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支管腔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58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分支管腔支架,包括:主体部;分支部,分支部通过主体部的近端开口与主体部的管腔连通,且分支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主体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以及嵌设于主体部内的引导部,引导部的管壁具有覆膜,引导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引导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引导部的远端在主体部的管腔内与管腔连通,引导部的近端从引导部的外部围绕分支部的远端开口外周,用于通过引导部的覆膜隔离分支部的远端开口与引导部的近端开口。引导部形成的截面积渐变的不规则管腔通道可以方便导丝的导入和穿行,为独立的分支支架植入和释放提供条件,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分支管腔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分支管腔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腹主动脉是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主要负责腹腔内脏、腹壁和下肢的血液供应。当腹主动脉某段发生扩张,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时,即发生了腹主动脉瘤。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
[0003]随着现在医学技术以及收拾器械的不断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作为一种介入微创疗法正不断被广大患者的临床术者所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通过输送系统将附着高分子膜的记忆合金支架送达病变部位并释放,待支架完全展开,即刻隔绝动脉瘤腔与载瘤动脉内腔,或假性动脉瘤或夹层,修复病变血管。
[0004]目前,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多分支管腔支架通常包括用于植入腹主动脉的主支架、以及深入髂动脉内的分支支架。通常,术中先在腹主动脉中释放主支架,随后通过导丝建立路径,植入分支支架以与主支架配合。实际操作过程中,导丝建立路径过程中需要穿过主支架中直径较小且长度较短的分支部,该分支部通常伴随着血流冲刷在血管内随着血流摆动,使得导丝在从分支部进入主支架时存在困难,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尝试,引入时间较长,增大了术中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分支管腔支架,以解决在主支架中植入其他独立的分支支架时导丝难于进入主支架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分支管腔支架,包括:
[0007]主体部;
[0008]分支部,所述分支部通过所述主体部的近端开口与所述主体部的管腔连通,且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主体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以及
[0009]嵌设于所述主体部内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管壁具有覆膜,所述引导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所述引导部的远端在所述主体部的管腔内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从所述引导部的外部围绕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外周,用于通过所述引导部的覆膜隔离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开口。
[0010]优选地,所述多分支管腔支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主体部外的裙边,所述裙边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裙边的另一端向外扩张悬空。
[0011]优选地,所述裙边包括覆膜,覆膜的近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裙边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覆盖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覆膜;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设于近端一侧的至少一个波圈、以及沿近端到远端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
杆件。
[0013]优选地,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引导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
[0014]优选地,所述分支部的近端开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部的远端开口的半径。
[0015]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二支撑组件,所述覆膜覆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远端开口环、近端开口环、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近端开口环与所述远端开口环的连接件。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远端开口环、近端开口环、以及设于所述远端开口环与所述近端开口环之间的至少一个波圈。
[0018]优选地,在截面上,所述引导部的近端开口与所述分支部的近端开口相对错开。
[0019]本技术的多分支管腔支架中,因引导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引导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结合引导部的管壁覆膜,形成沿从远端到近端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管腔通道。此时血流方向为从近端到远端流入,导丝的穿行方向为从远端到近端,当导丝逆血流方向导入时,上述截面积渐变的不规则管腔通道可以方便导丝的导入和穿行,为独立的分支支架植入和释放提供条件。引导部的设置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尤其针对腹主扭曲弯折严重的患者,常规腹主支架可能会因为扭曲导致导丝难于从短分支部远端开口引入,而采用本技术的引导部直接引导导丝导入,可以方便导丝导入,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和图2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多分支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A为现有技术中多分支管腔支架的主体部的远端截面图;
[0024]图3B为图1和图2中主体部的远端截面图;
[0025]图4为图1和图2中引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依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多分支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依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多分支管腔支架的裙边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依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多分支管腔支架植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独立的分支支架在图7的多分支管腔支架中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
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血管腔内植入物,近端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一端,远端是指距离心脏较远的一端;轴向A是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截面指的是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参阅图1

图4,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多分支管腔支架1包括主体部11、分支部12以及嵌设于主体部11内的引导部13;其中,分支部12通过主体部11的远端开口111与主体部11的管腔11a连通,且分支部12的远端开口121的截面面积小于主体部11的远端开口111的截面面积;引导部13的管壁具有覆膜134,引导部13的远端开口132的截面面积小于引导部13的近端开口131的截面面积,引导部13的近端在主体部11的管腔11a内与管腔11a连通,引导部13的远端端从引导部13的外部围绕分支部12的近端开口外周,用于通过引导部13的覆膜134隔离分支部12的近端开口与引导部13的远端开口。
[0033]本技术的多分支管腔支架1可以用于血管内,例如可以用于腹主动脉2处,其中主体部11在腹主动脉2内隔离腹主动脉瘤腔,当瘤腔延伸至髂动脉31或32时,分支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分支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支部,所述分支部通过所述主体部的近端开口与所述主体部的管腔连通,且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主体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以及嵌设于所述主体部内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管壁具有覆膜,所述引导部的远端开口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开口的截面面积,所述引导部的远端在所述主体部的管腔内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引导部的近端从所述引导部的外部围绕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外周,用于通过所述引导部的覆膜隔离所述分支部的远端开口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分支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支管腔支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主体部外的裙边,所述裙边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裙边的另一端向外扩张悬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分支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包括覆膜,覆膜的近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分支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包括第一支撑组件以及覆盖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覆膜;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设于近端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万王逸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