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175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腔调节装置,包括:可调弯导管,所述导管包括轴向管壁以及由所述管壁围成的轴向管腔;固定套设于所述导管上的可扩张机构;以及线缆,所述线缆活动穿设于所述管腔内,且配置于可扩张机构一侧的所述管壁穿出所述管腔,使导管相对可扩张机构弯曲后再从管壁穿回管腔。操作中只需改变可扩张机构的扩张状态和通过线缆锁定可调弯导管即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采用接触面积更大的可扩张机构,不会对局部体腔造成过大刺激。只需控制线缆即可解除对体腔的限位,该解除过程便捷,相较于传统丝线缠绕的方式,其在创口缝合后仍可进行解锁、血流调节和复流的操作,无需在可视环境下进行解锁移除,也不会出现缠绕打结的风险。也不会出现缠绕打结的风险。也不会出现缠绕打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腔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体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而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同时伴有脂质池表面纤维帽的形成,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构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斑块逐渐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或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上述均可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0003]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常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段分为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部。重度狭窄和症状性中度狭窄的患者通常需要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进行切除粥样硬化斑块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通过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切开靶血管将斑块和增厚的内膜进行剥离。CEA手术通常对斑块和内膜的处理是高效的,但阻断颈总动脉血流过程中,突然改变的血流动力学往往会带来例如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等相关并发症,CHS临床表现包括额颞部、眼眶周围的搏动性头痛(有时头痛可呈弥散性);眼面部的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视力损害;癫痫;功能神经损害;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上CHS如未加以正确的诊断与处理,可引起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后果。通常认为,颈动脉术后血管的突然开通,造成了一些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不足的患者产生例如CHS的高灌注相关并发症。
[0004]具有类似并发症的还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领域,脾脏切除术的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原因在于门静脉血流缓慢即肝窦内压力升高,血栓形成使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灌注进一步恶化,一方面使得肝功能受损,另一方面使得胃肠道淤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现,部分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升高状态未被缓解,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为了减少门静脉压力,避免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往往需要在术中对脾动脉血管进行限流,现在多采用丝线缠绕的方式,但是操作复杂,对血管刺激大,同时限流控制不稳定,往往会出现脾动脉闭塞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体腔在挤压或压迫变形后压力突变带来的不良反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体腔调节装置,包括:
[0006]可调弯导管,导管包括轴向管壁以及由管壁围成的轴向管腔;
[0007]固定套设于导管上的可扩张机构;以及
[0008]线缆,线缆活动穿设于管腔内,且配置于从可扩张机构一侧的管壁穿出管腔,使导管相对可扩张机构弯曲后再从管壁穿回管腔。
[0009]优选地,可扩张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球囊。
[0010]优选地,可扩张机构包括轴向间隔开的两个球囊。
[0011]优选地,可扩张机构包括可扩张的编织网状体或可扩张的切割网状体。
[0012]优选地,线缆配置于从可扩张机构一侧的管壁穿出管腔,使导管相对可扩张机构弯曲后,再从可扩张机构的另一侧管壁穿回管腔。
[0013]优选地,导管包括远端开口、以及在可扩张机构近端一侧的管壁上开设的第一开口;远端开口和第一开口均与管腔连通,线缆从远端开口穿出并从第一开口穿入。
[0014]优选地,导管包括在可扩张机构近端一侧的管壁上开设的第一开口、以及在可扩张机构远端一侧的管壁上开设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管腔连通,线缆从第一开口穿出并从第二开口穿入。
[0015]优选地,导管还包括设于第一开口附近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管腔连通。
[0016]优选地,线缆配置于从可扩张机构一侧的管壁穿出管腔,在可扩张机构的另一侧绕过导管后再从线缆穿出管腔之处的管壁穿回管腔。
[0017]优选地,导管沿轴向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硬度小于第二段的硬度,可扩张机构固定套设于第一段上。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体腔调节装置,操作中只需改变可扩张机构的扩张状态和通过线缆锁定可调弯导管即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采用接触面积更大的可扩张机构,不会对局部体腔造成过大刺激。本专利技术的体腔调节装置还可实现短期的体内留置,且在限流的过程中,可继续通过调节可扩张机构实现体腔内体液流量的调节,操作简单可控。且只需控制线缆即可解除对体腔的限位,该解除过程便捷,且安全可靠,相较于传统丝线缠绕的方式,其在创口缝合后仍可进行解锁、血流调节和复流的操作,无需在可视环境下进行解锁移除,也不会出现缠绕打结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不同的术式提供了更灵活多变的术后处理方案。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附图中: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体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的体腔调节装置调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的体腔调节装置的可扩张机构未扩张时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C1区域的放大图;
[0027]图5是图1中体腔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0028]图6是图1中的体腔调节装置的可扩张机构扩张后对体腔压迫的示意图;
[0029]图7A

7C是图1中的体腔调节装置的可扩张机构逐渐扩张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体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图8的体腔调节装置在调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体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体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体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体腔调节装置收入调节腔后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14是图13的体腔调节装置从调节腔扩张伸出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弯导管,所述导管包括轴向管壁以及由所述管壁围成的轴向管腔;固定套设于所述导管上的可扩张机构;以及线缆,所述线缆活动穿设于所述管腔内,且配置于从可扩张机构一侧的所述管壁穿出所述管腔,使所述导管相对所述可扩张机构弯曲后再从所述管壁穿回所述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扩张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球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扩张机构包括轴向间隔开的两个球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扩张机构包括可扩张的编织网状体或可扩张的切割网状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配置于从可扩张机构一侧的所述管壁穿出所述管腔,使所述导管相对所述可扩张机构弯曲后,再从所述可扩张机构的另一侧所述管壁穿回所述管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远端开口、以及在所述可扩张机构近端一侧的管壁上开设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