8,多组换热管8均排列于储水箱2的上、下表面之间,每组内的换热管8数量为四根,所有换热管8均由笔直的管道将其两端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折90
°
形成,在油箱本体1内壁上同一高度上均开设出八个孔洞且每个侧壁上均为两个,阻隔壁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出两个供换热管8穿过的通孔,将一换热管8的一端穿过一侧壁上的孔洞且随后穿过阻隔壁3,直至换热管8与其穿过的侧壁相顶触且换热管8另一端与该侧壁相邻的侧壁上的孔洞对应,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换热管8定位于油箱本体1内,同样利用焊接的方式将换热管8与阻隔壁3进行密封连接,换热管8位于油箱本体1内的部分呈L字型且与油箱内壁1紧贴,换热管8位于油箱本体1内的一端与冷水区4连通,穿出油箱本体1外的端部伸入热水区5,将其余三根换热管8按照前述步骤进行安装,则每组内的四根换热管8均处于同一平面内,每组内相邻的换热管8对称设置,每组内的换热管8的端部均靠近其所在侧壁的中部设置,则每组内的四根换热管8与油箱本体1内壁的重合面积大,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进水口6与换热管8穿过冷水区4的部分均位于油箱本体1同一侧,则进水口6与换热管8的入水端异侧设置,优选地将进水口6设置于其所对应侧壁的中部位置,如此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包括承装变压器的油箱本体(1),所述油箱本体(1)为矩形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套设于油箱本体(1)外并与油箱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2)的侧壁围绕在油箱本体(1)外,所述储水箱(2)内设置有围绕于油箱本体(1)外的阻隔壁(3),所述阻隔壁(3)将油箱本体(1)与储水箱(2)之间的空间划分成相互独立的冷水区(4)和热水区(5),所述冷水区(4)靠近油箱本体(1)设置,所述储水箱(2)外设置有与冷水区(4)连通的进水口(6)和与热水区(5)连通的出水口(7),所述油箱本体(1)内设置有多组沿储水箱(2)深度方向布置的换热管(8),多组所述换热管(8)的一端均与冷水区(4)连通且另一端均穿过阻隔壁(3)而与热水区(5)连通,通过进水口(6)将水注入冷水区(4)使得水先后流经换热管(8)、热水区(5)和出水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换热管(8)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换热管(8)均处于同一平面内,每根换热管(8)的两端分别位于油箱本体(1)相邻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变压器用的油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波,乐庸飞,阚远志,王怀注,王孟玲,乐庸和,杨梦,阚远满,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