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内存胞元之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831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铁电内存胞元之制造方法,其首先决定连结层之氧化速率,以及,利用连结层之氧化速率,将连结层材料(举例来说,钛金属)之氧扩散系数决定为温度之函数。接着,决定钛硅铱(TiSiIr)层由钛层形成之速率,以及,利用钛硅铱(TiSiIr)之形成速率,将扩散系数决定为温度之函数。接着,预定之钛金属层厚度便可以利用温度相关之扩散系数及氧化速率,计算快速形成钛硅铱(TiSiIr)层所需要之最佳温度,亦即:较同时形成之绝缘钛硅氧(TiSiO)区域更快,藉以维持层系统之导电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根据堆栈原理以制造铁电内存胞元之方法,其中,连结层系形成于储存电容器之下电容器电极、及储存电容器下方之导电复晶硅插塞间,用以将下电容器电极电性连接至选择晶体管之晶体管电极,其中,选择晶体管系形成在半导体晶圆内部或表面,并且,氧扩散层系形成于连结层上方,并且,在铁电物质沉积后,在氧气环境中执行快速热处理(RTP)。在根据堆栈原理制造之铁电内存胞元之例子中,晶体管通常会制造于半导体晶圆之内部或表面。随后,中间氧化层系沉积于整个半导体晶圆上方。铁电电容器模块系制造于中间氧化层表面。铁电电容器模块系利用插塞连接至晶体管,其在堆栈胞元原理之例子中,系正好位于电容器模块之下方。为了调整铁电电容器模块之铁电层,根据堆栈胞元原理制造之铁电内存胞元必须在大于800℃之氧气环境中,执行铁电物质之退火步骤。在铁电物质之退火步骤期间,插塞(通常是复晶硅或钨)必须避免氧化现象,否则,下电容器电极及晶体管间之电性连接将会不可逆地中断。另外,电极、铁电物质、及插塞间之反应亦应避免,藉以不至于对芯片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市面供应之所有铁电层产品均是根据偏移胞元原理制造,并且,仅仅具有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根据堆栈原理制造铁电内存胞元之方法,其中,一连结层(2、3)系形成于一铁电储存电容器之一下电容器电极(6)及形成于该铁电储存电容器下方之一导电插塞(1)间,用以电性连接该电容器电极(6)及一选择晶体管之一晶体管电极,该选择晶体管系形成于一半导体晶圆内部或表面,以及,一氧扩散屏障(4、5)系形成于该连结层(2、3)上方,以及,在铁电已形成后,在一氧气环境中执行一快速热处理步骤,该方法之特征在于:(A)将该连结层(2、3)之氧气比例及该连结层(2、3)材料之氧扩散系数 (D↓[oxygen](T))决定为温度(T)之一函数;(B)将该连结层(2、3)材料之硅扩散系数(D↓[sil...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1-3-23 10114406.71.一种根据堆栈原理制造铁电内存胞元之方法,其中,一连结层(2、3)系形成于一铁电储存电容器之一下电容器电极(6)及形成于该铁电储存电容器下方之一导电插塞(1)间,用以电性连接该电容器电极(6)及一选择晶体管之一晶体管电极,该选择晶体管系形成于一半导体晶圆内部或表面,以及,一氧扩散屏障(4、5)系形成于该连结层(2、3)上方,以及,在铁电已形成后,在一氧气环境中执行一快速热处理步骤,该方法之特征在于(A)将该连结层(2、3)之氧气比例及该连结层(2、3)材料之氧扩散系数(Doxygen(T))决定为温度(T)之一函数;(B)将该连结层(2、3)材料之硅扩散系数(Dsilicon(T))决定为温度(T)之一函数;以及(C)利用两扩散系数(Doxygen(T)及Dsilicon(T)),计算该快速热处理(RTP)步骤之一最佳温度范围,其中,两扩散系数(Doxygen及Dsilicon)系由一层系统之预定层厚度(dBARR)及层宽度(bBARR)预先决定,且其中,该层系统系包括该连结层(2、3)及该氧扩散屏障(4、5),藉此,在该快速热处理(RTP)步骤期间,该连结层之硅化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卡斯科M克罗恩科
申请(专利权)人:因芬尼昂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